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目的角色 濟世功業 ex :慈善會、慈濟功德會 公眾教育 ex :消基會 服務提供 ex :世界展望會、家扶基金會、伊甸基金會 開拓與創新 ex :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 改革與倡導 ex :主婦聯盟、兒福聯盟、殘障聯盟 價值維護 ex :董氏基金會、人本基金會、吳尊賢基金會 整合與激力 ex :聯合勸募協會、喜瑪拉雅基金會
17.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開創期 階段特色:熱情、活力、理想性高,但人力少、資源不足 a. 士氣高、動機強,每個人都以這個新組織為榮 b. 衝勁十足,加班常見,就為了提早實踐理想 c. 組織人員不在意工作的不確定性,不急著建立正式制度,扁平組織 d. 對領導人依賴高 e. 多採非正式但頻繁的溝通 f. 面對全新狀況與挑戰,必須協力完成任務 g. 主持人與董監事互動頻繁 h. 董監事與工作人員組成團隊,對組織監督較嚴謹 i. 創新方案是組織文化中最被重視的價值
18.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開創期 工作任務:最重要工作,當屬「規劃」與「創造」 a. 界定組織使命宗旨,並籌措開辦經費 b. 聘用會務主持人 c. 完成法定立案程序 d. 建立合法性、公信力,並和相關組織建立關係 f. 與其他類似組織溝通、協商,減少不必要的競爭 g. 人事佈局與設計,員工訓練與能力開發 h. 創造組織文化、哲理與核心價值 i. 規劃設計服務輸送方案、服務流程 … 等 j. 宣傳組織服務 k. 開始建立規定、行政程序,明確話職掌、角色等
19.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過渡期 階段特色: a. 會務主持人角色重心外移,對外關係為主,少與工作人員接觸 b. 開創期員工靜極思動,欲轉換跑道 c. 新舊員工出現差距,壓力開始產生 d. 組織成長、擴張快速,行政規模無法趕上,出現窘境 e. 開創型主事者不耐繁複行政,對組織前景擔憂 f. 新進員工期待更明確的職權劃分、正式的溝通與制度
20.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過渡期 工作任務: a. 領導者、會務主持人與工作人員需在延續性與變遷中,找到平衡 b. 如主事者擅長創建,不適合守成,需要更換,尋找更具支持性的主管 c. 為建立組織內規準備,達成組織成員共識 d. 組織必須確認發展中遭遇的問題,及早因應,準備進入制度化
21.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正式期 階段特色:稱「科層化期」或「穩定期」,開始邁入制度化 a. 制度化組織的結構、行政管理程序、工作流程,組織運作日漸穩定 b. 工作人員專業性高 c. 正式溝通管道,如會議、報告、計畫 … 等大量運用 d. 成員的頭銜、位階確定,形成正式組織架構 e. 溝通與決策過程形式化 f. 組織規模擴大,造成分工,個別單位認同高於整體組織 g. 工作人員在結構明確、制度分明的環境中工作,專注專務發展
22.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正式期 工作任務: a. 維持財務穩定狀況 b. 建立各種運作性、管理性與政策性制度 c. 開始建立組織各種檔案、彙整發展史料 d. 修正並系統化服務輸送業務,建立評估與標準化制度 f. 各部門整合與協調,成為管理者新任務,為解決部門爭取資源、分擔責任 g. 建立組織內資訊網絡及報告系統 h. 發展建立公信力,尋求專業認同
23.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僵化期 階段特色:走向「科層化」,也可能趨近於僵化 a. 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完全沒創新 b. 人員只願意做重複性、儀式性的固定工作 c. 忽略任何新問題、新需求的訊息 d. 沈澱在過去光榮的成就中,對社會現況較不關心 f. 領導人最注重的是組織本身的安定,趨於保守 g. 有能力、想法的人不想留任,又不易吸引新的成員
24.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僵化期 工作任務: a. 沒有做目標設定或規劃工作 b. 對所處社會或服務對象發生的新問題,缺乏注意 c. 會議只是儀式行為,缺乏生氣與互動,沒有討論或召開 d. 規則與政策一層不變,且被嚴格要求遵循,以致組織內溝通減少,阻礙創新
25.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更新期 階段特色: a. 進用充滿活力的董監事與執行人員,為組織帶來希望與挑戰 b. 公共關係活躍,社會大眾又開始注意組織的活動 c. 越來越多專業人員願投入組織運作 d. 組織內各部門的摩擦減少,對立或衝突緩和 f. 經歷一次內部危機、或面臨嚴重威脅後,會使成員一致關懷利益,尋求發展和進步
26.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更新期 工作任務: a. 推動員工發展與在職訓練方案 b. 決策分權與各層級工作人員,尤其開發新方案的授權 c. 整合各部門工作,並協調部門間的合作,以促成組織整體感 d. 重整管理團隊,以確保整合和協調的成效 f. 修補被忽略的公共關係
27. 非營利組織的發展階段:更新期 方案更新工作任務: a. 從事策略性規劃: SWOT 分析,針對變遷擬定新計畫 b. 重新界定,甚至改變組織的宗旨與目標 c. 改變或合併原有服務方案,調整工作內容 d. 組織拓展:建立新據點、擴大服務族群或增加人員 e. 重做需求評估、問題分析、撰寫企劃書 f. 董監事與執行人員共同規劃,較頻繁地互動溝通、開會 g. 檢視董監事成員資格標準,並遴聘新董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