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二  第四篇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一節 西力衝擊與西風東漸 第二節 民變與地方勢力的崛起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一節 西力衝擊與西風東漸   單口通商下的中外關係 禁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 條約體制的建立 西風東漸及其影響
單口通商下的中外關係  1. 天朝的世界觀 : A. 背景: a. 民族文化優越感   b. 對 工業革命 後變局的無知 B. 中外關係不平等: 朝貢貿易 制度    a. 自詡為 上國 ,無現代國際外交觀念   b. 有限的通商貿易視為對朝貢國的恩賜
中外貿易的限制─一口貿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同 「公行」 的 「行商」 交易,再由「公行」將外國貨物轉賣給內地的中國商人,外商買進中國貨物時亦同。 ◎ 十三行的功能 1. 經濟方面: (1) 市場機制: 獨占商務,劃一市價。 (2) 稅餉:為了官廳的便利, 貨物進出稅餉,由其承保繳納。 2. 政治方面:中外交涉事件,由其居間經辦。 為外國商人與本國政府之唯一媒介。 間接貿易 乾隆 22 年,為了管理方便,外船的進口貿易只能在 廣州 一地進行。 通商口岸太少
中外貿易的限制─一口貿易的限制 中國刑律較西方各國為重,動輒處以死刑,外人甚難接受。 法律嚴苛 (1) 外國人平時只能在夏、秋進行買賣 ( 陽曆 5 至 10 月 ) ,冬天須回到澳門過冬, 不准進廣州城 。 (2) 外國人停留中國期間須住在 「夷館」內,夷婦不得入境。 (3) 禁止夷商買中國書及學習中文。 行動不自由 (1) 行商及官吏巧立名目, 百分之四的正稅之外的稅目竟達六十多種。平時海關還經常藉故留難船隻,待外商納賄之後,貨物方可順利放行。 稅則不可靠
1805 年 廣州 商館區風貌 油彩布本, 威廉丹尼爾 ( William Daniell )畫
英人兩次來華交涉相距二十多年,因為其中英國歷經了 拿破崙戰爭 。 外交途徑的交涉,因此中斷。 英國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終將不惜以武力迫使中國開放門戶。 中英外交觀念不同。 英使認為中英雙方是平等的主權國,自不能行屈辱的跪拜禮 ; 中國卻以為是天下的共主,英國不過是個蠻夷之邦前來朝貢,須行三跪九叩的臣子之禮。 意義 雙方為了禮儀問題發生爭執,嘉慶降旨將英使驅逐出京。 因在跪拜的禮儀問題上雙方各有堅持 ,引起乾隆的不悅,拒絕英國所提出的要求。 結果 要求駐使北京外,並給予廣州的英商 更多的自由等商務問題。 以祝壽為由,實際是 來華商討存在已久的貿易障礙問題。 目的 嘉慶 21 年 (1816) 乾隆 58 年 (1793) 時間 阿美士德 馬戛爾尼 使臣 第二次 第一次
西洋人所繪「乾隆皇帝接見外國使節」圖,表達對中國朝廷自我中心的嘲諷
乾隆 皇帝與 英國 全權大使 馬戛爾尼
英國廢除東印度公司對清英關係的影響 東印度公司 是早期英國壟斷對清廷貿易的機構 ( 東印度公司←->十三行 :民間機構的往來 ) ,此機構致使其他英國商人貿易利益受損,英政府遂於 1834 年將其廢除,改由「 商務監督 」代表英國與清廷進行貿易交涉 ( 國與國的關係 ) 。這代表著中英雙方之往來已由 商業利益提升至政治層次 ,不過,清廷此時似乎尚未體察這其中的變化。英方為打開中國門戶,恃 船堅炮利 為後盾,雙方的軍事衝突已無法避免
禁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 1. 鴉片: A. 唐朝 : 傳入,作為 藥材 B. 明 末 : 葡 商輸入,民間漸有 吸食 風氣 C. 清 前期 : 禁煙前   a. 雍正 ─ 開始禁煙,時進口約 200 箱   b. 乾隆 ─ 東印度公司 取得 印度 鴉片專賣權   c. 道光 ─ 鴉片年進口 24,000 箱 -> 白銀 大量   外流,已危及 清 廷 財政
罌粟花與其果實、種子
鴉片戰爭前中國進口鴉片數量趨勢圖(每箱約重 120 斤)
吸煙片 明 末已流行將鴉片混合煙草吸食, 清 初進而 「煮土成膏,鑲竹為管,就燈吸食其煙」
西方版畫描繪鴉片貿易的生產倉庫
鴉片對中國的危害 白銀外流 A.  農民和工人受害最深 -清政府是按銀兩徵稅,由於白銀流失   ->造成兌換時 銀貴錢賤 的情況  B.  收稅困難->使政府發生財政危機 清代以 「銀兩」和「銅錢」 為主要貨幣,民間日常交易以銅錢為主,但上糧納稅則以銀兩計算,故必須以錢易銀。道光年間, 白銀大量外流,使銀兩對銅價比價飛漲。 道光元年( 1821 年)七百文銅錢可兌換一兩紋銀,到了道光十八年( 1838 年)則要一千六百餘文銅錢才可兌換一兩紋銀。   人民健康受損:  吸食者多士紳階級、政府官員、衙門員吏與士兵-> 朝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2. 禁煙: A. 背景: 英 商為扭轉 貿易逆差 ,大量走   私鴉片至 中國 B. 煙害: a. 戕害身心健康   b. 危及 清 廷財政 C. 官員態度: a. 禁煙與否,有爭議   b. 林則徐 痛陳煙害
林則徐 ( 1785 ~ 1850 ) 痛陳鴉片之害─「 以 中 國 有用之財,填海外無 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 ,漸成病國之懮…」 若不查禁鴉片─「 數十 年後,中原幾 無可以禦 敵之兵 ,且 無可以充餉 之銀 。」
D. 宣宗 ( 道光 ) 禁煙 :   a. 派 林則徐 為欽差大臣赴 廣州 禁煙 :   (a) 將外商所存鴉片盡數繳官銷燬   (b) 出具甘結 ─ 立書切結不再販運鴉片   b. 英 商務監督不同意出具甘結,並向 英   政府請兵準備應戰   c. 清 廷則與 英 商斷絕貿易
虎門 銷煙想像圖
3. 鴉片戰爭: A. 經過: 1840~1842   a. 道光 20 年 ─ 戰爭起, 英 艦進逼 大沽口   b. 道光 22 年 ─ 英 軍攻入 長江 ,直逼 南京   城下   c. 英 迫 清 簽《 南京條約 》─ 中國 近代史   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B. 結論: 禁煙為戰爭導火線,擴大商業   與外交利益是主因
鴉片戰爭爆發  中 、 英 船艦在 廣州 港口激烈海戰 畫中顯示 清 廷水師正處於下風
鴉片戰爭形勢圖
耆英 ( 1787 ~ 1858 ) 代表 中國 與 英國 簽訂 《南京條約》 芬蘭   盧立柏 (  Johan  Ludwig Runeberg  )紀念館收藏
南京條約   (1) 開 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五口,准英人貿易、居住,並設領事 (2) 割讓 香港 (3) 廢除公行 (4) 賠款 洋銀 2,100 萬(煙價 600 萬元、商欠 300 萬元、軍費 1,200 萬元) (5) 秉公議定稅則 (6) 兩國官員文書往來平行。
允許外人在通商口岸自由攜眷自由居住, 享有治外特權 ,並得租借房屋、倉庫,及租借土地建築房屋。「 租界區」儼然是「國中之國」,破壞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租界 ( 虎門條約 ) 中國給予某國新權利,擁有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國家可以 援例享用 。此惡例一開,後來其他各國也援例要求。 片面最惠國待遇 ( 虎門條約 ) 外國貨品的進口稅率,須與外國協商訂定。 中國因此喪失關稅自主權,無力保護國內工商業 。 協定關稅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外人在中國境內犯罪,由其本國領事按照該國法律裁判。 中國喪失司法獨立與完整 ,無法以中國法律約束在華的外人。 領事裁判權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鴉片戰爭的影響   (1) 暴露清朝國力上的弱點,引起列強覬覦。清朝缺乏國際法的觀念及與西方國家交涉的經驗。當時清朝政府並不認識這些條款損害國家主權的嚴重性,反以為有利。如認為劃定 租界 ,可便於防範外人,對清人的擾亂較少;而 協定關稅 使得清廷稅收實際上比以往還有所增加,得到了實利。 (2) 迫使中國 門戶大開 ( 通商口岸開放 ) 。
鴉片戰爭的影響 (3) 南京條約及其續約 是以後一切不平等條約的藍本,造成中國莫多主權的  喪失。 (4) 鴉片戰爭的失敗,並未使得清廷及大多數中國人覺醒,領受失敗的教訓,因而二十年後又發生 英法聯軍之役 。 -> 例:鴉片戰爭後, 魏源 著 《海國圖志》 ,強調 「師夷長技以制夷」 ,當時雖未受重視,但為同光年間的 自強運動 奠下理論基礎。  (5) 外國商品大量傾銷,使 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逐步被摧毀 ,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影響。
條約體制的建立 一、《南京條約》及其附約: 1. 改變與未改變: A. 對外關係改變 : 西方列強在 華 利益受到   條約制度的保障 B. 未改變對外心理 : 並未使朝野廣為覺悟
2. 傷害: A. 外交 ─ 中外之間的 朝貢關係 被 國際關係   所取代 B. 商務 ─ 喪失 關稅自主權 ,淪為原料供應   地和商品傾銷地 C. 涉外法權 ─ 領事裁判權 嚴重破壞 中國 的   司法主權 D. 不平等條款 ─ 割讓 香港 、 賠款 、 租界 、   片面最惠國待遇
割讓 香港 島示意圖 1898 年租借給英國 99 年, 1997.7.1 到期 新界 南京條約割讓 北京條約割讓 九龍司
租界內的會審公堂正在審訊 中國 人 右為 中國 地方官,左為外國領事官
二、《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 1. 遠因: A. 未達到 全面開放通商 目的 B. 鴉片 貿易尚未合法化 C. 公使 不能入駐 北京 D. 廣州 進城問題─民眾阻止 英 人進入   廣州 城居住
2. 近因: 英 屢次要求修約被拒,邀   美 、 法 共同行動 A. 英 ─ 亞羅船 事件 B. 法 ─ 西林 教案 C. 美 、 俄 外交支持
3. 兩次 英   法 聯軍之役: A. 時間:   a. 第一次: 咸豐 7~8 年( 1857~1858 )     b. 第二次: 咸豐 9~10 年( 1859~1860 )  B. 結果:   a. 第一次: 簽訂《 天津條約 》 ─ 1858     b. 第二次: 簽訂《 北京條約 》 ─ 1860
《天津條約》 《 天津條約 》 A. 公使 駐 京 B. 外人得入內地 遊歷 、 傳教 C. 增開 10 個 通商口岸 D. 確定 領事裁判權 E. 對 英   法 賠款   《 通商章程善後條約 》 : 鴉片貿易合法化
《北京條約》 增開 天津 為通商口岸 割 九龍司 與 英 准許西方傳教士 租買田地 、 建造教堂 增加 賠款
南京、天津與北京條約開放的口岸
4. 影響:不平等條約之害又加深一層 A. 外人勢力 由海口進入內地 B. 長期派使駐 京 , 天朝體制 崩解 C. 清 廷因此次戰爭教訓而有 自強運動 興起 D. 涉外業務日益繁複─ 咸豐 11 年 設「 總理   各國事務衙門 」
租界與租借地   租界 : 中國自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後 , 在指定的各通商口岸往往設有租界。所謂租界 , 即一國於通商口岸畫出一定區域 , 許有約國人民居住、通商、照市價賃屋租地 , 並得在租地上建設住宅 、貨棧 、禮拜堂 、學校、 醫院等建築物者 , 謂之租界。但主權和管轄權仍屬本國,不過為便於管理可由本國政府委託有約國領事代行管理 ->實際上就是 國中之國 ( 沒有期限,條約失效便失效 )
租界與租借地 租借地 : 中國始於 德國之強租膠州灣 99 年 , 繼之俄國租借旅順、大連 25 年 , 法國租借廣州灣 99 年 , 英國租借威海衛 25 年 , 光緒二十五年英國又正式與中國簽訂 九龍租借條約 , 為期  99 年 , 在借期內暫將管轄權歸於他國 , 但仍保留主權 , 此乃與租界最大不同處。 ( 有期限,可修改 ,如由 25 年改為 99 年。
西風東漸及其影響  1. 西風東漸: A. 明 末 清 初   a. 耶穌會 傳教士將西學傳入 中國 :   天文 、 曆法 、  火炮 、 地理   b. 禁教 後西學中斷:   (a) 康熙 ─ 諭令禁教 : 因 教宗 禁止 中國   教徒 敬天祭祖   (b) 雍正 ─ 傳教士不准在 中國 公開活動   -> 西教禁絕,西學因而中斷
明 末 清 初來 華 的 耶穌會 傳教士 利瑪竇 湯若望 南懷仁
B. 清 末─ 1840 年代中期起   a. 上海 : (a) 取代 廣州 城對外貿易中心   (b) 外商居地邁向國際化   b. 洋行買辦 熟習西事,頗受 清 器重   c. 傳教士 赴各地 傳教 、 辦學 ,影響國人   思想行為模式
清 末和 中國 孩子合影的西方傳教士
2. 回應 : 鴉片戰爭前後,中西接觸漸多 A. 背景: 有識之士已能打開封閉視野,留   心外事,倡言改革 B. 代表:   a. 林則徐 ─ 命人編譯《 四洲志 》,開啟   探索西方的風氣   b. 魏源 ─ 編《 海國圖志 》闡發「 師夷之   長技以制夷 」理念 C. 知識分子眼界擴大: 介紹世界史地知識   與局勢的 書籍 出現
魏源 ( 1794 ~ 1857 ) 梁啟超 曾稱讚其變革 思想「實為變法之萌 芽」。 魏源 編纂的《 海國圖 志 》,也對 日本 的 明 治 維新 有相當大的啟 發
《海國圖志》所載 英吉利國 圖 1843 年該書初纂時為 50 卷, 1853 年擴充為 100 卷
《海國圖志》所載火輪船圖說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二節 民變與地方勢力的崛起 晚清民變的根源 太平天國的發展 太平天國的政教制度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捻亂與回變 地方勢力的崛起
晚清民變的根源 1. 清朝 中衰: A. 乾隆 : 清朝 由盛轉衰關鍵時期   a. 官僚體系貪汙腐化、 人口遽增 導致   人地比例嚴重失調   b. 民間排 滿 勢力 為地方動亂埋下禍因   c. 社會危機深化, 湖南 、 貴州 邊境因   受地方官壓迫發生「 苗 亂 」
B. 嘉慶 :   a. 白蓮教 徒以「官逼民反」起事,以 四   川 、 湖北 最烈,故稱「 川   楚 教亂 」   b. 八旗 、 綠營 作戰力低, 清 廷賴 團練 、   鄉勇 之力平亂
2. 鴉片戰爭之後, 清 帝國內潰加劇 : A. 清 廷為支付 戰費 與 賠款 , 賦稅 不斷增加 B. 白銀 外流、銀貴錢賤,使百姓大受其害 C. 上海 開埠後 廣州 不再獨占,眾多勞工頓   失生計 D. 道光 末 黃河 與 長江 各省 災荒連年 ,民眾   只得鋌而走險
太平天國的發展 1. 洪秀全 : 【 影片連結:洪秀全 】 A. 科場失意,對 鴉片戰爭後 社會動盪不滿,    產生反 清 復 漢 思想 B. 受《 勸世良言 》啟發,附會 基督教 教義與   形式 , 創 拜上帝會 C. 自稱上帝次子、 耶穌 之弟,奉上帝之命號   召推翻 滿清 ,建立 平等理想 社會
洪秀全 ( 1814 ~ 1864 ) 洪秀全   廣東   花縣 人。 青少年時屢試不中,頗受 刺激。 1843 年,一次應試 落第後,閱讀了 基督教 布 道書《 勸世良言 》,自信 為上帝使者,並按書中所 言,自行施洗。 之後在兩 廣 地區傳教,並 於 1847 年後於 廣西 創「拜 上帝會」
2. 發展經過:  A. 起事: 道光 30 年 ─ 在 廣西   桂平縣   金田村 B. 建號: 咸豐 元年 ─ 攻占 永安 ,建號 太平   天國 ,自稱 天王 C. 定都: 咸豐 3 年 ─ a. 定都 南京 , 改稱 天京   b. 北伐 、 西征 均受阻 D. 衰敗:   a. 咸豐 6 年 ─ 天京 內訌,元氣大傷   b. 曾國藩 命 左宗棠 、 李鴻章 、 曾國荃   進攻占領區 ─ 同治 3 年 覆滅
太平天國 起事路線圖
太平天國 天王 洪秀全 玉璽印文
太平天國 起義
李鴻章 ( 1823 ~ 1901 ) 李鴻章 於戡定內亂與推 動 自強運動 頗有貢獻, 但他曾代表 清 廷訂定喪 權辱國的《 馬關條約 》 與《 中俄密約 》 , 因此 梁啟超 批評他「 知有朝 廷而不知有國民 」
太平天國的政教制度 1. 基本觀念: 宗教 立國,統治權威建立在   「天」的觀念上 2. 軍事:   A. 初期─ 採 兵民合一 制度   a. 理想是 全民皆兵 ,設 女營 與 童子營   b. 但兵源多 脅迫 而來 B. 中期後─ 軍紀敗壞,軍令已難貫徹
3. 宗教文化: A. 在占領地建 教堂 ,以繁瑣禮拜儀式控   制思想 B. 廟宇 、 神像 必毀, 孔   孟 經典 視為妖書   邪說,不准閱讀
4. 財經: A. 天朝田畝制度 ─ 公有共享 原則   a. 土地歸公,計口授田   b. 財物均繳 聖庫 ,所需統一發給 B. 土地制度並未施行,聖庫制亦未能施行 5. 其他 : 立意雖美但難推行 A. 改革社會陋習 B. 提倡 男女平等
太平天國 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封面及內頁
太平天國 鑄造的錢幣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1. 破壞傳統文化 : 攻擊 儒家 及民間信仰,招   致 紳民 反對 2. 領導階層內訌 : 定都 天京 後諸王奢侈腐化 3. 未能匯聚反 清 力量 : 拒援 小刀會 ,欲清除   三合會 勢力 4. 未能積極爭取外援 : 列強為維護既得利益   支持 清 廷
捻亂與回變  1. 捻亂: A. 「 捻 」─原是 淮北 地區 的一種祕密結社 B. 19 世紀中葉 , 黃河 、 淮河 氾濫, 河南 、   安徽 饑民趁 太平軍 起事揭竿而起 C. 太平天國 失勢後, 江   淮 間的 太平軍 與捻   匪合流 D. 曾國藩 圍剿失利,捻匪分東西兩股 ─   李鴻章 於 同治 7 年平定
2. 回 變 : A. 起因: 回 民有信仰、組織,宗教意識   強烈, 漢   回 常衝突 B. 回 變: a. 雲南   回 變   b. 陝   甘   回 變   c. 新疆   回 變
雲南回變 起因: 咸豐 年間因 漢   回 爭奪銀礦 引發 A. 杜文秀 占據 大理 建立政權, 馬如龍   圍攻 昆明 聲勢浩大 B. 馬如龍 被招降, 杜文秀 勢孤 亂平: 同治 12 年( 1873 )
陝甘、新疆回變 起因: 同治 元年 太平軍 入 陝西 , 陝   甘   回 民   響應, 3 年 新疆   回 變 清 派 左宗棠 西征: A. 同治 12 年 ─ 平定 陝   甘 各地 回 變 B. 光緒 3 年 ─ 戡定 新疆 建省: 光緒 10 年
左宗棠 ( 1812 ~ 1885 )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是他的自我評價。 左宗棠 與 李鴻章 曾有「 海防 」與「 塞防 」之爭。 李鴻章 因為 日本 侵 臺 而主 張先辦海防。 左宗棠 則是上奏力爭云: 「 重 新疆 所以保 蒙古 ,保 蒙古 所以衛京師。 」
地方勢力的崛起 1. 背景: A. 戰亂死傷數千萬人,民變蔓延區遭嚴重   破壞 B. 地方 團練 與 督撫 平亂,地方勢力崛起 2. 政治:   A. 各省 督撫 實權加重 ─ a. 指揮 湘 、 淮 軍   b. 徵課 釐金 B. 封疆大吏呈 滿 消 漢 長 局面 ─ 清 仍有效控制
3. 軍事: A. 湘 軍 、 淮 軍 成主力, 私人招募 而來 B. 清 藉調整軍隊數目、駐防區域與指定   協餉控馭勇營 4. 地方士紳: A. 負責 募兵籌餉 ,辦理 團練 ─保衛鄉土 B. 對地方政務與社會影響力擴大

More Related Content

PPT
子教案 第7章 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
PPT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PPT
鴉片戰爭(全民國防課)
PPSX
神密的共济会(中)
PPTX
秦漢2.0
PPT
客家建筑赏析——兴宁围龙屋
PPTX
從圓山貝塚到人類世地層140825
PDF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子教案 第7章 經濟發展與人口問題
子教案 第6章 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
鴉片戰爭(全民國防課)
神密的共济会(中)
秦漢2.0
客家建筑赏析——兴宁围龙屋
從圓山貝塚到人類世地層140825
元史 020 卷二十 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

Similar to 歷史2電子教案 第9章 帝國的傾頹 2 (20)

PDF
society.pdf
PPT
香港六合彩
PPT
六合彩
PDF
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pdf
PPTX
秦漢
PPT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PPT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PPTX
秦漢歷史
PPTX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PPT
98翰版鴉片戰爭
PDF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PDF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DOC
军事专家戴旭演讲实录:美国的帝国战略和中国策略(笔记)
PDF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PPTX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PDF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DOC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DOC
戴旭 --- 一位解放軍空軍上校沉 思錄
PPT
我們居住的地方~台灣
PDF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society.pdf
香港六合彩
六合彩
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114分科測驗歷史試卷.pdf
秦漢
鸦片战争—王洋、李强国
子教案 第8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秦漢歷史
明清史很簡單啦(Fb分享版)
98翰版鴉片戰爭
辽、夏、金的政治发展 (1).pdf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 社會考科社會考科社會考科
军事专家戴旭演讲实录:美国的帝国战略和中国策略(笔记)
宋史 312 卷三百一十二 列傳第七十一
太平天國專題報告 – Week 1 version 1001
中國歷史科補充資料
甲部 兩漢戚宦掌權的政局
戴旭 --- 一位解放軍空軍上校沉 思錄
我們居住的地方~台灣
元史 004 卷四 本紀第四 世祖一
Ad

Recently uploaded (20)

PPTX
学校原版芝加哥州立大学毕业证CS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达尔豪斯大学毕业证Da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阿卡迪亚大学毕业证Acadi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布里斯托大学毕业证Bristo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布鲁内尔大学毕业证Brune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 Davis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DOCX
飼主悲傷輔導學 愛,原來是這樣的,即使結局是離別,也會用盡一生記住你教學綱要.docx
PPTX
学校原版巴斯大学毕业证Bath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G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佐治亚大学毕业证UG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DF
修辭手法Chinese as a first language (traditional version).pdf
PPTX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imgae processing
DOCX
孕經濟:月子中心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策略探討 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孕經濟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詹翔霖老師.docx
PPTX
学校原版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证UM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堪萨斯大学毕业证UKansas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韩国弘益大学毕业证H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证UBC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皇家山大学毕业证MR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PPTX
学校原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芝加哥州立大学毕业证CS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达尔豪斯大学毕业证Da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阿卡迪亚大学毕业证Acadi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布里斯托大学毕业证Bristo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布鲁内尔大学毕业证Brunel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 Davis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飼主悲傷輔導學 愛,原來是這樣的,即使結局是離別,也會用盡一生記住你教學綱要.docx
学校原版巴斯大学毕业证Bath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格里菲斯大学毕业证G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佐治亚大学毕业证UGA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修辭手法Chinese as a first language (traditional version).pdf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imgae processing
孕經濟:月子中心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策略探討 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在孕經濟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詹翔霖老師.docx
学校原版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证UMN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堪萨斯大学毕业证UKansas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韩国弘益大学毕业证H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证UBC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皇家山大学毕业证MRU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学校原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毕业证UCD毕业证原版一比一
Ad

歷史2電子教案 第9章 帝國的傾頹 2

  • 1. 歷史二 第四篇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一節 西力衝擊與西風東漸 第二節 民變與地方勢力的崛起
  • 2.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一節 西力衝擊與西風東漸 單口通商下的中外關係 禁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 條約體制的建立 西風東漸及其影響
  • 3. 單口通商下的中外關係 1. 天朝的世界觀 : A. 背景: a. 民族文化優越感 b. 對 工業革命 後變局的無知 B. 中外關係不平等: 朝貢貿易 制度 a. 自詡為 上國 ,無現代國際外交觀念 b. 有限的通商貿易視為對朝貢國的恩賜
  • 4. 中外貿易的限制─一口貿易的限制 外商只能同 「公行」 的 「行商」 交易,再由「公行」將外國貨物轉賣給內地的中國商人,外商買進中國貨物時亦同。 ◎ 十三行的功能 1. 經濟方面: (1) 市場機制: 獨占商務,劃一市價。 (2) 稅餉:為了官廳的便利, 貨物進出稅餉,由其承保繳納。 2. 政治方面:中外交涉事件,由其居間經辦。 為外國商人與本國政府之唯一媒介。 間接貿易 乾隆 22 年,為了管理方便,外船的進口貿易只能在 廣州 一地進行。 通商口岸太少
  • 5. 中外貿易的限制─一口貿易的限制 中國刑律較西方各國為重,動輒處以死刑,外人甚難接受。 法律嚴苛 (1) 外國人平時只能在夏、秋進行買賣 ( 陽曆 5 至 10 月 ) ,冬天須回到澳門過冬, 不准進廣州城 。 (2) 外國人停留中國期間須住在 「夷館」內,夷婦不得入境。 (3) 禁止夷商買中國書及學習中文。 行動不自由 (1) 行商及官吏巧立名目, 百分之四的正稅之外的稅目竟達六十多種。平時海關還經常藉故留難船隻,待外商納賄之後,貨物方可順利放行。 稅則不可靠
  • 6. 1805 年 廣州 商館區風貌 油彩布本, 威廉丹尼爾 ( William Daniell )畫
  • 7. 英人兩次來華交涉相距二十多年,因為其中英國歷經了 拿破崙戰爭 。 外交途徑的交涉,因此中斷。 英國在商業利益的驅使下,終將不惜以武力迫使中國開放門戶。 中英外交觀念不同。 英使認為中英雙方是平等的主權國,自不能行屈辱的跪拜禮 ; 中國卻以為是天下的共主,英國不過是個蠻夷之邦前來朝貢,須行三跪九叩的臣子之禮。 意義 雙方為了禮儀問題發生爭執,嘉慶降旨將英使驅逐出京。 因在跪拜的禮儀問題上雙方各有堅持 ,引起乾隆的不悅,拒絕英國所提出的要求。 結果 要求駐使北京外,並給予廣州的英商 更多的自由等商務問題。 以祝壽為由,實際是 來華商討存在已久的貿易障礙問題。 目的 嘉慶 21 年 (1816) 乾隆 58 年 (1793) 時間 阿美士德 馬戛爾尼 使臣 第二次 第一次
  • 9. 乾隆 皇帝與 英國 全權大使 馬戛爾尼
  • 10. 英國廢除東印度公司對清英關係的影響 東印度公司 是早期英國壟斷對清廷貿易的機構 ( 東印度公司←->十三行 :民間機構的往來 ) ,此機構致使其他英國商人貿易利益受損,英政府遂於 1834 年將其廢除,改由「 商務監督 」代表英國與清廷進行貿易交涉 ( 國與國的關係 ) 。這代表著中英雙方之往來已由 商業利益提升至政治層次 ,不過,清廷此時似乎尚未體察這其中的變化。英方為打開中國門戶,恃 船堅炮利 為後盾,雙方的軍事衝突已無法避免
  • 11. 禁煙與鴉片戰爭的爆發 1. 鴉片: A. 唐朝 : 傳入,作為 藥材 B. 明 末 : 葡 商輸入,民間漸有 吸食 風氣 C. 清 前期 : 禁煙前 a. 雍正 ─ 開始禁煙,時進口約 200 箱 b. 乾隆 ─ 東印度公司 取得 印度 鴉片專賣權 c. 道光 ─ 鴉片年進口 24,000 箱 -> 白銀 大量 外流,已危及 清 廷 財政
  • 14. 吸煙片 明 末已流行將鴉片混合煙草吸食, 清 初進而 「煮土成膏,鑲竹為管,就燈吸食其煙」
  • 16. 鴉片對中國的危害 白銀外流 A. 農民和工人受害最深 -清政府是按銀兩徵稅,由於白銀流失 ->造成兌換時 銀貴錢賤 的情況 B. 收稅困難->使政府發生財政危機 清代以 「銀兩」和「銅錢」 為主要貨幣,民間日常交易以銅錢為主,但上糧納稅則以銀兩計算,故必須以錢易銀。道光年間, 白銀大量外流,使銀兩對銅價比價飛漲。 道光元年( 1821 年)七百文銅錢可兌換一兩紋銀,到了道光十八年( 1838 年)則要一千六百餘文銅錢才可兌換一兩紋銀。 人民健康受損: 吸食者多士紳階級、政府官員、衙門員吏與士兵-> 朝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 17. 2. 禁煙: A. 背景: 英 商為扭轉 貿易逆差 ,大量走 私鴉片至 中國 B. 煙害: a. 戕害身心健康 b. 危及 清 廷財政 C. 官員態度: a. 禁煙與否,有爭議 b. 林則徐 痛陳煙害
  • 18. 林則徐 ( 1785 ~ 1850 ) 痛陳鴉片之害─「 以 中 國 有用之財,填海外無 窮之壑。易此害人之物 ,漸成病國之懮…」 若不查禁鴉片─「 數十 年後,中原幾 無可以禦 敵之兵 ,且 無可以充餉 之銀 。」
  • 19. D. 宣宗 ( 道光 ) 禁煙 : a. 派 林則徐 為欽差大臣赴 廣州 禁煙 : (a) 將外商所存鴉片盡數繳官銷燬 (b) 出具甘結 ─ 立書切結不再販運鴉片 b. 英 商務監督不同意出具甘結,並向 英 政府請兵準備應戰 c. 清 廷則與 英 商斷絕貿易
  • 21. 3. 鴉片戰爭: A. 經過: 1840~1842 a. 道光 20 年 ─ 戰爭起, 英 艦進逼 大沽口 b. 道光 22 年 ─ 英 軍攻入 長江 ,直逼 南京 城下 c. 英 迫 清 簽《 南京條約 》─ 中國 近代史 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B. 結論: 禁煙為戰爭導火線,擴大商業 與外交利益是主因
  • 22. 鴉片戰爭爆發 中 、 英 船艦在 廣州 港口激烈海戰 畫中顯示 清 廷水師正處於下風
  • 24. 耆英 ( 1787 ~ 1858 ) 代表 中國 與 英國 簽訂 《南京條約》 芬蘭 盧立柏 ( Johan Ludwig Runeberg )紀念館收藏
  • 25. 南京條約 (1) 開 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 五口,准英人貿易、居住,並設領事 (2) 割讓 香港 (3) 廢除公行 (4) 賠款 洋銀 2,100 萬(煙價 600 萬元、商欠 300 萬元、軍費 1,200 萬元) (5) 秉公議定稅則 (6) 兩國官員文書往來平行。
  • 26. 允許外人在通商口岸自由攜眷自由居住, 享有治外特權 ,並得租借房屋、倉庫,及租借土地建築房屋。「 租界區」儼然是「國中之國」,破壞中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租界 ( 虎門條約 ) 中國給予某國新權利,擁有片面最惠國待遇的國家可以 援例享用 。此惡例一開,後來其他各國也援例要求。 片面最惠國待遇 ( 虎門條約 ) 外國貨品的進口稅率,須與外國協商訂定。 中國因此喪失關稅自主權,無力保護國內工商業 。 協定關稅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外人在中國境內犯罪,由其本國領事按照該國法律裁判。 中國喪失司法獨立與完整 ,無法以中國法律約束在華的外人。 領事裁判權 (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
  • 27. 鴉片戰爭的影響 (1) 暴露清朝國力上的弱點,引起列強覬覦。清朝缺乏國際法的觀念及與西方國家交涉的經驗。當時清朝政府並不認識這些條款損害國家主權的嚴重性,反以為有利。如認為劃定 租界 ,可便於防範外人,對清人的擾亂較少;而 協定關稅 使得清廷稅收實際上比以往還有所增加,得到了實利。 (2) 迫使中國 門戶大開 ( 通商口岸開放 ) 。
  • 28. 鴉片戰爭的影響 (3) 南京條約及其續約 是以後一切不平等條約的藍本,造成中國莫多主權的 喪失。 (4) 鴉片戰爭的失敗,並未使得清廷及大多數中國人覺醒,領受失敗的教訓,因而二十年後又發生 英法聯軍之役 。 -> 例:鴉片戰爭後, 魏源 著 《海國圖志》 ,強調 「師夷長技以制夷」 ,當時雖未受重視,但為同光年間的 自強運動 奠下理論基礎。 (5) 外國商品大量傾銷,使 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逐步被摧毀 ,工商業受到嚴重的影響。
  • 29. 條約體制的建立 一、《南京條約》及其附約: 1. 改變與未改變: A. 對外關係改變 : 西方列強在 華 利益受到 條約制度的保障 B. 未改變對外心理 : 並未使朝野廣為覺悟
  • 30. 2. 傷害: A. 外交 ─ 中外之間的 朝貢關係 被 國際關係 所取代 B. 商務 ─ 喪失 關稅自主權 ,淪為原料供應 地和商品傾銷地 C. 涉外法權 ─ 領事裁判權 嚴重破壞 中國 的 司法主權 D. 不平等條款 ─ 割讓 香港 、 賠款 、 租界 、 片面最惠國待遇
  • 31. 割讓 香港 島示意圖 1898 年租借給英國 99 年, 1997.7.1 到期 新界 南京條約割讓 北京條約割讓 九龍司
  • 32. 租界內的會審公堂正在審訊 中國 人 右為 中國 地方官,左為外國領事官
  • 33. 二、《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 : 1. 遠因: A. 未達到 全面開放通商 目的 B. 鴉片 貿易尚未合法化 C. 公使 不能入駐 北京 D. 廣州 進城問題─民眾阻止 英 人進入 廣州 城居住
  • 34. 2. 近因: 英 屢次要求修約被拒,邀 美 、 法 共同行動 A. 英 ─ 亞羅船 事件 B. 法 ─ 西林 教案 C. 美 、 俄 外交支持
  • 35. 3. 兩次 英 法 聯軍之役: A. 時間: a. 第一次: 咸豐 7~8 年( 1857~1858 ) b. 第二次: 咸豐 9~10 年( 1859~1860 ) B. 結果: a. 第一次: 簽訂《 天津條約 》 ─ 1858 b. 第二次: 簽訂《 北京條約 》 ─ 1860
  • 36. 《天津條約》 《 天津條約 》 A. 公使 駐 京 B. 外人得入內地 遊歷 、 傳教 C. 增開 10 個 通商口岸 D. 確定 領事裁判權 E. 對 英 法 賠款 《 通商章程善後條約 》 : 鴉片貿易合法化
  • 37. 《北京條約》 增開 天津 為通商口岸 割 九龍司 與 英 准許西方傳教士 租買田地 、 建造教堂 增加 賠款
  • 39. 4. 影響:不平等條約之害又加深一層 A. 外人勢力 由海口進入內地 B. 長期派使駐 京 , 天朝體制 崩解 C. 清 廷因此次戰爭教訓而有 自強運動 興起 D. 涉外業務日益繁複─ 咸豐 11 年 設「 總理 各國事務衙門 」
  • 40. 租界與租借地 租界 : 中國自 南京條約 、天津條約後 , 在指定的各通商口岸往往設有租界。所謂租界 , 即一國於通商口岸畫出一定區域 , 許有約國人民居住、通商、照市價賃屋租地 , 並得在租地上建設住宅 、貨棧 、禮拜堂 、學校、 醫院等建築物者 , 謂之租界。但主權和管轄權仍屬本國,不過為便於管理可由本國政府委託有約國領事代行管理 ->實際上就是 國中之國 ( 沒有期限,條約失效便失效 )
  • 41. 租界與租借地 租借地 : 中國始於 德國之強租膠州灣 99 年 , 繼之俄國租借旅順、大連 25 年 , 法國租借廣州灣 99 年 , 英國租借威海衛 25 年 , 光緒二十五年英國又正式與中國簽訂 九龍租借條約 , 為期 99 年 , 在借期內暫將管轄權歸於他國 , 但仍保留主權 , 此乃與租界最大不同處。 ( 有期限,可修改 ,如由 25 年改為 99 年。
  • 42. 西風東漸及其影響 1. 西風東漸: A. 明 末 清 初 a. 耶穌會 傳教士將西學傳入 中國 : 天文 、 曆法 、 火炮 、 地理 b. 禁教 後西學中斷: (a) 康熙 ─ 諭令禁教 : 因 教宗 禁止 中國 教徒 敬天祭祖 (b) 雍正 ─ 傳教士不准在 中國 公開活動 -> 西教禁絕,西學因而中斷
  • 43. 明 末 清 初來 華 的 耶穌會 傳教士 利瑪竇 湯若望 南懷仁
  • 44. B. 清 末─ 1840 年代中期起 a. 上海 : (a) 取代 廣州 城對外貿易中心 (b) 外商居地邁向國際化 b. 洋行買辦 熟習西事,頗受 清 器重 c. 傳教士 赴各地 傳教 、 辦學 ,影響國人 思想行為模式
  • 45. 清 末和 中國 孩子合影的西方傳教士
  • 46. 2. 回應 : 鴉片戰爭前後,中西接觸漸多 A. 背景: 有識之士已能打開封閉視野,留 心外事,倡言改革 B. 代表: a. 林則徐 ─ 命人編譯《 四洲志 》,開啟 探索西方的風氣 b. 魏源 ─ 編《 海國圖志 》闡發「 師夷之 長技以制夷 」理念 C. 知識分子眼界擴大: 介紹世界史地知識 與局勢的 書籍 出現
  • 47. 魏源 ( 1794 ~ 1857 ) 梁啟超 曾稱讚其變革 思想「實為變法之萌 芽」。 魏源 編纂的《 海國圖 志 》,也對 日本 的 明 治 維新 有相當大的啟 發
  • 48. 《海國圖志》所載 英吉利國 圖 1843 年該書初纂時為 50 卷, 1853 年擴充為 100 卷
  • 50. 第九章 帝國的傾頹 第二節 民變與地方勢力的崛起 晚清民變的根源 太平天國的發展 太平天國的政教制度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捻亂與回變 地方勢力的崛起
  • 51. 晚清民變的根源 1. 清朝 中衰: A. 乾隆 : 清朝 由盛轉衰關鍵時期 a. 官僚體系貪汙腐化、 人口遽增 導致 人地比例嚴重失調 b. 民間排 滿 勢力 為地方動亂埋下禍因 c. 社會危機深化, 湖南 、 貴州 邊境因 受地方官壓迫發生「 苗 亂 」
  • 52. B. 嘉慶 : a. 白蓮教 徒以「官逼民反」起事,以 四 川 、 湖北 最烈,故稱「 川 楚 教亂 」 b. 八旗 、 綠營 作戰力低, 清 廷賴 團練 、 鄉勇 之力平亂
  • 53. 2. 鴉片戰爭之後, 清 帝國內潰加劇 : A. 清 廷為支付 戰費 與 賠款 , 賦稅 不斷增加 B. 白銀 外流、銀貴錢賤,使百姓大受其害 C. 上海 開埠後 廣州 不再獨占,眾多勞工頓 失生計 D. 道光 末 黃河 與 長江 各省 災荒連年 ,民眾 只得鋌而走險
  • 54. 太平天國的發展 1. 洪秀全 : 【 影片連結:洪秀全 】 A. 科場失意,對 鴉片戰爭後 社會動盪不滿, 產生反 清 復 漢 思想 B. 受《 勸世良言 》啟發,附會 基督教 教義與 形式 , 創 拜上帝會 C. 自稱上帝次子、 耶穌 之弟,奉上帝之命號 召推翻 滿清 ,建立 平等理想 社會
  • 55. 洪秀全 ( 1814 ~ 1864 ) 洪秀全 廣東 花縣 人。 青少年時屢試不中,頗受 刺激。 1843 年,一次應試 落第後,閱讀了 基督教 布 道書《 勸世良言 》,自信 為上帝使者,並按書中所 言,自行施洗。 之後在兩 廣 地區傳教,並 於 1847 年後於 廣西 創「拜 上帝會」
  • 56. 2. 發展經過: A. 起事: 道光 30 年 ─ 在 廣西 桂平縣 金田村 B. 建號: 咸豐 元年 ─ 攻占 永安 ,建號 太平 天國 ,自稱 天王 C. 定都: 咸豐 3 年 ─ a. 定都 南京 , 改稱 天京 b. 北伐 、 西征 均受阻 D. 衰敗: a. 咸豐 6 年 ─ 天京 內訌,元氣大傷 b. 曾國藩 命 左宗棠 、 李鴻章 、 曾國荃 進攻占領區 ─ 同治 3 年 覆滅
  • 60. 李鴻章 ( 1823 ~ 1901 ) 李鴻章 於戡定內亂與推 動 自強運動 頗有貢獻, 但他曾代表 清 廷訂定喪 權辱國的《 馬關條約 》 與《 中俄密約 》 , 因此 梁啟超 批評他「 知有朝 廷而不知有國民 」
  • 61. 太平天國的政教制度 1. 基本觀念: 宗教 立國,統治權威建立在 「天」的觀念上 2. 軍事: A. 初期─ 採 兵民合一 制度 a. 理想是 全民皆兵 ,設 女營 與 童子營 b. 但兵源多 脅迫 而來 B. 中期後─ 軍紀敗壞,軍令已難貫徹
  • 62. 3. 宗教文化: A. 在占領地建 教堂 ,以繁瑣禮拜儀式控 制思想 B. 廟宇 、 神像 必毀, 孔 孟 經典 視為妖書 邪說,不准閱讀
  • 63. 4. 財經: A. 天朝田畝制度 ─ 公有共享 原則 a. 土地歸公,計口授田 b. 財物均繳 聖庫 ,所需統一發給 B. 土地制度並未施行,聖庫制亦未能施行 5. 其他 : 立意雖美但難推行 A. 改革社會陋習 B. 提倡 男女平等
  • 66. 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1. 破壞傳統文化 : 攻擊 儒家 及民間信仰,招 致 紳民 反對 2. 領導階層內訌 : 定都 天京 後諸王奢侈腐化 3. 未能匯聚反 清 力量 : 拒援 小刀會 ,欲清除 三合會 勢力 4. 未能積極爭取外援 : 列強為維護既得利益 支持 清 廷
  • 67. 捻亂與回變 1. 捻亂: A. 「 捻 」─原是 淮北 地區 的一種祕密結社 B. 19 世紀中葉 , 黃河 、 淮河 氾濫, 河南 、 安徽 饑民趁 太平軍 起事揭竿而起 C. 太平天國 失勢後, 江 淮 間的 太平軍 與捻 匪合流 D. 曾國藩 圍剿失利,捻匪分東西兩股 ─ 李鴻章 於 同治 7 年平定
  • 68. 2. 回 變 : A. 起因: 回 民有信仰、組織,宗教意識 強烈, 漢 回 常衝突 B. 回 變: a. 雲南 回 變 b. 陝 甘 回 變 c. 新疆 回 變
  • 69. 雲南回變 起因: 咸豐 年間因 漢 回 爭奪銀礦 引發 A. 杜文秀 占據 大理 建立政權, 馬如龍 圍攻 昆明 聲勢浩大 B. 馬如龍 被招降, 杜文秀 勢孤 亂平: 同治 12 年( 1873 )
  • 70. 陝甘、新疆回變 起因: 同治 元年 太平軍 入 陝西 , 陝 甘 回 民 響應, 3 年 新疆 回 變 清 派 左宗棠 西征: A. 同治 12 年 ─ 平定 陝 甘 各地 回 變 B. 光緒 3 年 ─ 戡定 新疆 建省: 光緒 10 年
  • 71. 左宗棠 ( 1812 ~ 1885 )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 是他的自我評價。 左宗棠 與 李鴻章 曾有「 海防 」與「 塞防 」之爭。 李鴻章 因為 日本 侵 臺 而主 張先辦海防。 左宗棠 則是上奏力爭云: 「 重 新疆 所以保 蒙古 ,保 蒙古 所以衛京師。 」
  • 72. 地方勢力的崛起 1. 背景: A. 戰亂死傷數千萬人,民變蔓延區遭嚴重 破壞 B. 地方 團練 與 督撫 平亂,地方勢力崛起 2. 政治: A. 各省 督撫 實權加重 ─ a. 指揮 湘 、 淮 軍 b. 徵課 釐金 B. 封疆大吏呈 滿 消 漢 長 局面 ─ 清 仍有效控制
  • 73. 3. 軍事: A. 湘 軍 、 淮 軍 成主力, 私人招募 而來 B. 清 藉調整軍隊數目、駐防區域與指定 協餉控馭勇營 4. 地方士紳: A. 負責 募兵籌餉 ,辦理 團練 ─保衛鄉土 B. 對地方政務與社會影響力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