AT1 債券——瑞信危機的啟示
2023/4/15
台大財金碩一 許嘉城、台大財金四 林嘉瑄、台大外文四 程歆雅、台大財金三 黃微茹、政大財管三 陳姮羽
Agenda
2
• 結論
• Coco Bond 的起源
• Coco Bond 的特色與現況
• AT1 介紹
• Coco Bond 與其他債券比較
• 瑞士信貸事件
• 瑞信事件對 Coco Bond 之影響
• 結論
• 附錄
資料來源 :
• 整體而言,瑞士信貸的問題仍集中於市場信心不足,長年以來的醜聞以及盈利能力衰退導致投資人對其前景看空,並
非資本結構不良或是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問題。
• 瑞信事件發生後引起市場恐慌,Coco Bond 遭到大量拋售而價格走跌,而避險情緒提升更帶動歐洲金融業 CDS、
OAS 上升。
• 我們認為 Coco Bond 不會因瑞信事件式微,原因如下:
• AT1 債券讓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能獲得穩定高收益,且高收益對應的高風險主要來自
其次順位的償付順序,而非來自發行方的信用風險。
• 雖然 Coco Bond 作為高風險投資工具,但因達到觸發條件有一定難度,故無法就瑞信減記 AT1 債券判定其
未來有式微的趨勢。
• 未來投資人可能對於 AT1 的要求報酬會因為信用風險上升而提高,但 Coco Bond 仍是銀行吸收風險的重要
工具。
結論
3
自行整理
Coco Bond 的起源
1
4
資料來源 :
• 1980 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帶來美元及銀行端的恐慌,故訂定「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自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
俗稱 Basel I,內容只涵蓋到信用風險,不包含市場風險、作業風險等。
• 2004 年公布的 Basel II 涵蓋最低資本適足、監理審查及市場制約等三大支柱。
• 2010 年 Basel III:
○ 強化資本結構,從嚴認列合格資本:第1類普通股本權益資本 (CET1) 、額外第 1 類資本 (AT1),以及第 2 類資
本;其中銀行發行長期債務工具附有轉換普通股條例者,才能列入 AT1、新增流動性監理措施。
○ 提高資本適足率:銀行 8% 的資本適足率,需再加上 2.5% 的緩衝資本,達到 10.5% 的要求。
○ 鑑於金融危機時期,未能涵蓋到表外風險,調整風險性資產涵蓋範圍:風險加權資產總額提高,加上交易對手
信用風險資本計提。
巴塞爾協定
5
自行整理
Basel II Basel III
合格資本定義 Tier 1, 2, 3 Tier 1, 2 + 第1類資本扣抵項
最低資本比例 CET-1 2%
Tier-1 4%
Total capital 8%
4.5% + 2.5% = 7%
6.0% + 2.5% = 8.5%
8.0% + 2.5% = 10.5%
表1-1: 巴塞爾二和三內容比較
資料來源 :
債
務
資
本
• 2015年由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 (TLAC),提高 G-SIBs (全球重要系統性銀行)損失吸收
能力,使金融機構資不抵債時,依照主管機關指示減記本金或轉換為股權等方式來吸收損失,比起巴賽爾著重在股權
結構,TLAC著重在破產後的債權。
• 轉換的觸發條件僅可由主管機關認定。
• TLAC依據各國分類償債依據可分為三類:法定、契約和結構次順位。
• 最低TLAC=max(RWA x 18%, 槓桿比率分母 x 6.75%)、債務資本形式的TLAC佔比需要超過33%以上。
巴塞爾三新資本要求總損失吸收能力 TLAC
6
彰銀資料、自行整理
CET1 AT1 TIER2 other
第一類資本 總資本 TLAC
PONV 停止經營狀態
圖1-1:Basel III 資本結構
繼續經營狀態
高級非優先債權人
優先債權人
Tier 2
CET1
AT1
存款
合
資
格
債
資料來源 :
• 鑑於 BASEL II 對於合格資本之規定過於寬鬆、欠缺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措施,2010 訂定 BASEL III 刪除第 3 類資本、
提高銀行業自有資本比率 ,且 CET1 最低比率從 2% 提高至 4.5%;AT1 最低比率則為 1.5%,兩者合計不得低於 6%。
• 2009年英國Lloyds銀行首先發行Coco Bond,並獲歐盟監理機關認可。
• 2009-2012,歐盟地區國際銀行透過發行 Coco Bond 充實AT1,Coco Bond 成為強化資本結構的主要工具。
• 2019 年 CET1 最低比率進一步提高到 6%。加上 2.5% 的銀行資本緩衝,逐步達到 8.5% 的要求。
Coco Bond發展背景
7
財經 M 平方
圖1-2: 瑞信與全球主要銀行 CET1 比率
Coco Bond 特色與現況
2
8
資料來源 :
• 據 Deallogic 統計,全球 CoCo Bond 年發行量於 2019 年達到最高峰共計近 1,520 億歐元,之後逐年遞減至 2022 年
約 685 億歐元,其中以歐洲及中國發行量最大。
• CoCo 債券作為資本補充工具的優勢:
• 銀行面:CoCo Bond 作為債務與股權緩沖的一部分,讓銀行擁有更大的資本緩沖、避免納稅人必須買單的情況,
也不用被迫發行新股,避免遭質疑過度杠桿。
• 監管機構面: CoCo Bond 是將銀行從破產邊緣拉回的一種方式。既不會讓納稅人承擔成本,也不會稀釋現有股東
的權益。
• 投資者面: CoCo Bond 的虧損機制相較普通債券更具風險,相應配比更高收益,故被視為增厚收益的投資工具。
Coco Bond 優勢
9
Seeking Alpha、經濟日報、CNBC
圖2-1: 五大洲 Coco Bond 發行佔比
資料來源 :
● 銀行發行長期債務工具附有轉換普通股條款者可列入 AT1,由於該債券於危機發生時具備增強銀行自有資本之功能,
故稱為應急可轉換債券 (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 CoCo Bond)。
● 觸發類型:機制型 (Mechanical),觸發事件包括 CET1 觸及 7% 或 5.125%,或是被金融監管機構判定為無法存續
(Point of Non-Viability,PoNV)。
● PoNV並沒有明確的公式與數值,它是否被觸發取決於監管機構的判斷,也增加了投資者判斷 CoCo 的難度。
Coco Bond 商品架構
10
永豐金證券、stockfeel
存款
優先有擔保
優先無擔保
第二類資本(T2)
額外第一類資本(AT1)
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
清
償
順
位
違
約
風
險
CoCo債券 損失吸收機制
轉換為普通股
本金減損
高
低
低
高
圖2-2: 受償順位與違約風險高低示意 圖2-3: CoCo債券商品架構
AT1 介紹
11
2-1
資料來源 :
• 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屬於 CoCo Bond(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的一種,主要由銀行發行。源自 2008 金融
海嘯,是一種可計入銀行監管資本的次順位債券,目前市值約 2,500 億美元。
• 當銀行資本不足或有再融資需求時可召回。根據彭博數據,有 84 種 AT1債券可在 2023 年召回,其中約 50 種可能暫
時或永遠減記、另外有 18 種則允許持有人轉成股權。
12
AT1 是銀行重要的資本來源
圖2-4: 國際銀行以 AT1 債券籌資的數量及比例
Bloomberg
資料來源 :
彌補虧損風險:
• 銀行陷入經營危機、達到觸發水平時,強制轉換債權為普通股或減記,則債券持有人須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
• Coco Bond 附有股息制動機制 (dividend stopper),當銀行資本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則按獲利計算可分派的利息,並
決定是否發派利息,故coco債券的票息是可能被取消的,非累積、亦不構成違約。
票息重設風險:
• 因有贖回條款,而票息通常在第一個可贖回日後轉為浮動利息。若發行人在贖回日期不行使贖回權,則通常會觸發票
息重設條款,因應當時市場指標利率改變。
流動性風險:
• 一般可轉債於次級市場交易並不活絡、流動性較差;加上 AT1 具有次級償還及轉換風險,使得市場參與者有限,多為
機構投資人或銀行高資產客戶
13
AT1 債券主要有三種潛在風險
Tarobo
資料來源 :
• 正常情況的資本償付順序:存款→各種金融債權→T2 債券→ Coco Bond→優先股→普通股。且根據 BASEL III,AT1
債券清償順序應在 CET1(普通股第一類資本)之前。
• 當銀行虧損時,AT1 債券面臨較高風險,故收益率也較高;且此處的高風險並非主要來自發行方的信用品質。
AT1 債券的高收益,來自其較低的資本償付順序
14
圖2-5: 歐洲銀行 Coco Index 最低收益率變化(%)
評等 殖利率
優先債 A 2.77%
次順位債 BBB+ 3.21%
AT1債券 BBB- 5.44%
表 2-1: 不同順序債券評等與殖利率比較
(以 2022 年 HSBC 發行的債券為例)
Invesco、Bloomberg
資料來源 :
AT1 債券對銀行來說:
• 符合規範、達到籌資目的且不影響EPS : 若發行普通股籌資,會使 EPS 下降;若是發行AT1,只要沒轉成普通股就不
會影響 EPS。
• 較低成本的緩衝資本 : 發生問題時能轉換成股本,減輕自身負債比例,也降低由政府直接注資救助的可能性;多數歐
洲銀行的普通股資本成本為13.4%,今年2月初AT1成本則為7.8%(但在瑞信事件後,AT1資本成本升高到15.3%)。
AT1 債券對投資人來說:
• 穩定且無期限的高收益,發行方多是投資等級以上的歐洲銀行。
• 債務清償順序在普通股之前,瑞信事件為特例。
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獲得高收益
15
表2-2: AT1主要發行銀行的信用評級
HSBC UBS BNP Paribas Santander Credit Suisse
Fitch A+ A+ AA- A- BBB
Moody’s A3 _ A2 A2 Baa2
S&P A- A- A+ A+ BBB-
Yahoo Finance、自行整理
Coco Bond 與債券特性商品比較
2-2
16
資料來源 :
• 因為 Coco Bond 的特性使其收益率較一般債券高,與同天期公債的利差通常落在 5%-10% 左右;再加上市場普遍認為
大型的金融機觸發清償機制或轉換的機率相較來說較低,因此吸引許多銀行高資產客戶與機構投資人。
Coco Bond 通常較債券有更高收益率且為永續債券
17
Greene、自行整理
應急可轉債
(Coco)
公債
投資等級公
司債
非投資等級
公司債
殖利率
與非投等公
司債相近
低 中 高
違約風險
依當下情勢
而定
低 中 高
持有期間
大多是永續
債券
分為長短債 分為長短債 分為長短債
流動性
最低(交易
量小)
高 次高 低
表2-3: 應急可轉債與債券比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收益率 被轉換機率低 缺乏替代性
投資工具
投資價值優
於其他產品
(%)
圖2-6: 投資人投資 Coco 債券之考量因素
資料來源 :
• 應急可轉債、特別股、可轉債因皆擁有債券特性而時常被相提並論:
• 特別股:有固定配息,為兼具股票與債券特性之混合證券。
• 可轉債:若不轉換成股權則視為債券。
• 因為應急可轉債當面臨企業面臨大型危機時,可能全數歸零,因此風險為三者之中最高者;也因此殖利率為最高,且其
中有 60% 被評等為非投資等級債券。
Coco Bond 為擁有債券特性之證券中風險最高者
18
表2-4: 應急可轉債、特別股、可轉債之比較
微股力、自行整理
圖1-2: 瑞信營收淨額歷年變化
廣泛指數 應急可轉債(Coco) 特別股 可轉債
金融產業 100% 50% 10%
信評 60% 非投資等級 70% 投資等級 80% 無評等
殖利率 10% 6.6% 4.4%
選擇權利 在賣方手上 無 在買方手上
風險 最高(可能直接歸零) 次之(可視為高配息股票) 最低(不轉換則為債券)
瑞士信貸事件
3
19
資料來源 :
瑞士央行(SNB)3 月 19 日宣布,瑞銀(UBS)確認以30億瑞士法郎(約 32.3 億美元、991 億台幣)收購瑞信,並同
意承擔高達 50 億瑞士法郎(約 53.9 億美元)的損失。
• 作為合併對價,瑞信全體股東將以 22.48 股瑞信股份換取 1 股瑞銀股份。這一交換比率反映了瑞士信貸所有股份的
30 億瑞士法郎合併對價。
• 合併交易仍受慣例成交條件的約束。雙方均有信心滿足所有條件。合併預計將在 2023 年底完成。
• 瑞士國家銀行將提供瑞士信貸使用大量額外流動性的機制 (liquidity facility)。
• 為提高瑞信與瑞銀整合性,瑞銀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盡快任命關鍵人員加入瑞信。
• 瑞士信貸繼續在正常業務過程中運營,並與瑞銀合作實施重組措施。
• 瑞銀表示有信心繼續聘用瑞士信貸的員工。
• 瑞士信貸從 FINMA 獲悉,FINMA 已確定瑞士信貸總名義金額約為 160 億瑞士法郎(約新台幣5,288億)的額外一級
資本(源自一級資本票據的發行)將被註銷為零。
瑞銀以相當於當時市值 40% 的 30 億法郎收購瑞信
20
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 :
• 瑞銀對瑞信進行收購,是當前確保金融穩定和保護瑞士經濟的解決方案,今次收購是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
監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的支持下達成,而央行將向瑞信提供高達 1,000 億瑞士法郎(1,079 億美元)的流動性
援助貸款。瑞士政府則表示,作為交易的一部份,將向瑞銀提供 90 億瑞士法郎(97 億美元)的損失擔保。
• 從實際公佈的收購價格來看,30 億瑞郎的價格僅相當於瑞信 3/17 收盤 74 億瑞郎市值的 4 折左右。行情數據顯示,
瑞士信貸市值自 2007 年達到頂峰以來已經縮水 98%。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表示,因為幾乎沒有時間進行盡職
調查,而瑞信賬面上有難以估值的資產,瑞銀計劃將這些資產逐步縮減。如果這導致虧損,瑞銀將承擔前 50 億法郎,
聯邦政府將承擔后 90 億法郎,因此政府的損失擔保是必要的。
瑞士央行扮演提供 1,067 億美元流動性援助角色
21
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 :
• 指標一: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LCR)意指優質流動性資產(HQLA)占「未來 30 天的資金淨流出量」比率。Basel
III規定 LCR 不得低於 100%,以確保銀行流動性。 而瑞信的 LCR 在 2022Q3為 192%,後期雖因CDS危機流出 1,230
億瑞郎存款,2022Q4 仍保持在 144% 。
• 指標二:風險敞口 (Leverage Exposure )意指金融機構在各種業務活動中,容易受到風險因素影響的資產與負債之價
值。
瑞信資產負債表之風險指標表現佳
22
瑞信2022年報、Forbes、自行整理
圖3-1: 各大投行 2023/03 流動性覆蓋比率(LCR%) 圖3-2: 瑞士信貸風險敞口
資料來源 :
• 瑞信有 353 億瑞郎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 (CET1),通常為任何干預情境下第一個承擔損失的緩衝帶,其次是 160 億瑞
郎的 AT1 債券,之後是總值598億瑞郎的內部紓困優先債券。此外,瑞信還有少量可能受到影響的較舊的二級資本債
券。
瑞信資本適足率以及槓桿比率皆符合當局要求
23
瑞信年報、自行整理
圖3-3: 瑞士信貸資本適足率(%) 圖3-4: 瑞士信貸槓桿比率(%)
資料來源 :
• 在 Basel lll 的要求下,銀行必須滿足「持續經營 (Going Concern)」要求,意即需讓(風險性)資產比率維持在 14.3
% 以上,或是杠杆敞口 (Leverage Ratio) 維持在 5%。實際上,由於持有一定數量的持續經營資本
(CET1+AT1+HoldCo),瑞信獲得了一些折扣,使其 TLAC 指標比率標準低於一般的 28.6% 和 10.0%,分別為 25.1
%和 8.8%。
• OpCo 高級債券評級為A3 / A- / BBB+,而 HoldCo 高級債券評級為 Baa2 / BBB- / BBB。
瑞信年報、自行整理 24
瑞信資本結構相對穩健
單位: 億瑞郎 (CHF)
圖3-5: 瑞士信貸2022監管資本額細項 圖3-6: 瑞士信貸各項比率(%)
理論上的償債順序
實際上的償債順序
瑞信事件對 Coco Bond 之影響
4
25
資料來源 :
• 在瑞信 AT1 全數被歸零後,全球 CoCo 債券市場大幅動蕩;市場對於 CoCo 債券的償債能力擔憂上升,疊加歐洲銀行
危機升溫,歐洲各大銀行的 CoCo 債券遭到拋售,價格走勢一路走跌。
• 而在 AT1 市場本身,美元與歐元區的 AT1 指數亦受到影響而快速下跌,在 3/20 當天分別下跌了 11.3%/7.48%。
事件後 Coco Bond 遭到拋售,價格一路走跌
26
圖4-1: 歐洲銀行 Coco 債券價格走勢
Bloomberg、華泰研究、德邦證券
圖4-2: 美元與歐元 AT1 指數快速下跌
0
20
40
60
80
100
120
7/27/22 8/27/22 9/27/22 10/27/22 11/27/22 12/27/22 1/27/23 2/27/23 3/27/23
UBS HSBC Barclay CS DB unicredit
(美元)
資料來源 :
•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與期權調整價差(Option Adjusted Spread)是反應市場避險情緒以及信用利
差的工具。
• 在瑞信 AT1 清零後,歐元區金融次級債 CDS 與 OAS 皆大幅上升,代表市場恐慌情緒點燃,且認為金融業的信用風險
有顯著提升。
歐洲金融業 CDS、OAS 上升,信用風險上升
27
圖4-3: 歐元區金融部門 CDS 再度飆升
Bloomberg、華泰研究
圖4-4: 歐元區金融高收益債 OAS 大幅上升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bp)
148.6
0
200
400
600
800
1000
845.4
(bp)
資料來源 :
• 在監管機構告知投資者額外一級資本債券 (AT1) 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的保護條款,至 4/5 號全球應急可轉債銀行指數已從
3 月 20 日的低位反彈 10%,回彈至瑞信危機前的水平。
• 瑞信 AT1 債券被全數撇賬後,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及其他地方監管機構均發聲明,表明 AT1 票據的償債順序高於股東,
市場情緒緩解。
近期 Coco Bond 價格已回升至瑞信危機前水平
28
Bloomberg
圖4-5: 全球 Coco Bond 價格指數
資料來源 :
• 儘管目前市場上 AT1 債券的指數一度重挫,債券殖利率上升至 15.6% 但對於銀行來說仍是必要工具,且自 4/6 以來
Coco Bond 價格已回復至 AT1 減記前水平。
• 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和香港的監管機構都發表了聲明,提醒投資者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類
似的案件。歐洲央行明確表示,普通股工具是第一個吸收損失的工具,只有在充分使用後才需要使用 AT1。在過去的
經驗中,一直都是依循此種操作模式,並將繼續指導 SRB 和歐洲央行銀行監管在危機干預中的行動。AT1 未來也將會
是歐洲銀行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 AT1 對於銀行來說仍然是必需品,在歐洲和英國,AT1 形成一個緩衝區,通常承受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的 1.5% 至 2.5
%。如果銀行被監管機構或投資者要求放棄這種資本層級,必須用普通股來取代,成本粗估約提升 15% 至 16%。這
對於銀行來說不是最有效替代方案。
• 隨著 AT1 的價格下跌,平均收益率來到了 16.3%,相對於現在債券市場平均到期收益率 8.3%,可以有效吸引投資者
進入市場,即使未來市場萎縮,也不會影響 AT1 的表現。
• 英國提出未來可能限制 Coco bond 發行的機構、亞洲國家也將會加強監管力道。
Coco Bond 仍為銀行重要的風控與增資工具
29
德意志銀行、自行整理
結論
5
30
資料來源 :
• 整體而言,瑞士信貸的問題仍集中於市場信心不足,長年以來的醜聞以及盈利能力衰退導致投資人對其前景看空,並
非資本結構不良或是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問題。
• 瑞信事件發生後引起市場恐慌,Coco Bond 遭到大量拋售而價格走跌,而避險情緒提升更帶動歐洲金融業 CDS、
OAS 上升。
• 我們認為 Coco Bond 不會因瑞信事件式微,原因如下:
• AT1 債券讓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能獲得穩定高收益,且高收益對應的高風險主要來自
其次順位的償付順序,而非來自發行方的信用風險。
• 雖然 Coco Bond 作為高風險投資工具,但因達到觸發條件有一定難度,故無法就瑞信減記 AT1 債券判定其
未來有式微的趨勢。
• 未來投資人可能對於 AT1 的要求報酬會因為信用風險上升而提高,但 Coco Bond 仍是銀行吸收風險的重要
工具。
結論
31
自行整理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Intern Event:瑞士信貸危機事件分析】
PDF
Stress Testing the Loan Portfolio
PDF
Eric on economic capital modeling
PDF
Banking credit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 -limiting setting
PPTX
20160413 coco bond對金融市場影響分析
PPTX
Financial crises presentation causes ,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PDF
Toward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PPT
10.DENGUE IN PREGNANCY.ppt
【Intern Event:瑞士信貸危機事件分析】
Stress Testing the Loan Portfolio
Eric on economic capital modeling
Banking credit concentration management -limiting setting
20160413 coco bond對金融市場影響分析
Financial crises presentation causes , consequences and remedies
Toward Credit Portfolio Management
10.DENGUE IN PREGNANCY.ppt

What's hot (13)

PPTX
Care in Pregnancies Subsequent to Stillbirth or Perinatal Death
PDF
CVA Capital Charge under Basel III standardized approach
PPTX
securities_firms_and_investment_banks.pptx
PDF
Limit Setting Methodology
PDF
Rokotukset Ukrainasta saapuneille
 
PDF
[Goldman Sachs] A mortgage product primer
PDF
Sound Credit Risk Experience Sharing Vietnam Fsa And Bank
PDF
Economic capit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Sharing
PDF
2006 JPM Credit Derivatives Handbook
PDF
Search Funds One Pager
PPTX
Jacobs Str Tst Crdt Prtfl Risk Mar2012 3 22 12 V20 Nomacr
PPTX
Junior產業:中美貿易戰對晶圓代工影響
PDF
總經專題: 美國總經報告
Care in Pregnancies Subsequent to Stillbirth or Perinatal Death
CVA Capital Charge under Basel III standardized approach
securities_firms_and_investment_banks.pptx
Limit Setting Methodology
Rokotukset Ukrainasta saapuneille
 
[Goldman Sachs] A mortgage product primer
Sound Credit Risk Experience Sharing Vietnam Fsa And Bank
Economic capit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Sharing
2006 JPM Credit Derivatives Handbook
Search Funds One Pager
Jacobs Str Tst Crdt Prtfl Risk Mar2012 3 22 12 V20 Nomacr
Junior產業:中美貿易戰對晶圓代工影響
總經專題: 美國總經報告
Ad

More from Collaborator (20)

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PDF
散熱產業.pdf
PDF
0624 GW.pdf
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PDF
Event_0520_Final.pdf
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
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
PDF
GW_0603_修改完.pdf
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PDF
0527 GW.pdf
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PDF
產業 導線架.pdf
PDF
【0520_GW】.pdf
PDF
0422_Event_final.pdf
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Junior_新趨勢_CPO共同封裝技術.pdf
散熱產業.pdf
0624 GW.pdf
0527 Event 2023美國債務上限危機事件分析_final.pdf
Event_0520_Final.pdf
0610_GW_上傳版V1.pdf
國金_石油_0429 .pdf
GW_0603_修改完.pdf
4_29 GWE 萊雅收購Aesop_final.pdf
Colla_0513_新趨勢.pdf
0527 GW.pdf
colla_0422_新趨勢.pdf
0408_國金_疫情解封後中國的經濟展望.pdf
產業 導線架.pdf
【0520_GW】.pdf
0422_Event_final.pdf
日本央行貨幣政策.pdf
GW0513_final version 2.pdf
個股-美時finallllllllllllllllllll.pdf
colla_23H1R1_產業(最終上傳版).pdf
Ad

統整0415 Event_v1.pdf

  • 1. AT1 債券——瑞信危機的啟示 2023/4/15 台大財金碩一 許嘉城、台大財金四 林嘉瑄、台大外文四 程歆雅、台大財金三 黃微茹、政大財管三 陳姮羽
  • 2. Agenda 2 • 結論 • Coco Bond 的起源 • Coco Bond 的特色與現況 • AT1 介紹 • Coco Bond 與其他債券比較 • 瑞士信貸事件 • 瑞信事件對 Coco Bond 之影響 • 結論 • 附錄
  • 3. 資料來源 : • 整體而言,瑞士信貸的問題仍集中於市場信心不足,長年以來的醜聞以及盈利能力衰退導致投資人對其前景看空,並 非資本結構不良或是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問題。 • 瑞信事件發生後引起市場恐慌,Coco Bond 遭到大量拋售而價格走跌,而避險情緒提升更帶動歐洲金融業 CDS、 OAS 上升。 • 我們認為 Coco Bond 不會因瑞信事件式微,原因如下: • AT1 債券讓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能獲得穩定高收益,且高收益對應的高風險主要來自 其次順位的償付順序,而非來自發行方的信用風險。 • 雖然 Coco Bond 作為高風險投資工具,但因達到觸發條件有一定難度,故無法就瑞信減記 AT1 債券判定其 未來有式微的趨勢。 • 未來投資人可能對於 AT1 的要求報酬會因為信用風險上升而提高,但 Coco Bond 仍是銀行吸收風險的重要 工具。 結論 3 自行整理
  • 5. 資料來源 : • 1980 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帶來美元及銀行端的恐慌,故訂定「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自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 俗稱 Basel I,內容只涵蓋到信用風險,不包含市場風險、作業風險等。 • 2004 年公布的 Basel II 涵蓋最低資本適足、監理審查及市場制約等三大支柱。 • 2010 年 Basel III: ○ 強化資本結構,從嚴認列合格資本:第1類普通股本權益資本 (CET1) 、額外第 1 類資本 (AT1),以及第 2 類資 本;其中銀行發行長期債務工具附有轉換普通股條例者,才能列入 AT1、新增流動性監理措施。 ○ 提高資本適足率:銀行 8% 的資本適足率,需再加上 2.5% 的緩衝資本,達到 10.5% 的要求。 ○ 鑑於金融危機時期,未能涵蓋到表外風險,調整風險性資產涵蓋範圍:風險加權資產總額提高,加上交易對手 信用風險資本計提。 巴塞爾協定 5 自行整理 Basel II Basel III 合格資本定義 Tier 1, 2, 3 Tier 1, 2 + 第1類資本扣抵項 最低資本比例 CET-1 2% Tier-1 4% Total capital 8% 4.5% + 2.5% = 7% 6.0% + 2.5% = 8.5% 8.0% + 2.5% = 10.5% 表1-1: 巴塞爾二和三內容比較
  • 6. 資料來源 : 債 務 資 本 • 2015年由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Total Loss-absorbing Capacity (TLAC),提高 G-SIBs (全球重要系統性銀行)損失吸收 能力,使金融機構資不抵債時,依照主管機關指示減記本金或轉換為股權等方式來吸收損失,比起巴賽爾著重在股權 結構,TLAC著重在破產後的債權。 • 轉換的觸發條件僅可由主管機關認定。 • TLAC依據各國分類償債依據可分為三類:法定、契約和結構次順位。 • 最低TLAC=max(RWA x 18%, 槓桿比率分母 x 6.75%)、債務資本形式的TLAC佔比需要超過33%以上。 巴塞爾三新資本要求總損失吸收能力 TLAC 6 彰銀資料、自行整理 CET1 AT1 TIER2 other 第一類資本 總資本 TLAC PONV 停止經營狀態 圖1-1:Basel III 資本結構 繼續經營狀態 高級非優先債權人 優先債權人 Tier 2 CET1 AT1 存款 合 資 格 債
  • 7. 資料來源 : • 鑑於 BASEL II 對於合格資本之規定過於寬鬆、欠缺銀行流動性風險監管措施,2010 訂定 BASEL III 刪除第 3 類資本、 提高銀行業自有資本比率 ,且 CET1 最低比率從 2% 提高至 4.5%;AT1 最低比率則為 1.5%,兩者合計不得低於 6%。 • 2009年英國Lloyds銀行首先發行Coco Bond,並獲歐盟監理機關認可。 • 2009-2012,歐盟地區國際銀行透過發行 Coco Bond 充實AT1,Coco Bond 成為強化資本結構的主要工具。 • 2019 年 CET1 最低比率進一步提高到 6%。加上 2.5% 的銀行資本緩衝,逐步達到 8.5% 的要求。 Coco Bond發展背景 7 財經 M 平方 圖1-2: 瑞信與全球主要銀行 CET1 比率
  • 9. 資料來源 : • 據 Deallogic 統計,全球 CoCo Bond 年發行量於 2019 年達到最高峰共計近 1,520 億歐元,之後逐年遞減至 2022 年 約 685 億歐元,其中以歐洲及中國發行量最大。 • CoCo 債券作為資本補充工具的優勢: • 銀行面:CoCo Bond 作為債務與股權緩沖的一部分,讓銀行擁有更大的資本緩沖、避免納稅人必須買單的情況, 也不用被迫發行新股,避免遭質疑過度杠桿。 • 監管機構面: CoCo Bond 是將銀行從破產邊緣拉回的一種方式。既不會讓納稅人承擔成本,也不會稀釋現有股東 的權益。 • 投資者面: CoCo Bond 的虧損機制相較普通債券更具風險,相應配比更高收益,故被視為增厚收益的投資工具。 Coco Bond 優勢 9 Seeking Alpha、經濟日報、CNBC 圖2-1: 五大洲 Coco Bond 發行佔比
  • 10. 資料來源 : ● 銀行發行長期債務工具附有轉換普通股條款者可列入 AT1,由於該債券於危機發生時具備增強銀行自有資本之功能, 故稱為應急可轉換債券 (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 CoCo Bond)。 ● 觸發類型:機制型 (Mechanical),觸發事件包括 CET1 觸及 7% 或 5.125%,或是被金融監管機構判定為無法存續 (Point of Non-Viability,PoNV)。 ● PoNV並沒有明確的公式與數值,它是否被觸發取決於監管機構的判斷,也增加了投資者判斷 CoCo 的難度。 Coco Bond 商品架構 10 永豐金證券、stockfeel 存款 優先有擔保 優先無擔保 第二類資本(T2) 額外第一類資本(AT1) 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 清 償 順 位 違 約 風 險 CoCo債券 損失吸收機制 轉換為普通股 本金減損 高 低 低 高 圖2-2: 受償順位與違約風險高低示意 圖2-3: CoCo債券商品架構
  • 12. 資料來源 : • 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屬於 CoCo Bond(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的一種,主要由銀行發行。源自 2008 金融 海嘯,是一種可計入銀行監管資本的次順位債券,目前市值約 2,500 億美元。 • 當銀行資本不足或有再融資需求時可召回。根據彭博數據,有 84 種 AT1債券可在 2023 年召回,其中約 50 種可能暫 時或永遠減記、另外有 18 種則允許持有人轉成股權。 12 AT1 是銀行重要的資本來源 圖2-4: 國際銀行以 AT1 債券籌資的數量及比例 Bloomberg
  • 13. 資料來源 : 彌補虧損風險: • 銀行陷入經營危機、達到觸發水平時,強制轉換債權為普通股或減記,則債券持有人須承擔部分或全部損失 • Coco Bond 附有股息制動機制 (dividend stopper),當銀行資本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則按獲利計算可分派的利息,並 決定是否發派利息,故coco債券的票息是可能被取消的,非累積、亦不構成違約。 票息重設風險: • 因有贖回條款,而票息通常在第一個可贖回日後轉為浮動利息。若發行人在贖回日期不行使贖回權,則通常會觸發票 息重設條款,因應當時市場指標利率改變。 流動性風險: • 一般可轉債於次級市場交易並不活絡、流動性較差;加上 AT1 具有次級償還及轉換風險,使得市場參與者有限,多為 機構投資人或銀行高資產客戶 13 AT1 債券主要有三種潛在風險 Tarobo
  • 14. 資料來源 : • 正常情況的資本償付順序:存款→各種金融債權→T2 債券→ Coco Bond→優先股→普通股。且根據 BASEL III,AT1 債券清償順序應在 CET1(普通股第一類資本)之前。 • 當銀行虧損時,AT1 債券面臨較高風險,故收益率也較高;且此處的高風險並非主要來自發行方的信用品質。 AT1 債券的高收益,來自其較低的資本償付順序 14 圖2-5: 歐洲銀行 Coco Index 最低收益率變化(%) 評等 殖利率 優先債 A 2.77% 次順位債 BBB+ 3.21% AT1債券 BBB- 5.44% 表 2-1: 不同順序債券評等與殖利率比較 (以 2022 年 HSBC 發行的債券為例) Invesco、Bloomberg
  • 15. 資料來源 : AT1 債券對銀行來說: • 符合規範、達到籌資目的且不影響EPS : 若發行普通股籌資,會使 EPS 下降;若是發行AT1,只要沒轉成普通股就不 會影響 EPS。 • 較低成本的緩衝資本 : 發生問題時能轉換成股本,減輕自身負債比例,也降低由政府直接注資救助的可能性;多數歐 洲銀行的普通股資本成本為13.4%,今年2月初AT1成本則為7.8%(但在瑞信事件後,AT1資本成本升高到15.3%)。 AT1 債券對投資人來說: • 穩定且無期限的高收益,發行方多是投資等級以上的歐洲銀行。 • 債務清償順序在普通股之前,瑞信事件為特例。 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獲得高收益 15 表2-2: AT1主要發行銀行的信用評級 HSBC UBS BNP Paribas Santander Credit Suisse Fitch A+ A+ AA- A- BBB Moody’s A3 _ A2 A2 Baa2 S&P A- A- A+ A+ BBB- Yahoo Finance、自行整理
  • 17. 資料來源 : • 因為 Coco Bond 的特性使其收益率較一般債券高,與同天期公債的利差通常落在 5%-10% 左右;再加上市場普遍認為 大型的金融機觸發清償機制或轉換的機率相較來說較低,因此吸引許多銀行高資產客戶與機構投資人。 Coco Bond 通常較債券有更高收益率且為永續債券 17 Greene、自行整理 應急可轉債 (Coco) 公債 投資等級公 司債 非投資等級 公司債 殖利率 與非投等公 司債相近 低 中 高 違約風險 依當下情勢 而定 低 中 高 持有期間 大多是永續 債券 分為長短債 分為長短債 分為長短債 流動性 最低(交易 量小) 高 次高 低 表2-3: 應急可轉債與債券比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收益率 被轉換機率低 缺乏替代性 投資工具 投資價值優 於其他產品 (%) 圖2-6: 投資人投資 Coco 債券之考量因素
  • 18. 資料來源 : • 應急可轉債、特別股、可轉債因皆擁有債券特性而時常被相提並論: • 特別股:有固定配息,為兼具股票與債券特性之混合證券。 • 可轉債:若不轉換成股權則視為債券。 • 因為應急可轉債當面臨企業面臨大型危機時,可能全數歸零,因此風險為三者之中最高者;也因此殖利率為最高,且其 中有 60% 被評等為非投資等級債券。 Coco Bond 為擁有債券特性之證券中風險最高者 18 表2-4: 應急可轉債、特別股、可轉債之比較 微股力、自行整理 圖1-2: 瑞信營收淨額歷年變化 廣泛指數 應急可轉債(Coco) 特別股 可轉債 金融產業 100% 50% 10% 信評 60% 非投資等級 70% 投資等級 80% 無評等 殖利率 10% 6.6% 4.4% 選擇權利 在賣方手上 無 在買方手上 風險 最高(可能直接歸零) 次之(可視為高配息股票) 最低(不轉換則為債券)
  • 20. 資料來源 : 瑞士央行(SNB)3 月 19 日宣布,瑞銀(UBS)確認以30億瑞士法郎(約 32.3 億美元、991 億台幣)收購瑞信,並同 意承擔高達 50 億瑞士法郎(約 53.9 億美元)的損失。 • 作為合併對價,瑞信全體股東將以 22.48 股瑞信股份換取 1 股瑞銀股份。這一交換比率反映了瑞士信貸所有股份的 30 億瑞士法郎合併對價。 • 合併交易仍受慣例成交條件的約束。雙方均有信心滿足所有條件。合併預計將在 2023 年底完成。 • 瑞士國家銀行將提供瑞士信貸使用大量額外流動性的機制 (liquidity facility)。 • 為提高瑞信與瑞銀整合性,瑞銀將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盡快任命關鍵人員加入瑞信。 • 瑞士信貸繼續在正常業務過程中運營,並與瑞銀合作實施重組措施。 • 瑞銀表示有信心繼續聘用瑞士信貸的員工。 • 瑞士信貸從 FINMA 獲悉,FINMA 已確定瑞士信貸總名義金額約為 160 億瑞士法郎(約新台幣5,288億)的額外一級 資本(源自一級資本票據的發行)將被註銷為零。 瑞銀以相當於當時市值 40% 的 30 億法郎收購瑞信 20 自行整理
  • 21. 資料來源 : • 瑞銀對瑞信進行收購,是當前確保金融穩定和保護瑞士經濟的解決方案,今次收購是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 監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的支持下達成,而央行將向瑞信提供高達 1,000 億瑞士法郎(1,079 億美元)的流動性 援助貸款。瑞士政府則表示,作為交易的一部份,將向瑞銀提供 90 億瑞士法郎(97 億美元)的損失擔保。 • 從實際公佈的收購價格來看,30 億瑞郎的價格僅相當於瑞信 3/17 收盤 74 億瑞郎市值的 4 折左右。行情數據顯示, 瑞士信貸市值自 2007 年達到頂峰以來已經縮水 98%。瑞銀董事長 Colm Kelleher 表示,因為幾乎沒有時間進行盡職 調查,而瑞信賬面上有難以估值的資產,瑞銀計劃將這些資產逐步縮減。如果這導致虧損,瑞銀將承擔前 50 億法郎, 聯邦政府將承擔后 90 億法郎,因此政府的損失擔保是必要的。 瑞士央行扮演提供 1,067 億美元流動性援助角色 21 自行整理
  • 22. 資料來源 : • 指標一:銀行的流動性覆蓋率(LCR)意指優質流動性資產(HQLA)占「未來 30 天的資金淨流出量」比率。Basel III規定 LCR 不得低於 100%,以確保銀行流動性。 而瑞信的 LCR 在 2022Q3為 192%,後期雖因CDS危機流出 1,230 億瑞郎存款,2022Q4 仍保持在 144% 。 • 指標二:風險敞口 (Leverage Exposure )意指金融機構在各種業務活動中,容易受到風險因素影響的資產與負債之價 值。 瑞信資產負債表之風險指標表現佳 22 瑞信2022年報、Forbes、自行整理 圖3-1: 各大投行 2023/03 流動性覆蓋比率(LCR%) 圖3-2: 瑞士信貸風險敞口
  • 23. 資料來源 : • 瑞信有 353 億瑞郎的普通股權一級資本 (CET1),通常為任何干預情境下第一個承擔損失的緩衝帶,其次是 160 億瑞 郎的 AT1 債券,之後是總值598億瑞郎的內部紓困優先債券。此外,瑞信還有少量可能受到影響的較舊的二級資本債 券。 瑞信資本適足率以及槓桿比率皆符合當局要求 23 瑞信年報、自行整理 圖3-3: 瑞士信貸資本適足率(%) 圖3-4: 瑞士信貸槓桿比率(%)
  • 24. 資料來源 : • 在 Basel lll 的要求下,銀行必須滿足「持續經營 (Going Concern)」要求,意即需讓(風險性)資產比率維持在 14.3 % 以上,或是杠杆敞口 (Leverage Ratio) 維持在 5%。實際上,由於持有一定數量的持續經營資本 (CET1+AT1+HoldCo),瑞信獲得了一些折扣,使其 TLAC 指標比率標準低於一般的 28.6% 和 10.0%,分別為 25.1 %和 8.8%。 • OpCo 高級債券評級為A3 / A- / BBB+,而 HoldCo 高級債券評級為 Baa2 / BBB- / BBB。 瑞信年報、自行整理 24 瑞信資本結構相對穩健 單位: 億瑞郎 (CHF) 圖3-5: 瑞士信貸2022監管資本額細項 圖3-6: 瑞士信貸各項比率(%) 理論上的償債順序 實際上的償債順序
  • 25. 瑞信事件對 Coco Bond 之影響 4 25
  • 26. 資料來源 : • 在瑞信 AT1 全數被歸零後,全球 CoCo 債券市場大幅動蕩;市場對於 CoCo 債券的償債能力擔憂上升,疊加歐洲銀行 危機升溫,歐洲各大銀行的 CoCo 債券遭到拋售,價格走勢一路走跌。 • 而在 AT1 市場本身,美元與歐元區的 AT1 指數亦受到影響而快速下跌,在 3/20 當天分別下跌了 11.3%/7.48%。 事件後 Coco Bond 遭到拋售,價格一路走跌 26 圖4-1: 歐洲銀行 Coco 債券價格走勢 Bloomberg、華泰研究、德邦證券 圖4-2: 美元與歐元 AT1 指數快速下跌 0 20 40 60 80 100 120 7/27/22 8/27/22 9/27/22 10/27/22 11/27/22 12/27/22 1/27/23 2/27/23 3/27/23 UBS HSBC Barclay CS DB unicredit (美元)
  • 27. 資料來源 : • 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與期權調整價差(Option Adjusted Spread)是反應市場避險情緒以及信用利 差的工具。 • 在瑞信 AT1 清零後,歐元區金融次級債 CDS 與 OAS 皆大幅上升,代表市場恐慌情緒點燃,且認為金融業的信用風險 有顯著提升。 歐洲金融業 CDS、OAS 上升,信用風險上升 27 圖4-3: 歐元區金融部門 CDS 再度飆升 Bloomberg、華泰研究 圖4-4: 歐元區金融高收益債 OAS 大幅上升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bp) 148.6 0 200 400 600 800 1000 845.4 (bp)
  • 28. 資料來源 : • 在監管機構告知投資者額外一級資本債券 (AT1) 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的保護條款,至 4/5 號全球應急可轉債銀行指數已從 3 月 20 日的低位反彈 10%,回彈至瑞信危機前的水平。 • 瑞信 AT1 債券被全數撇賬後,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及其他地方監管機構均發聲明,表明 AT1 票據的償債順序高於股東, 市場情緒緩解。 近期 Coco Bond 價格已回升至瑞信危機前水平 28 Bloomberg 圖4-5: 全球 Coco Bond 價格指數
  • 29. 資料來源 : • 儘管目前市場上 AT1 債券的指數一度重挫,債券殖利率上升至 15.6% 但對於銀行來說仍是必要工具,且自 4/6 以來 Coco Bond 價格已回復至 AT1 減記前水平。 • 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和香港的監管機構都發表了聲明,提醒投資者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處理類 似的案件。歐洲央行明確表示,普通股工具是第一個吸收損失的工具,只有在充分使用後才需要使用 AT1。在過去的 經驗中,一直都是依循此種操作模式,並將繼續指導 SRB 和歐洲央行銀行監管在危機干預中的行動。AT1 未來也將會 是歐洲銀行資本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 AT1 對於銀行來說仍然是必需品,在歐洲和英國,AT1 形成一個緩衝區,通常承受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的 1.5% 至 2.5 %。如果銀行被監管機構或投資者要求放棄這種資本層級,必須用普通股來取代,成本粗估約提升 15% 至 16%。這 對於銀行來說不是最有效替代方案。 • 隨著 AT1 的價格下跌,平均收益率來到了 16.3%,相對於現在債券市場平均到期收益率 8.3%,可以有效吸引投資者 進入市場,即使未來市場萎縮,也不會影響 AT1 的表現。 • 英國提出未來可能限制 Coco bond 發行的機構、亞洲國家也將會加強監管力道。 Coco Bond 仍為銀行重要的風控與增資工具 29 德意志銀行、自行整理
  • 31. 資料來源 : • 整體而言,瑞士信貸的問題仍集中於市場信心不足,長年以來的醜聞以及盈利能力衰退導致投資人對其前景看空,並 非資本結構不良或是流動性不足所引發的問題。 • 瑞信事件發生後引起市場恐慌,Coco Bond 遭到大量拋售而價格走跌,而避險情緒提升更帶動歐洲金融業 CDS、 OAS 上升。 • 我們認為 Coco Bond 不會因瑞信事件式微,原因如下: • AT1 債券讓銀行能以較低成本達到籌資目的,投資人則能獲得穩定高收益,且高收益對應的高風險主要來自 其次順位的償付順序,而非來自發行方的信用風險。 • 雖然 Coco Bond 作為高風險投資工具,但因達到觸發條件有一定難度,故無法就瑞信減記 AT1 債券判定其 未來有式微的趨勢。 • 未來投資人可能對於 AT1 的要求報酬會因為信用風險上升而提高,但 Coco Bond 仍是銀行吸收風險的重要 工具。 結論 31 自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