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概论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冯静
fengjing@nwsuaf.edu.cn
课 程 目 的
(1)了解城市
 了解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 全面地认识城市
(2)认识城市规划
 理解城市规划含义
 了解古今城市规划
(3)掌握分析城市和规划城市的方法
 掌握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实地调研居住小区
 了解在规划设计中要面临的管理、经济等问题
2024/4/22 2
2024/4/22 3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理论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他规划设计的关系
第四章 城市规划编制的程序、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第六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
实验一 认识城市—城市规划经典案例解析
实验二 认识城市—城市规划热点话题分析
实验三 规划城市—居住区详细规划
内 容
2024/4/22 4
教 学 参 考 书
I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 李德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概论》 郭彦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I 城市发展历史与理论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 董鉴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城市建设史》 沈玉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E.沙里宁,顾启源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导论》 邹德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II 居住区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 邓述平、王仲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周俭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4/4/22 5
考 核 方 法
1. 考查方式
2. 总评成绩
•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图纸成绩
• 考勤成绩=上课出勤
2024/4/22 6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的概念
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3.城市化
什么是 城 市 ?
第 1 讲 城市与城市规划 NO.2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1. 城市与乡村
● 原野 ● 乡村 ● 郊区 ● 市区
Nature
County
County
Castle
第 1 讲 城市与城市规划 NO.2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Castle
Town
Town
Town
第 1 讲 城市与城市规划 NO.2
City and Urban Planning
Town
City
City
City
City
2024/4/22 16
城市
2024/4/22 17
⑴ 城市最初具有的涵义
城—防御
城廓也,都邑之地,筑城以资保障也。
——《周礼·考工记》
城廓沟池以为固。 ——《礼记》
市—交易
列廛于国,日出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
退,各得其所。
——《易经》
1.1 城市的概念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18
西安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19
古巴比伦城平面图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两重城墙,
间隔12米
壕沟环绕
城市制高点,瞭望、
守卫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1
⑵ 英文:
urban(城市的、市政的),源自拉丁文urbs,意为
城市的生活。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
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相关的字,如citizenship(公民)、civil(公民
的)、civic(市政的)、civilized(文明的)、civil
ization(文明、文化)等就是说社会组织行为处于一种
高级的状态,城市就是安排和适应这种生活的一种工具。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⑶ 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社会学
城市是社会化的产物,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出了乡
村地区的血缘和亲缘关系
经济学 城市存在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的特征
生态学 城市是人工建造的聚居地,是当地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劳动的地域分工的出现和深化分不开的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社会学领域:城市是有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高的人口密
度的一个地域共同体,其中住有各种非农业的专门人员。
■ 地理学领域: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
人口密度;也是一种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
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 经济学领域:城市是一个座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
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
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 生态学领域:城市是人群的生态系统
■ 系统论:城市是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
■ 历史学:城市是独特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刘易斯· 芒福德(Lewis Mumford)
城市不只是建筑物德群集,它更是各种密切相关的经济
相互影响的各种功能的集合体——它不单是权利的集中,
更是文化的归极。
■ 纪晓岚《论城市本质》:
城市的本质定义:城市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
而创造的人工环境。他认为过去有关城市的定义只看到
了其表象,而没有涉及其本质。同时该书提出城市本质
由三大理论构成:人性理论、需要理论、环境理论。并
由此作为基础,分析与三大理论相对应的城市功能。
■ 不同的领域对城市有不同的定义。刘易斯· 芒福德在其
编纂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干脆说城市的定
义尚在争论之中。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5
⑷ 城市的法律定义
①人口规模
瑞典、丹麦: 200人;
澳大利亚、加拿大: 1,000人;
法国、古巴: 2,000人;
美国: 2,500人;
比利时: 5,000人;
日本: 30,000人。
中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6
②城市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
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设镇条件(任一条件)(1984):
县政府所在地;
非农人口2000人以上的乡政府所在地。
设市条件(同时满足)(1986):
非农人口60000人以上的镇;
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以上的镇。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7
⑸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理解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
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8
■ 吴良镛:
“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
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
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
围中心的职能;
城市要求相对聚集;
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
运转的社会实体;
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29
• 综合而言,城市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人口数量——常住人口>2000人
产业构成——非农产业
行政管理——直辖市、市、镇等都属于城市型的居民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什么是 城 市 ?
2024/4/22 31
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
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
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32
新疆昆玉市正式挂牌成立,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2月26日,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第十四师224团所在地,由国务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批准的中国最年轻
的城市——昆玉市挂牌成立。昆玉市中心城区东临和田市70公里,西距喀什市
380公里,地处交通要道。土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人口4.75万人。
2024/4/22 33
昆玉市中心城区位于兵团第十四师224团,行政区域总面积为687.13平方公
里,分布于和田地区墨玉县、皮山县、策勒县,距和田市78公里。作为21世
纪新建成的一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团场,224团是在沙漠里建设的团场,全部采
用自压式高新节水灌溉技
术,成为丝绸之路上最耀眼
的明珠之一。这里盛产的和
田玉枣,早已名扬国内外,
成为最具品牌优势的农副
产品。
2024/4/22 34
1.2 城市的产生
1.2.1聚居与原始聚落
• 原始社会:
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居住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2.2 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
原始社会
采集经济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出现农业
手工业、商业
出现
需要交易
奴隶制国家
出现
需要防御
无定居点 出现定居点
“原始聚落”
产生“集市” 产生“城郭”
10000-12000年前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38
1.3 城市的发展
农业社会的城市
工业社会的城市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阶段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后
第三阶段 二战后
2024/4/22 42
城市发展的阶段差异
农业社会的城市—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
从属地位。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城市内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
导地位,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多以政治职能为主,是政治、
军事或宗教中心,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 市 乡村
city county
自然
nature
集镇 town
2024/4/22 44
工业社会的城市
•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态,
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 促进了大量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城市逐渐成为人类
社会的主要空间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交通拥塞、生态失衡等城市问
题。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45
海岸地面抬升(1cm/a)促使港口向河流下游深水处迁移, 船只吨位(吃水深
度)的增加亦加速了该过程—港口城市形成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科学城:硅谷(美国)
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英国)
旅游城市:丽江
2024/4/22 49
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当代城市):
• 后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
• 以制造业为主转为服务业为主
•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 空间经济结构由水平型向垂直型转变等
• 导致: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
大都市连绵区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各历史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4.1 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
• 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
• 经济发展水平
• 政治组织
1.4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4.2 城市的选址
• 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
• 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
• 环境容量(用地、人口)
• 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54
——防御的需要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淮南子•原道训》
——交通方便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君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
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也。 — 西汉《盐铁论》载桑弘羊言
——环境容量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必参相得。
—《礼记•王制》
——良好的生存环境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阜而水用
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自然环境——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重因素
(1)城市作为“人居环境”要求良好的外部自然条件
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物产,以及良好的地形地
貌和山川河流,是倍受关注的几项主要条件。
(2)自然环境优越的古三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
以所谓的三河地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城
市密集地区[秦汉以前三河指河内(黄河以北的华北平原)、
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南的华北平原)。
(3) 富庶的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地区
依托着富饶的区域自然条件,围绕着都城发展起了城市群。汉
代在长安周围奉行陵邑制。
(4)“山水相连,封闭内向”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外部环境模式
“风水宝地”贯穿于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始终,大到城市,小
到村镇,再到一房一屋,无不如此。
东汉仲长统《乐志论》云:“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
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最早表述了中国文人
士夫心中向往的居家环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风水的实质——良好的生存环境
• (气)遇水而聚,遇风而散
• 风水先生是因为商业的需要而加入了许多故弄玄虚的内容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服务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4.3 影响古代的城市发展的因素
(1)城市与防御要求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固定居民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提姆加德城
1.规整宽阔的街道,便
于驻军和行军
2.外围高大的城墙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斯卡莫齐理想城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曹魏邺城:
①政治中心
②以东西干道将城市
划成两部分。
③南部:分四区,布
置有居住的里坊、市
和军营
④北部:分两区,东
区是贵族居住区,西
区宫殿区。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卡洪城Kahun
①奴隶制的典型
城
市
②规则的矩形,
内城墙将城市
分成东西两部
分
③墙西:贫民居
住
区
④墙东:分两区
,
北面贵族居住区,
南面中等阶层居住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体制
都城规模宏大
新王朝建立,按规则新建
欧洲:政教合一体制
长时间分裂成小国
都城规模较小
区别:中国城市中心—政治统治中心(宫殿、官衙)
欧洲城市中心—神权统治中心(教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佛罗伦萨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地主所有制(地主离开农村居住在城市,征物或地租)
• 商路交通要地,河流交汇点发展迅速
• 为防御海寇侵扰,沿海修筑大量方位的卫所,沿海未被作为发
展重点,发展重点是内地沿江河的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
苏州、扬州、成都、广州)
欧洲—封建领主制(封建领主多拥有自己的城堡或庄园)
• 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沿海城市带动内陆城市的
发展。(威尼斯、马赛、汉堡)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5 城市的实质和特征
城市的实质
 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一
 城市是一定区域的中心
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藏库
 城市是一种社会的活动方式
城市的特征
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6 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于城市发展基本规律的解释,可以用以下几方面的
理论体系进行概括:
•城市发展与区域理论
•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
•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城市进化理论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城市发展与区域理论
基本理论 代表
人物
提出
时间
主要观点
1.区域理
论
佩鲁 1950 城市对周围区域和其他城市的作用
是既不平衡也不同时进行的。
一般来说,城市作为增长极与其腹
地的基本作用机制有极化效应和扩散
效应。
增长极核理论曾被广泛地应用于
区域发展政策。
基本理论 代表
人物
提出
时间
主要观点
2.经济学理
论
经济基础理论揭示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经济中可以把所有的产业划分为两个部
分:基础产业和服务性产业。
基础产业的生产除少量供应当地消费之外,
主要是为满足城市以外地区需要而进行;
而服务性产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本城市居
民的消费需要。
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的发展
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 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
基本理论 代表
人物
提出
时间
主要观点
3.人文生
态学理论
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也可以看成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
竞争。
互相依赖和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
间关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进
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 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
基本
理论
代表人物 提出时
间
主要观点
4.交
通通
讯理
论
1古登堡
2梅耶
1960年
1962年
1、揭示了交通设施的可达性与城市发展
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起源于城市为人们
提供面对面交往或交易的机会,……城
市居民逐渐地以通讯来替代交通以达到
相互作用的目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城市的主要聚集效
益在于使居民可以接近信息交换中心以
及便利居民的互相交往。
• 城市发展与交通通讯理论
基本理
论
代表
人物
提出
时间
主要观点
5.经济
全球化
理论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发展,
特别是作为出口加工基地的城市。
在发达国家,一些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
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已经占据城市经济的主导
地位,成为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 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基本理论 代表
人物
提出
时间
主要观点
6.城市进
化理论
城市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
(2)“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
(3)“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
化的初期
(4)“绝对分散”时期
根据城市进化理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
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成熟时期;
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初级阶段。
• 城市进化理论
2024/4/22 76
2.1城市的物质构成
⑴ 城市物质构成的两种领域
• 公共领域:
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
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
• 非公共领域:
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范畴。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77
⑵ 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属性
• 可达性:
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
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
• 外部效应:
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城市经济学的
一个突出表现,有正负两种外部效应。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78
2.2 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⑴ 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
• 人口老龄化 大于等于60岁的老人占10%或大于等于65岁
的老人占7%。
• 家庭核心化
• 生活闲暇化
⑵ 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 农村社会的认同基础 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
• 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 本质差别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
上不同于乡村;
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不同于乡村;
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
乡村;
城镇有较完整的基础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如给排水系统、
电讯、有线电视、街道广场、影剧院等)。在物质构成上不同
于乡村;
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
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2024/4/22 80
2.3 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⑴ 城市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部类。
•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类。
•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部类。
⑵ 城市产业的基本部类和非基本部类
• 基本部类主要是为了满足来自城市外部的商品或服务需求。制造业
• 非基本部类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内部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服务业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81
⑶ 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 前工业社会
• 工业社会
• 后工业社会
• 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到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现代城市产业特点
■ 城市第一产业
城郊农业(初级阶段) 都市农业 Urban Agriculture(高级阶段)
■ 城市第二产业
高级化:传统加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 城市第三产业
消费者服务业 生产者服务业
■ 城市第四产业
信息经济:信息产业化
■ 城市第五产业
文化产业化
2024/4/22 83
3.1 城市功能的含义
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
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城市主要功能有:生产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协
调功能、集散功能、创新功能。
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3.2 城市功能的特征
整体性 结构性 层次性 开放性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84
3.3 城市功能的类型
1)共同功能--普遍功能,城市的共性,区分的是城市与乡村
的界限。
2)特殊功能,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城市所特有的
功能,城市的个性,区分的是城市之间的界限。
3)综合功能,是指一个城市同时具有多种并且有机结合的主
导功能,每一种的主导功能的作用范围和影响都比较大。
4)主导功能,指在城市诸功能中处于突出地位和起主导作用
的功能,影响或左右城市的其他功能的运行,甚至决定着
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85
3.4 影响城市功能的主要因素
• 自然条件,是城市功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城市的经济实力及其主导产业;
• 行政区划。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2024/4/22 86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4.1 城市化(urbanization)的含义
•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
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 实质含义:
人口(农业——非农人口)
地域(农村——城市)
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
空间形态转化
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
基础设施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
环境的改善等
2024/4/22 87
城市化发展过程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2024/4/22 88
欧洲的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增加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NP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2024/4/22 91
形式城市化---外延
人口与非农业活动向城市集中、乡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
域的过程,直接表现为城市数目的增多与城市规模的扩大。
功能城市化---内涵
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也
是城市特征强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2024/4/22 92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4.2 城市化的阶段和模式
• 初期阶段 → 中期阶段 → 稳定阶段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S型曲线(urbanization curve)
2024/4/22 93
4.3 城市化的衡量标准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PU=U/P
总人口--
A:户籍管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B:从事职业--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城市人口比重(%)
时间
缓慢发
展阶段
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三阶段
发达国家
当前中国
发达国家
4.4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遵循着共同的规律,即受着农业发
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粮食、原始资金、原料、市场、劳动力)
(2)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生产配套性服务与生活消费性服务)
4.5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 起步早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工业化
是近代城市化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出现了一大批新的工矿城市。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为城市提供后备劳动力,从而使城
市人口进一步增加。
• 城市化水平高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到了
70年代,发达国家的人口比重,一般都达到70%。
•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
• 城市发展不合理
(1) 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城市经
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原因
造成的。这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大中小城
市比例不合理,人口聚集于少数大城市。例如,墨西哥城
的人口占墨西哥总人口16.8%。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人口占
阿根廷总人口的30%。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国家类型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
发展
水平
城市
人口
比重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后果
发达国家 早 缓 高 大 相适
应
农业现代化的
发展,大批农
业劳动力向城
市移动
出现人
口逆城
市化现
象
发展中国
家
晚 快 低 小 不相
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
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
动力过剩
造
成很多
社会问
题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2024/4/22 102
• 初期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
连绵区,吸纳劳动力;
• 过城市化现象(超前城市化over-
urbanization)
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
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
• 逆城市化现象(反城市化
deurbanization)
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
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
向郊区发展。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贫民窟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
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基础上。乡
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
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
了逆城市化现象。
(2)西方大城市出现的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等。
主要有三种方式:
① 郊区城市化,即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工业、资金和
技术向郊区分散,使城市区域不断扩大;
②在大城市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③人口“钟摆式”的移动方式;
城市化阶段与城市空间形态
☆ 城市化初级阶段——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城市空间形态呈零星的
“点”状结构;
☆ 城市化中级阶段——城市规模和数量急剧增加,城市空间形态呈现
地域的不均衡布局,出现“面”状或“带”状结构,即所谓的“大都市
区”和“超级城市”;
☆ 城市化高级阶段——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地域的不均衡大大缓解,
城市空间形态从“面”状或“带”状结构发展为“网”状结构,即所谓
的“城镇体系”;同时,“城乡一体化”趋势加强。
4.6 中国的城市化
1)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总规模有较大增加,城市化发展成就巨大
2)城市化发展过程曲折,阶段性特征明显
第一阶段:1949--1957年的正常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1958-1965年的大起大落时期。
第三阶段:1966—1978年的停滞不前时期。
第四阶段:1978年以来的迅速发展时期。
2006年全国城市总数达661个,城镇人口5.7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3.9%,
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不断提高。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
分别达54.6%、40.4%和35.7%。
(1)城市群成为发展龙头 ,除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外,又有8个城市群
崛起 。我国城市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
三角洲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外,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
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
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发挥作用。
(2)绿色环保环境逐步形成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1%,人均公园绿地6.8
平方米,比2002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有45个城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
城市”称号 。
(3)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293亿、
1.405亿和1.035亿;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百姓精神文化生
3)城市化模式
•苏南模式-地方推动型
•温州模式-市场推动型
•珠三角模式-外资促进型
4)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市化的动力也是压力。
5) 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基本原则
(1)积极引导 (2)集约发展
(3)因地制宜 (4)转换机制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城镇体系
•因地制宜地引导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
• 城市建设方针
(1)1980年,提出:控制大城市发展,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
发展小城市。
(2)1990年4月1日,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城市规划法:国家实行严
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
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3)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4)2008年1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开始实行。
2024/4/22 113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4.7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 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国际上习惯于
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
程度的标志之一。
2024/4/22 114
4.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4.8 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 城市化进程本身是社会发展过程;
•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互相作用和影响;
•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化社会指标的研究表明,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人类进步阶梯上的两大创造和工具:一是文字,另一个就是
城市。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
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2024/4/22 116
人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本体与自然环境融合
2024/4/22 117
城市与历史文化结合
城市与技术完美结合
2024/4/22 118
现在城市格局继承了古代城市的格局
汉长安 现在的西安
唐长安
2024/4/22 119
延续至今的罗马广场是罗马城的核心,原为沼泽地带,
大约公元前6世纪加以整修,成为市场和集会之地。
2024/4/22 120
现今巴黎市中存在的放射路网也是历史的遗存
2024/4/22 121
中国城乡相互关系的演变
(参考“乡村-都市连续统”)
没有界线——〉界线明显——〉界线模糊
2024/4/22 122
城市化景观
现代农业景观-
1950~
传统农业景观-
1800~1950
历史乡村景观-
1100~1800
铁器时代末期景观-
约公元前1000
新石器及青铜时代
景观-
原始自然景观-
城
市
景
观
发
展
变
迁
过
程
自然→人工
2000多年前,亚里士
多德“人们聚集到城
市是为了生活,期望
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
2024/4/22 124
城市问题的提出
• 大饼症——城市的盲目扩张
• 交通阻塞——大中城市的通病
• 生态环境恶化
• 流动人口增加,城市中棚户区扩大蔓延
• 中小城镇模仿大城市,千城一面
• 城乡总体布局失调
2024/4/22 125
环境问题:水污染
环境问题:噪声污染
环境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
2024/4/22 129
环境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
环境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
2024/4/22 133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
城市热岛
热
冷 冷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
的水汽凝结核,故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交通问题: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2024/4/22 137
2024/4/22 138
居住问题:住房紧张,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
2024/4/22 140
棚户区
2024/4/22 141
社会问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2024/4/22 143
5.城市与区域发展
5.1 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新发展,城市和区域作
为同一开放系统的组成部分,时刻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
交换。城市越走向高级,这种交换就越频繁,相互作用就越强。
• 深入研究区域首先要抓住作为区域核心的城市。深入研究城市必须同
时剖析它赖以存在、发展的区域。城市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的关系。
• 城市可根据其行政、经济、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界定不同的区域。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5.2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A.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
B. 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其中的某一项或若干项职能在不同的地域范
围发挥其中心作用。
C. 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所说的中心城市,主要是指经济中心所依托的城市。
经济中心的多级性决定了中心城市的多级性。在一定的地区范
围内,凡是对周围较小城镇的经济活动起到中心组织作用的城
市,即为该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它城镇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
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其中相互促进是发展的主导方面。
——每一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根据各中心城
市与周围城镇及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在基
本上属于同一级的各中心城市之间,划分出各自的经济区域范
围,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
5.3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
较为重要的是对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
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等的影响。为此,不仅需分析城
市本身的各种发展条件,而且还必须分析影响城市发
展的各种区域因素。
(1)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确定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必须明确城市今后应着重发
展和限制的职能,明确其主要职能在全国或区域内劳动地域分
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内部合理的经济结构。为此,应
深入分析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各种区域因素。
首先,应进行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其次,应研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
第三,应分析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城市发展目标
接轨沪宁,承东启西的联动城市
带动皖中,辐射全省的中心城市
科教鼎盛,文化繁荣的创新城市
优势独具,合作发展的产业城市
山水城园,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2)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 城市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由于用地规模随
人口规模而变化,所以通常所说的城市发展规模主要是
指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 区域生产力布局与城市化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城镇人
口的分布和城市发展规模。
(3)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现代城市的空间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仅一个聚
居中心点,像上海、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除中心市区
外,还包括四周广大郊区许多个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小城
镇。
对这类城市,已很难区分城市和区域这两个空间概念,
可以称之为城市区域或城市地区。在城市区域范围内进行
城镇布局,或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进行各类城镇的布局,
均有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问题。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2024/4/22 154
5.城市与区域发展
5.2 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 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 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
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 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⑵ 城乡整体发展
• 城乡发展是指区域内城市、乡村经济社会的相互联系及发展
状况,城镇体系的发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的整体
发展水平。
• 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
• 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
• 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一般规律
• 城市与乡村的关系
城乡不分—城乡分割—城乡对立—城乡融合
• 城市随产业高层次化而呈现螺旋上升式发展
集聚—分散—再集聚—再分散
• 城市发展的进程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2024/4/22 156
小 结
1. 城市 城市化
2. 城市的产生过程?
3. 城市最初的功能?
4. 城市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动力?
5. 城市化有几个阶段?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C 1城市规划概论
PDF
城市构造
PPT
Urban structure
PDF
C 2城市总体规划
PDF
2 案例分析文本
PDF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PDF
C 4城市中心区规划
PPT
城市与环境
C 1城市规划概论
城市构造
Urban structure
C 2城市总体规划
2 案例分析文本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归纳
C 4城市中心区规划
城市与环境

Similar to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 (9)

PDF
1 讲义
PDF
2009地理
PDF
1 居住区规划-绪论
PPT
城市化
PDF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PDF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PPTX
ch13都市發展與都城鄉關係(95龍騰版)
PPTX
空间结构产业结构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city.pptx
PPT
1st-Jan-2012城市的样子.ppt from Gameloft China
1 讲义
2009地理
1 居住区规划-绪论
城市化
地理科学的基本问题
2006届高考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ch13都市發展與都城鄉關係(95龍騰版)
空间结构产业结构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city.pptx
1st-Jan-2012城市的样子.ppt from Gameloft China
Ad

Recently uploaded (20)

PPTX
学校原版中央昆士兰大学毕业证CQ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毕业证Dundee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证RIS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J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伦敦城市大学毕业证London Met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布鲁内尔大学毕业证Brune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埃迪斯科文大学毕业证E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贝勒大学毕业证B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佐治亚大学毕业证UG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中央兰开夏大学毕业证UCLa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DOCX
飼主悲傷輔導學 愛,原來是這樣的,即使結局是離別,也會用盡一生記住你教學綱要.docx
PPTX
学校原版澳大利亚凯斯林大学毕业证A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格鲁斯特大学毕业证Durham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利兹贝克特大学毕业证LeedsBeckett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百年理工学院毕业证Centennia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阿伯丁大学毕业证A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剑桥大学毕业证Cantab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毕业证NCS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梅西大学毕业证Massey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埃克塞特大学毕业证Exo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中央昆士兰大学毕业证CQ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爱丁堡龙比亚大学毕业证Dundee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罗德岛设计学院毕业证RIS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詹姆斯库克大学毕业证J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伦敦城市大学毕业证London Met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布鲁内尔大学毕业证Brune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埃迪斯科文大学毕业证E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贝勒大学毕业证B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佐治亚大学毕业证UG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中央兰开夏大学毕业证UCLa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飼主悲傷輔導學 愛,原來是這樣的,即使結局是離別,也會用盡一生記住你教學綱要.docx
学校原版澳大利亚凯斯林大学毕业证AC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格鲁斯特大学毕业证Durham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利兹贝克特大学毕业证LeedsBeckett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百年理工学院毕业证Centennia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阿伯丁大学毕业证A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剑桥大学毕业证Cantab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毕业证NCS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梅西大学毕业证Massey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埃克塞特大学毕业证Exo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Ad

1城市规划第一章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冯静课程内容,非常具体,完整ppt内容。.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