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 年 % 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AN3, !""(
                      -                                                                 -
第 )) 卷- 第 ! 期                      ’()*+",- (%- -$#$"+- )+$./*0$&1                                  V1C, ))- @1, !




                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郑 奎 松, 葛 德 彪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激励源加入的总场$散射场方法, 在总场边界附近,
         二维 ./ 波的电磁场格点在每个子时间步都需要加入入射波的相应分量, 根据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
         差分迭代公式及格点在总场边界的具体位置共有 &% 种情况需要修正,其中电场格点有 &" 种情况, 该方
         法继承了常规时域有限差分加源的特点,而且保持了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形
         式不变, 在入射波为平面波时,计算表明,当计算时间步长为 0123456$7389:38;<$=9>? 稳定性条件所限制时
         间步长的 # 倍时,总场区的入射波仍具有很好的场量等值线, 利用该方法给出的金属方柱和前端有介质
         涂层的复杂目标金属机翼散射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电磁散射;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总场$散射场方法;雷达截面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A-             (
                                     &""&$!%"" !""()"!$"!"#$"(


             !"#$%"%&’(’)*& *+ ’,% ’*’($-+)%$. / 01(’’%2%.-+)%$. ’%1,&)34% )&
                                 ’,% !5 65!-7585
                                         !"#$% &’()*+,-,%# ./)0(1+
                          ( B;<11C 1D B;895;9,E8:845 F58>, ,E8G45- *&""*&,0<854)

         690’2(1’: .<9 6164C$D89C: H I;466939:$D89C: 69;<58J29 1D 6<9 85;8:956 K4>9 85631:2;9: 8561 6<9
                     -
         6164C D89C: 39L815 8I :94C6 K86< D13 4C6935468>9 :839;6815 8MNC8;86 D85869$:8DD9395;9 68M9$:1M485
         M96<1:, O? 1PI93>85L 6<9 L38: N1856I 46 6<9 >8;8586? 1D ;1559;685L P125:43? D13 6<9 6K1$
         :8M95I8154C ./ K4>9,6<9 85;8:956 K4>9 D89C: ;1MN15956I I<12C: P9 4::9: 85 94;< I2P 68M9
         I69N, O4I9: 15 6<9 ;1MN26468154C D13M2C46815I 45: 6<9 N4368;2C43 C1;46815 1D L38: N1856I 46 13
         5943 6<9 ;1559;685L P125:43?,6<939 439 &% ;4I9I 61 P9 ;15I8:939:,85;C2:85L &" ;4I9I D13
         9C9;638; D89C: L38: N1856I, .<8I 69;<58J29 85<9386I 6<9 ;<434;6938I68;I D13 6<9 85631:2;6815 1D 6<9
         85;8:956 K4>9 85 6<9 ;15>9568154C 7Q.Q M96<1:, .<9 I1C26815 61 C85943 I?I69M 9J246815I 85 6<8I
         69;<58J29 8I 4CI1 ;15I8I6956 K86< 6<46 85 6<9 AQR$7Q.Q M96<1:, R6 8I :9M15I63469: 6<46 6<9
         NC459 K4>9 ;45 P9 I2;;9IID2CC? 85631:2;9: 8561 6<9 6164C D89C: 39L815 P? 6<8I 69;<58J29,9>95
         K<95 6<9 68M9 I69N I8S9 8I % 68M9I C15L93 6<45 6<46 1D 6<9 0123456$7389:38;<$=9>? C8M86, 7854CC?,
         6<9 34:43 ;31II I9;6815I D13 4 ;15:2;685L ;1C2M5 45: 45 483D18C ;1469: K86< 4 C1II? M9:82M 8I
         ;1MN269:,I<1K85L 6<9 D94I8P8C86? 1D 6<9 N31N1I9: 69;<58J29,
         :%; <*2.0:- 9C9;631M4L5968; I;4669385L;AQR$7Q.Q M96<1:;6164C$D89C: H I;466939:$D89C:
                              69;<58J29; 34:43 ;31II I9;6815

                                       [&
    时域有限差分 7Q.Q)
          (     方法是求解 /4TK9CC 方程的直接时域方法 U )], 由于传统 7Q.Q 算法采用显式差
分格式,其时间步长受到 0123456$7389:38;<$=9>? 07=)
                                 (     条件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 &’’’ 年提出了交
                                                       在
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 AQR$7Q.Q) [%, ,
           (         方法 #] 该算法的时间步选取不再受 07= 稳定性条件的限制,只与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郑奎松(&’+"$) 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4 7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 4 4 4 4 4 4 4 4 4 4
                                             (      4                                                  4 4 4 4 第 33 卷


计算精度有关!
      当目标结构或者非均匀网格的最小尺寸远小于波长 或脉冲波有效频段中的最短波长) 若用常规
                            (               时,
"#$#,其时间步长受到 %"& 条件限制,导致计算总时间步数非常大! 若采用 ’#()"#$# 就可选择较大的时间
步长,节省计算时间,提高效率! 文献[*]给出了复杂目标对柱面波散射的二维 ’#()"#$# 方法,但用这种算
法计算电磁散射时,入射场的设置和引入至关重要! 文献[+]给出了一种入射平面波引入方式,但这种加源
方式是基于 ,-.-/0-. 场分裂完全匹配层 12&)
                       (    的基础上,公式推导复杂,并且在文章中没有给出复杂目标的
散射例子!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文献[3]的总场)散射场入射波加入方法! 这种方法与常规 "#$# 所用加源方
法思路一致,具有继承性,便于操作者掌握,易于实现!


!" 在二维 #$%&’$($ 中由总场边界加入入射波
!" !# 二维 $% 波情况
4 4 对于二维 $2 波情况, ’#()"#$# 中空间离散仍采用 5-- 元胞,
                在                         和常规 "#$# 一样! 但在时间的离散取
样上,’#()"#$# 中电场和磁场在 ! " # !! 和 # $ 6 % 7)!! 时刻都同时取样,
                              (                     而不像常规 "#$# 那样电场与
磁场交替取样! 并且,   在对麦克斯韦方程进行差分离散时,            沿时间轴推进区分为两个子时间步, # ! # $
                                                               即
6 % 7 和 # $ 6 % 7 ! # $6& 在这两个子时间步采取交替隐式差分离散方式:          在子时间步 # ! # $ 6 % 7,对方程中的
’ 方向导数取隐式差分格式, 方向取显式;       (      而在子时间步 # $ 6 % 7 ! # $6, ’ 方向导数取显式差分格式,
                                                           对                     对
         [8,
( 方向导数取隐式 9]!
                                                         [8,
      根据交替隐式差分规则,可导出二维 $2 波( ) * , ’ 和 + ( )的 ’#()"#$# 方程 9]! 限于篇幅,
                                  +                                这里只给
出二维 $2 波第一个子时间步, # ! # $ 6 % 7 的离散方程,
                        即               第二个子时间步 # $ 6 % 7 ! # $6 的离散方程可类
似得到& 在 # ! # $ 6 % 7 子时间步,电场分量 ) * 的推进计算式为
                        , - ) # $6 %( - . 6,
                              *
                                    7
                                            /)$ 0 - ) # $6 %( -,/)$ 1 - ) # $6 %( - $ 6,/) " 2 - 4 ,
                                                      *
                                                            7
                                                                          *
                                                                                7
                                                                                                                 (6)
式中 , - ,- ,- 和 2 - 为迭代方程的系数,
        0 1                 其表达式为
                                6     !!        !!
                       ,- " .     7・     ・                4 ,
                                     ( /) (
                             ( !’) 7 ! -, 7 " - . 6 % 7,/)

                       0- " 6 $
                                  6
                                     7・
                                           !!
                                               ・       [
                                                       !!
                                         ( /) 7 " - . 6 % 7,
                               ( !’) 7 ! -,       (
                                                                $
                                                                   (
                                                                       !!
                                                              /) 7 " - $ 6 % 7,/)
                                                                                  4 ,         ]
                                6        !!        !!
                       1- " .       7・        ・              4 ,                                                 (7)
                             ( !’)      ( /) (
                                      7 ! -, 7 " - $ 6 % 7,/)
                              #              !!
                       2 - " )( -,/).              [ #   /           #
                                                  ・ +( -, $ 6 % 7). +( -, . 6 % 7)
                                                                         /        ]$
                              *
                                          ( /)
                                        7 ! -, !(    ’               ’


                                 !!
                                       [ #
                                      ・ +( - $ 6 % 7,     #
                                                     /). +( - . 6 % 7, ] &
                                                                      /) 4
                              ( /)
                            7 ! -, !’    (                (


磁场分量的推进计算式为
                                                             !!
           + # $6 %( -, $ 6 % 7) " +( -, $ 6 % 7).
                   7
                       /            #
                                        /                                [ #           #
                                                                        ・ )( -, $ 6). )( -, ] ,
                                                                               /           /) 4                  (3)
             ’                      ’
                                                       ( /          ・
                                                     7 " -, $ 6 % 7) !(    *           *


                                                         !!
4 4   + # $6 %( - $ 6 % 7, " +( - $ 6 % 7,
              7
                          /)  #
                                          /)$                      ・
        (                     (
                                                7 " - $ 6 % 7, ・!’
                                                  (           /)
                           [ ) # $6 %( - $ 6,
                               *
                                     7
                                             /). ) # $6 %( -, ] &
                                                   *
                                                         7
                                                             /) 4          (8)
由式(6) (7)
     和   可见,在计算 # $ 6 % 7 时刻 )( -,
                              *   /)时涉及到 + 个格点 /
时刻的场值,其空间位置如图 6 所示,其中 3 个电场格点是沿 : 轴排列!
图中实心圆点 ")
      (  为电场格点, ( !)
               箭头   代表磁场格点! 式(6)又可写                                                     图 64 电场分量计算时所涉及
为矩阵形式                                                                                        到的邻近 + 个格点
                               !・" " #4 ,
其中 !, 和 # 分别为
     "
第 "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0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123042,2 中的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式(()可见, 为三对角条带矩阵,
        #         其首、末元素 *! ,! 及 , ( #$% ,( #$% 需要用吸收边界条件得到. 磁场分量 / 0
                             +            *
和 / 1 在 # ! # $ ! % " 子时间步的计算式()) (*)
                                 和   都只涉及到 ) 个格点,如图 " 所示+




                                              图 "& 磁场分量计算时所涉及到的邻近 ) 个格点
!" #$ 总场区入射平面波的引入
     在散射计算中通常将计算区域划分为总场区和散射场区,两个区域之间的界面称为总场边界+ 散射体位
于总场区内,总场边界附近为无源区,即电导率 ! ! ’ 和导磁率 ! 2 ! ’. 设总场边界上的场分量格点属于总
场; 距总场边界 ! % " 个网格处为总场外边界,            其上场分量属于散射场. 具体来说,          总场区边界范围为 (’ #
( # ( , 且 ’’ # ’ # ’ * ,其周围是散射场区. 对于 ,- 波,总场边界上有 " & 和 /( 或 / 0 )格点,
                                                        1           而总场外边界上只
有 / 0 或 / 1 格点+
     公式
      (!).
         (*)所涉及到的格点或者全部属于总场,或者全部属于散射场+ 在总场边界处,公式中出现一部
       另一部分属于散射场的情况+ 因此,
分格点属于总场,               若认定式
                          (!) (")
                             和   中各项均为总场,
                                        就必须在属于散射场
格点项中加上入射场;  (!) (")
         或认定式  和   中各项均为散射场,
                           就必须在属于总场格点项中减去入射场+
     以电场 "& 为例说明如何在总场边界处引入入射平面波. 在 # ! # $ ! % " 子时间步,(!) (")
                                                     用   和   计算电场 "& 时
共涉及到 / 个格点,
          在总场边界处如果计算的电场格点位于总场边界上,
                                位于散射场区的格点就需要加上入射场;
              则位于总场区的格点需要减去入射场. 图 ) 列出了关于电场 "& 格点需要在总场
如果计算的电场格点位于散射场,
边界的 * 个边界上修正的 !’ 种情况,
                    图中阴影区代表总场+ !, 为总场边界的左侧界面, 为下侧边界, , 分
                                "           #      $ %
别为左下和左上角, , 为总场边界的右侧界面, 为上侧边界, , 分别为右下和右上角+
         & ’          (        ) *
  根据总场0散射场加入入射波的条件, 可依次给出上述 !’ 种情况总场边界处的 123042,2 计算公式+ 限
于篇幅,下面只详细讨论图 ) !的情况+ 观察图 ) !, (!) (")
                             式   和   中只有电场 "( (’ $ !,
                                            &        ’)在总场边界上,其
余 5 个格点均属于散射场+ 于是式(!)改写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8
                                                                                                         "
                                                                                                               ’)               123
                                                                                                                                      & ,(5)

式中下标 678 代表入射波, (’ -!
               )                              123
                                                    如式(")所示+ 则式(5)可改写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123
                                                                                                                         & ,            (/)

其中               ) 3(’ -!   123
                                  ! ) (’ -!   123
                                                    $ + (’ -! " # $! %( (’ ,’) .
                                                                &,678
                                                                      "
                                                                              &                                                         (9)
图 ) 中" . *的 : 种情况可仿照上述过程逐一得出相应公式,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 # ! # $ ! % " 子时间
步,参照公式()) (*)
         和   及图 " 所示的场量节点示意图,磁场 / 0 和 / 1 的相应总场边界条件各有 " 种情况需要
对离散方程式进行修正,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略去+
  对于 # $ ! % " ! # $ ! 子时间步,电磁场各分量的总场边界条件均可类似得出+ 利用总场0散射场的边界
条件可在总场区引入平面波+
     对于二维 ,; 波情况,可利用对偶原理得出相应公式+
" ."%= " " " " " " " " "
     "                     " "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 "
                                             (      "                        " " " " 第 !! 卷




                               图 !" 总场边界处 # 个格点排布的 $% 种情况示意图


!" 数值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总场边界条件的正确性,下面给出 ! 个典型算例&
!" #$ 验证平面波加入
    主要验证上一节提出的平面波的加入方法& ’()*+(,( 计算域为 - $./0 $./,- $./0 $./) 单位为离
                                     (                     (
散空间间隔) 总场边界为 - $%/0 $%/,- $%/0 $%/) 计算域中无散射目标& 计算时,
      ,     (                      ,               设入射平面波波长
                                 &!
! ! %" $ 1, # ! !$ ! %" .2 % $% 1,
               !                    平面波从左向右传播 ,3 波) 满足 4+5 稳定性条件的最大时间步长
                                                     (       &
!’ 6789:;< ! %" 2=> ?@,’()*+(,( 计算时间步长取 !’ ’() ! ." >A2 ?@" 计算结果见图 A& 图 A "表示在某个时刻总
场区内入射平面波场的 ( ) 场量的振幅等值线,               其中等值线上的数值为振幅的量值; A #为检测总场区内一   图
点的场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在总场边界加入入射源时采用了升余弦脉冲函数加窗技术& 因此,从图 A
可清楚地看出, ’()*+(,( 总场区加入了均匀的平面波&
          在
!" !$ 金属方柱
  设边长为 * ! . ! , ! $ % $% &. 1, ! ! + A%,
                      !              "    平面波从左边入射到目标& 满足 4+5 稳定性条件的时间步
长最大值 !’ 6789:;< ! %" 2=> ?@" ’()*+(,( 计算中取 !’ ’() ! ." >A2 ?@,双站 B4C 结果见图 2& 作为比较,图中还
给出了矩量法 373)
      (    的计算结果,两者符合很好& 附带说明,计算 B4C 需要近远场外推, ’()*+(,( 中,
                                             在           外
推过程与常规 +(,( 基本相同,并且不用考虑常规 +(,( 中电场与磁场分量的半个时间步的差异&
第 2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237




                           图 !" 总场区内加入入射平面波 #$ 波)
                                           (
  从图 % 可发现, 随着时间步长 !! *+, 的增大,*+,-.+#+ 计算
结果与 .+#+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这一方面是由于
离散误差和数值计算误差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吸收边界条
件截断效果随着时间步长 !! *+, 的增大而出现吸收效果不好所造
成的,这个原因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了证实,*+,-.+#+ 方法中选
取何种吸收边界是笔者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 #$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二维复杂目标机翼的离散模型如图 0 "
所示/ 复杂目标的建模可参考文献[1] 平面波迎头照射/ 机翼最
                   /
大尺寸沿 " 方向 2!/ 33 45, # 方向 2/ 60 45,
                    沿              机翼前端涂层为有
                                                      图 %" 金属方柱的双站 &’( #) 波)
                                                                     (
耗介质层,电磁参数为 ! $(67% 10 & 8 2% 61) 3 , $ "3 % .+#+ 计
                                ! "
                                                        [9]
算时离散间隔 # 为 3/ 2% 55,机翼的目标区域约为 713 ’ 63% #2 % 入射源采用高斯脉冲形式 ,  其中 $ $ 2% :;,
!3 $ 3% 1 $% 分别用 *+,-.+#+ 和常规 .+#+ 计算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的后向 &’(,结果见图 0 #/ 在
常规 .+#+ 中, 稳定性条件要求时间步长最大值 !! 4<=>?@A $ 3% %17 :;,本例取为 !! .+#+ $ # ((2)) $ 3% !6B :;%
*+,-.+#+ 两次计算所取的时间步长 !! *+, 分别为 3/ !6B :;和 2/ 31% :;,计算结果如图 0 # 所示/ 从图可见,
*+,-.+#+ 和 .+#+ 的结果符合很好/ 为了获得散射目标完全响应的时域波形,利用 *+,-.+#+ 方法在上述
两种时间步长情况计算所耗的时间分别为 729/ 73 ;和 679/ 21 ;, 2 次计算时间大约为第 6 次的 6 C %,
                                        第                       表明加
大时间步长可减少计算所耗时间/




                           图 0"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 #$ 波)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第 TT 卷




!" 结" " 论

      在 !"#$%"&" 方法中将空间沿坐标轴的方向导数交替采用隐式差分格式,随时间轴逐步推进计算时,需
 要把常规 %"&" 的时间步 ! ! ! "’ 区分为两个子时间步, ! ! ! " ’ # ( 和 ! " ’ # ( ! ! "’$ 因此,
                                   即                                     在总场边
 界处利用等效原理引入入射平面波时也需要分为两个子时间步进行$ 对于各子时间步,                        根据计算格点在总场
 边界处的位置,二维 &) 波的电场分量 % & 需要修正的情况有 ’* 种,磁场分量 ’ ( 和 ’ ) 各有 ( 种情况需要修
 正+ 这样,就可在 !"#$%"&" 计算域的总场区成功地引入平面波,从而能方便地模拟电磁散射问题+
      数值算例表明 !"#$%"&" 入射波加入方法是可行的,特别是当 !"#$%"&" 方法的时间步达到 ,%- 稳定
 性条件所限制时间步的 . 倍时,利用总场$散射场方法在总场区加入的入射平面波仍然具有良好的振幅等值
 线,这为计算目标电磁散射提供了很好的激励源+ 数值结果也说明了总场边界条件不仅具有计算规则目标
( 即简单目标散射)的能力,也具有计算复杂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能力+ 当 !"#$%"&" 方法时间步长为 ,%-
 稳定性条件所限制时间步长的 . 倍时,计算总时间相应地减小为原来的约 ’ / .,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
 算效率,并且计算精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此外,比较图 . 和图 0 给出的计算结果可发现,在瞬态场照
 射下目标的后向 1,2 结果比稳态场照射下目标的双站 1,2 计算精度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 344 5 2+ 67849:;<= 2>=7?:>@ >A #@:?:<= B>7@C<9D E<=74 F9>G=48H #@I>=I:@J )<KL4==MH NO7<?:>@H :@ #H>?9>P:; )4C:< Q] #NNN
                                                                                                                  [ +
      &9<@H >@ !@?4@@<H F9>P<J<?,’R00, ( T) T*($T*U+
                                      ’S   :
[(] &<A=>I4 !,V<J@4HH 2 ,+ ,>8P7?<?:>@<= N=4;?9>CD@<8:;H—?W4 %:@:?4$":AA494@;4 &:84$C>8<:@ )4?W>C ) ] B>H?>@:!9?4;W
                                                                                                [    +
      V>7H4,(***+
[T] 葛德彪,阎玉波 X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 西安:
                         [ X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S] YW4@J %,,W4@ Y,YW<@J Q+ ! %:@:?4$":AA494@;4 &:84$">8<:@ )4?W>C L:?W>7? ?W4 ,>79<@? 2?<G:=:?D ,>@C:?:>@H Q] #NNN
                                                                                                          [ +
      ):;9>L<I4 <@C Z7:C4C [<I4 -4??49H,’RRR,( ’’) SS’$SST+
                                             R    :
[.] 6<8:: &+ ! 64L %"&" !=J>9:?W8 B<H4C >@ !=?49@<?:@J$":94;?:>@ #8P=:;:? )4?W>C Q] #NNN &9<@H >@ ):;9>L<I4 &W4>9D &4;W,
                                                                                [ +
     ’RRR, ( ’*) ( **T$( **U+
          SU    :
[0] YW4@J 57:H>@J,Z4 "4G:<>,&:<@ ,W7@8:@J+ (" !"#$%"&" )4?W>C !PP=:4C ?> N) 2;<??49:@J L:?W ,D=:@C9:;<= [<I4 2>79;4
                 [ +
      #==78:@<?:>@ Q] Q>79@<= >A ]:C:<@ ^@:I49H:?D,(**., ( () ’RU$(**+
                                                        T(   :
[U]汤_ 炜,
       阎玉波,
          李清亮, X 一种新时域交替隐式差分算法在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X 物理学报,
             等                        [Q]     (**S, (’() S ’UT$S ’‘*+
                                                   .T   :
[‘] 3<@ 37G>,2W: 2W>7D7<@,Z4 "4G:<>+ ,>8P=4K aGb4;? )>C4=:@J A>9 ?W4 %"&" )4?W>C Q] Q>79@<= >A ]:C:<@ ^@:I49H:?D,
                                                                               [ +                               ’RR‘,
      ( :
     (. T) T‘R$TR(+
                                                                                                 ( 编辑:郭_ 华) _
                                                                                                           _

( 上接第 ’U( 页)

 参考文献:

[’] -: % 5,V4=C " 6+ ">PP=49 F<9<84?49 NH?:8<?:>@ A>9 2P<;4G>9@4 2D@?W4?:; !P49?794 1<C<9 Q] #NNN &9<@H >@ Z12,
                                                                                        [ +                    ’R‘.,(T
    (’) SU$.0+
       :
[(] [<W= " N,N:;W4= F V,ZW:J=:< " ,,4? <=+ FW<H4 Z9<C:4@? !7?>A>;7H—< 1>G7H? &>>= A>9 V:JW 14H>=7?:>@ 2!1 FW<H4 ,>994;?:>@
    [ Q] #NNN &9<@H >@ !N2,
        +                  ’RRS, ( T) ‘(U$‘T.+
                                T*   :
[T] YW4@J 3:8:@J,B<> YW4@J+ !@ #8P9>I4C FW<H4 N99>9 NH?:8<?:>@ !=J>9:?W8 Q] Q>79@<= >A ]:C:<@ ^@:I49H:?D,(**’,(‘
                                                                       [ +                                     (S):
     SU($SUU+
[S] 武昕伟,朱兆达 X 一种基于最小熵准则的 2!1 图像自聚焦算法 Q]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X          (**T, ( U) ‘0.$‘0R+
                                                      (.   :
[.] )<==<? 2+ 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 )] 北京:
                       [ X    机械工业出版社,
                                     (**T+ (S$(‘+
[0] 张澄波 X 综合孔径雷达原理、系统分析与应用 )] 北京:
                          [ X    科学出版社,
                                      ’R‘R+ ’0T$’U‘+
                                                                                                 ( 编辑:郭_ 华) _
                                                                                                           _
第 "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

More Related Content

PDF
Decreto428 2008de29juliox infantil
PDF
Chines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ttack signatures based on sequences alignment
PDF
[Harvard CS264] 15a - Jacket: Visual Computing (James Malcolm, Accelereyes)
PDF
22.02, Group 6 —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t environment
ODP
Tutorial
PPT
Introduction to Raspberry Pi
ODP
Tutorial
PDF
15.02, Group 2 — Problems concerning sustainability of Energy System in Ukraine
Decreto428 2008de29juliox infantil
Chinese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ttack signatures based on sequences alignment
[Harvard CS264] 15a - Jacket: Visual Computing (James Malcolm, Accelereyes)
22.02, Group 6 —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t environment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Raspberry Pi
Tutorial
15.02, Group 2 — Problems concerning sustainability of Energy System in Ukraine

Viewers also liked (13)

PDF
14.02, Mulder — Lecture on soctechnmaps
PPS
寂靜法師開示
PPT
Verimli ders çalişma Teknikleri 4.Sinif
PDF
21.02, Segalas —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ODP
Tutorial
PDF
12.02, Segalas — Working In Groups
PDF
16.02, Segalas — Lecture on indicators
PDF
22.02, Group 3 —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t environment
PDF
15.02, Segalas — Lecture o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DF
14.02, Wennersten — Lecture intro to industrial ecology
PDF
12.02, Wennersten — lectur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DF
13.02, Wennersten — Lecture on global perspectives on energy
PPTX
Securing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14.02, Mulder — Lecture on soctechnmaps
寂靜法師開示
Verimli ders çalişma Teknikleri 4.Sinif
21.02, Segalas —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Tutorial
12.02, Segalas — Working In Groups
16.02, Segalas — Lecture on indicators
22.02, Group 3 —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t environment
15.02, Segalas — Lecture on 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4.02, Wennersten — Lecture intro to industrial ecology
12.02, Wennersten — lectur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3.02, Wennersten — Lecture on global perspectives on energy
Securing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Ad

Similar to 2006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tal Field Scattered Field Technique In The 2 D Adi Fdtd (20)

PDF
GlassFish OSGi - From modular runtime to hybrid applications
PDF
Detecting biosignals with the Emotiv EPOC headset : a review
PDF
Calor y temperatura pdf
PDF
Diabetes en urgencias
PDF
Lumbalgia inespecífica
PDF
Intercon 2011 testes de conversão - Adriano Nadalin e Caio Tozzini
PDF
Relação de atividades de rede
PDF
Transformada de laplace
PDF
Consocial relatorio executivo_final_16012013
PDF
presentacion moldajes industrializados
PDF
7桥问题
PDF
Social Tagging / Social Computing
PDF
1erordre
PDF
R series with usage Chemicals HOTEL HK.pdf
PDF
Ejercicio final-writer
PDF
Presentacion videoproxectores v2
PDF
manual de soldadura
PDF
Pistola P. Beretta partes.pdf
PDF
IBM Netezza Analytics Administrator's Guide
PDF
Richiesta adesione Carta di Pisa
GlassFish OSGi - From modular runtime to hybrid applications
Detecting biosignals with the Emotiv EPOC headset : a review
Calor y temperatura pdf
Diabetes en urgencias
Lumbalgia inespecífica
Intercon 2011 testes de conversão - Adriano Nadalin e Caio Tozzini
Relação de atividades de rede
Transformada de laplace
Consocial relatorio executivo_final_16012013
presentacion moldajes industrializados
7桥问题
Social Tagging / Social Computing
1erordre
R series with usage Chemicals HOTEL HK.pdf
Ejercicio final-writer
Presentacion videoproxectores v2
manual de soldadura
Pistola P. Beretta partes.pdf
IBM Netezza Analytics Administrator's Guide
Richiesta adesione Carta di Pisa
Ad

2006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tal Field Scattered Field Technique In The 2 D Adi Fdtd

  • 1. !""( 年 % 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AN3, !""( - - 第 )) 卷- 第 ! 期 ’()*+",- (%- -$#$"+- )+$./*0$&1 V1C, ))- @1, ! 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郑 奎 松, 葛 德 彪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激励源加入的总场$散射场方法, 在总场边界附近, 二维 ./ 波的电磁场格点在每个子时间步都需要加入入射波的相应分量, 根据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 差分迭代公式及格点在总场边界的具体位置共有 &% 种情况需要修正,其中电场格点有 &" 种情况, 该方 法继承了常规时域有限差分加源的特点,而且保持了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形 式不变, 在入射波为平面波时,计算表明,当计算时间步长为 0123456$7389:38;<$=9>? 稳定性条件所限制时 间步长的 # 倍时,总场区的入射波仍具有很好的场量等值线, 利用该方法给出的金属方柱和前端有介质 涂层的复杂目标金属机翼散射的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电磁散射;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总场$散射场方法;雷达截面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A- ( &""&$!%"" !""()"!$"!"#$"( !"#$%"%&’(’)*& *+ ’,% ’*’($-+)%$. / 01(’’%2%.-+)%$. ’%1,&)34% )& ’,% !5 65!-7585 !"#$% &’()*+,-,%# ./)0(1+ ( B;<11C 1D B;895;9,E8:845 F58>, ,E8G45- *&""*&,0<854) 690’2(1’: .<9 6164C$D89C: H I;466939:$D89C: 69;<58J29 1D 6<9 85;8:956 K4>9 85631:2;9: 8561 6<9 - 6164C D89C: 39L815 8I :94C6 K86< D13 4C6935468>9 :839;6815 8MNC8;86 D85869$:8DD9395;9 68M9$:1M485 M96<1:, O? 1PI93>85L 6<9 L38: N1856I 46 6<9 >8;8586? 1D ;1559;685L P125:43? D13 6<9 6K1$ :8M95I8154C ./ K4>9,6<9 85;8:956 K4>9 D89C: ;1MN15956I I<12C: P9 4::9: 85 94;< I2P 68M9 I69N, O4I9: 15 6<9 ;1MN26468154C D13M2C46815I 45: 6<9 N4368;2C43 C1;46815 1D L38: N1856I 46 13 5943 6<9 ;1559;685L P125:43?,6<939 439 &% ;4I9I 61 P9 ;15I8:939:,85;C2:85L &" ;4I9I D13 9C9;638; D89C: L38: N1856I, .<8I 69;<58J29 85<9386I 6<9 ;<434;6938I68;I D13 6<9 85631:2;6815 1D 6<9 85;8:956 K4>9 85 6<9 ;15>9568154C 7Q.Q M96<1:, .<9 I1C26815 61 C85943 I?I69M 9J246815I 85 6<8I 69;<58J29 8I 4CI1 ;15I8I6956 K86< 6<46 85 6<9 AQR$7Q.Q M96<1:, R6 8I :9M15I63469: 6<46 6<9 NC459 K4>9 ;45 P9 I2;;9IID2CC? 85631:2;9: 8561 6<9 6164C D89C: 39L815 P? 6<8I 69;<58J29,9>95 K<95 6<9 68M9 I69N I8S9 8I % 68M9I C15L93 6<45 6<46 1D 6<9 0123456$7389:38;<$=9>? C8M86, 7854CC?, 6<9 34:43 ;31II I9;6815I D13 4 ;15:2;685L ;1C2M5 45: 45 483D18C ;1469: K86< 4 C1II? M9:82M 8I ;1MN269:,I<1K85L 6<9 D94I8P8C86? 1D 6<9 N31N1I9: 69;<58J29, :%; <*2.0:- 9C9;631M4L5968; I;4669385L;AQR$7Q.Q M96<1:;6164C$D89C: H I;466939:$D89C: 69;<58J29; 34:43 ;31II I9;6815 [& 时域有限差分 7Q.Q) ( 方法是求解 /4TK9CC 方程的直接时域方法 U )], 由于传统 7Q.Q 算法采用显式差 分格式,其时间步长受到 0123456$7389:38;<$=9>? 07=) ( 条件限制, 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 &’’’ 年提出了交 在 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 AQR$7Q.Q) [%, , ( 方法 #] 该算法的时间步选取不再受 07= 稳定性条件的限制,只与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郑奎松(&’+"$) 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 2. 4 7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 4 4 4 4 4 4 4 4 4 4 ( 4 4 4 4 4 第 33 卷 计算精度有关! 当目标结构或者非均匀网格的最小尺寸远小于波长 或脉冲波有效频段中的最短波长) 若用常规 ( 时, "#$#,其时间步长受到 %"& 条件限制,导致计算总时间步数非常大! 若采用 ’#()"#$# 就可选择较大的时间 步长,节省计算时间,提高效率! 文献[*]给出了复杂目标对柱面波散射的二维 ’#()"#$# 方法,但用这种算 法计算电磁散射时,入射场的设置和引入至关重要! 文献[+]给出了一种入射平面波引入方式,但这种加源 方式是基于 ,-.-/0-. 场分裂完全匹配层 12&) ( 的基础上,公式推导复杂,并且在文章中没有给出复杂目标的 散射例子! 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文献[3]的总场)散射场入射波加入方法! 这种方法与常规 "#$# 所用加源方 法思路一致,具有继承性,便于操作者掌握,易于实现! !" 在二维 #$%&’$($ 中由总场边界加入入射波 !" !# 二维 $% 波情况 4 4 对于二维 $2 波情况, ’#()"#$# 中空间离散仍采用 5-- 元胞, 在 和常规 "#$# 一样! 但在时间的离散取 样上,’#()"#$# 中电场和磁场在 ! " # !! 和 # $ 6 % 7)!! 时刻都同时取样, ( 而不像常规 "#$# 那样电场与 磁场交替取样! 并且, 在对麦克斯韦方程进行差分离散时, 沿时间轴推进区分为两个子时间步, # ! # $ 即 6 % 7 和 # $ 6 % 7 ! # $6& 在这两个子时间步采取交替隐式差分离散方式: 在子时间步 # ! # $ 6 % 7,对方程中的 ’ 方向导数取隐式差分格式, 方向取显式; ( 而在子时间步 # $ 6 % 7 ! # $6, ’ 方向导数取显式差分格式, 对 对 [8, ( 方向导数取隐式 9]! [8, 根据交替隐式差分规则,可导出二维 $2 波( ) * , ’ 和 + ( )的 ’#()"#$# 方程 9]! 限于篇幅, + 这里只给 出二维 $2 波第一个子时间步, # ! # $ 6 % 7 的离散方程, 即 第二个子时间步 # $ 6 % 7 ! # $6 的离散方程可类 似得到& 在 # ! # $ 6 % 7 子时间步,电场分量 ) * 的推进计算式为 , - ) # $6 %( - . 6, * 7 /)$ 0 - ) # $6 %( -,/)$ 1 - ) # $6 %( - $ 6,/) " 2 - 4 , * 7 * 7 (6) 式中 , - ,- ,- 和 2 - 为迭代方程的系数, 0 1 其表达式为 6 !! !! ,- " . 7・ ・ 4 , ( /) ( ( !’) 7 ! -, 7 " - . 6 % 7,/) 0- " 6 $ 6 7・ !! ・ [ !! ( /) 7 " - . 6 % 7, ( !’) 7 ! -, ( $ ( !! /) 7 " - $ 6 % 7,/) 4 , ] 6 !! !! 1- " . 7・ ・ 4 , (7) ( !’) ( /) ( 7 ! -, 7 " - $ 6 % 7,/) # !! 2 - " )( -,/). [ # / # ・ +( -, $ 6 % 7). +( -, . 6 % 7) / ]$ * ( /) 7 ! -, !( ’ ’ !! [ # ・ +( - $ 6 % 7, # /). +( - . 6 % 7, ] & /) 4 ( /) 7 ! -, !’ ( ( 磁场分量的推进计算式为 !! + # $6 %( -, $ 6 % 7) " +( -, $ 6 % 7). 7 / # / [ # # ・ )( -, $ 6). )( -, ] , / /) 4 (3) ’ ’ ( / ・ 7 " -, $ 6 % 7) !( * * !! 4 4 + # $6 %( - $ 6 % 7, " +( - $ 6 % 7, 7 /) # /)$ ・ ( ( 7 " - $ 6 % 7, ・!’ ( /) [ ) # $6 %( - $ 6, * 7 /). ) # $6 %( -, ] & * 7 /) 4 (8) 由式(6) (7) 和 可见,在计算 # $ 6 % 7 时刻 )( -, * /)时涉及到 + 个格点 / 时刻的场值,其空间位置如图 6 所示,其中 3 个电场格点是沿 : 轴排列! 图中实心圆点 ") ( 为电场格点, ( !) 箭头 代表磁场格点! 式(6)又可写 图 64 电场分量计算时所涉及 为矩阵形式 到的邻近 + 个格点 !・" " #4 , 其中 !, 和 # 分别为 "
  • 3. 第 "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0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123042,2 中的实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式(()可见, 为三对角条带矩阵, # 其首、末元素 *! ,! 及 , ( #$% ,( #$% 需要用吸收边界条件得到. 磁场分量 / 0 + * 和 / 1 在 # ! # $ ! % " 子时间步的计算式()) (*) 和 都只涉及到 ) 个格点,如图 " 所示+ 图 "& 磁场分量计算时所涉及到的邻近 ) 个格点 !" #$ 总场区入射平面波的引入 在散射计算中通常将计算区域划分为总场区和散射场区,两个区域之间的界面称为总场边界+ 散射体位 于总场区内,总场边界附近为无源区,即电导率 ! ! ’ 和导磁率 ! 2 ! ’. 设总场边界上的场分量格点属于总 场; 距总场边界 ! % " 个网格处为总场外边界, 其上场分量属于散射场. 具体来说, 总场区边界范围为 (’ # ( # ( , 且 ’’ # ’ # ’ * ,其周围是散射场区. 对于 ,- 波,总场边界上有 " & 和 /( 或 / 0 )格点, 1 而总场外边界上只 有 / 0 或 / 1 格点+ 公式 (!). (*)所涉及到的格点或者全部属于总场,或者全部属于散射场+ 在总场边界处,公式中出现一部 另一部分属于散射场的情况+ 因此, 分格点属于总场, 若认定式 (!) (") 和 中各项均为总场, 就必须在属于散射场 格点项中加上入射场; (!) (") 或认定式 和 中各项均为散射场, 就必须在属于总场格点项中减去入射场+ 以电场 "& 为例说明如何在总场边界处引入入射平面波. 在 # ! # $ ! % " 子时间步,(!) (") 用 和 计算电场 "& 时 共涉及到 / 个格点, 在总场边界处如果计算的电场格点位于总场边界上, 位于散射场区的格点就需要加上入射场; 则位于总场区的格点需要减去入射场. 图 ) 列出了关于电场 "& 格点需要在总场 如果计算的电场格点位于散射场, 边界的 * 个边界上修正的 !’ 种情况, 图中阴影区代表总场+ !, 为总场边界的左侧界面, 为下侧边界, , 分 " # $ % 别为左下和左上角, , 为总场边界的右侧界面, 为上侧边界, , 分别为右下和右上角+ & ’ ( ) * 根据总场0散射场加入入射波的条件, 可依次给出上述 !’ 种情况总场边界处的 123042,2 计算公式+ 限 于篇幅,下面只详细讨论图 ) !的情况+ 观察图 ) !, (!) (") 式 和 中只有电场 "( (’ $ !, & ’)在总场边界上,其 余 5 个格点均属于散射场+ 于是式(!)改写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8 " ’) 123 & ,(5) 式中下标 678 代表入射波, (’ -! ) 123 如式(")所示+ 则式(5)可改写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123 & , (/) 其中 ) 3(’ -! 123 ! ) (’ -! 123 $ + (’ -! " # $! %( (’ ,’) . &,678 " & (9) 图 ) 中" . *的 : 种情况可仿照上述过程逐一得出相应公式,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在 # ! # $ ! % " 子时间 步,参照公式()) (*) 和 及图 " 所示的场量节点示意图,磁场 / 0 和 / 1 的相应总场边界条件各有 " 种情况需要 对离散方程式进行修正,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略去+ 对于 # $ ! % " ! # $ ! 子时间步,电磁场各分量的总场边界条件均可类似得出+ 利用总场0散射场的边界 条件可在总场区引入平面波+ 对于二维 ,; 波情况,可利用对偶原理得出相应公式+
  • 4. " ."%= " " " " " " " " " " " "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 " " " " " " " " ( " " " " " 第 !! 卷 图 !" 总场边界处 # 个格点排布的 $% 种情况示意图 !" 数值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总场边界条件的正确性,下面给出 ! 个典型算例& !" #$ 验证平面波加入 主要验证上一节提出的平面波的加入方法& ’()*+(,( 计算域为 - $./0 $./,- $./0 $./) 单位为离 ( ( 散空间间隔) 总场边界为 - $%/0 $%/,- $%/0 $%/) 计算域中无散射目标& 计算时, , ( , 设入射平面波波长 &! ! ! %" $ 1, # ! !$ ! %" .2 % $% 1, ! 平面波从左向右传播 ,3 波) 满足 4+5 稳定性条件的最大时间步长 ( & !’ 6789:;< ! %" 2=> ?@,’()*+(,( 计算时间步长取 !’ ’() ! ." >A2 ?@" 计算结果见图 A& 图 A "表示在某个时刻总 场区内入射平面波场的 ( ) 场量的振幅等值线, 其中等值线上的数值为振幅的量值; A #为检测总场区内一 图 点的场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其中在总场边界加入入射源时采用了升余弦脉冲函数加窗技术& 因此,从图 A 可清楚地看出, ’()*+(,( 总场区加入了均匀的平面波& 在 !" !$ 金属方柱 设边长为 * ! . ! , ! $ % $% &. 1, ! ! + A%, ! " 平面波从左边入射到目标& 满足 4+5 稳定性条件的时间步 长最大值 !’ 6789:;< ! %" 2=> ?@" ’()*+(,( 计算中取 !’ ’() ! ." >A2 ?@,双站 B4C 结果见图 2& 作为比较,图中还 给出了矩量法 373) ( 的计算结果,两者符合很好& 附带说明,计算 B4C 需要近远场外推, ’()*+(,( 中, 在 外 推过程与常规 +(,( 基本相同,并且不用考虑常规 +(,( 中电场与磁场分量的半个时间步的差异&
  • 5. 第 2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237 图 !" 总场区内加入入射平面波 #$ 波) ( 从图 % 可发现, 随着时间步长 !! *+, 的增大,*+,-.+#+ 计算 结果与 .+#+ 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 这一方面是由于 离散误差和数值计算误差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吸收边界条 件截断效果随着时间步长 !! *+, 的增大而出现吸收效果不好所造 成的,这个原因在后面的工作中得到了证实,*+,-.+#+ 方法中选 取何种吸收边界是笔者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 #$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二维复杂目标机翼的离散模型如图 0 " 所示/ 复杂目标的建模可参考文献[1] 平面波迎头照射/ 机翼最 / 大尺寸沿 " 方向 2!/ 33 45, # 方向 2/ 60 45, 沿 机翼前端涂层为有 图 %" 金属方柱的双站 &’( #) 波) ( 耗介质层,电磁参数为 ! $(67% 10 & 8 2% 61) 3 , $ "3 % .+#+ 计 ! " [9] 算时离散间隔 # 为 3/ 2% 55,机翼的目标区域约为 713 ’ 63% #2 % 入射源采用高斯脉冲形式 , 其中 $ $ 2% :;, !3 $ 3% 1 $% 分别用 *+,-.+#+ 和常规 .+#+ 计算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的后向 &’(,结果见图 0 #/ 在 常规 .+#+ 中, 稳定性条件要求时间步长最大值 !! 4<=>?@A $ 3% %17 :;,本例取为 !! .+#+ $ # ((2)) $ 3% !6B :;% *+,-.+#+ 两次计算所取的时间步长 !! *+, 分别为 3/ !6B :;和 2/ 31% :;,计算结果如图 0 # 所示/ 从图可见, *+,-.+#+ 和 .+#+ 的结果符合很好/ 为了获得散射目标完全响应的时域波形,利用 *+,-.+#+ 方法在上述 两种时间步长情况计算所耗的时间分别为 729/ 73 ;和 679/ 21 ;, 2 次计算时间大约为第 6 次的 6 C %, 第 表明加 大时间步长可减少计算所耗时间/ 图 0" 前端有介质涂层的机翼模型 #$ 波) (
  • 6.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第 TT 卷 !" 结" " 论 在 !"#$%"&" 方法中将空间沿坐标轴的方向导数交替采用隐式差分格式,随时间轴逐步推进计算时,需 要把常规 %"&" 的时间步 ! ! ! "’ 区分为两个子时间步, ! ! ! " ’ # ( 和 ! " ’ # ( ! ! "’$ 因此, 即 在总场边 界处利用等效原理引入入射平面波时也需要分为两个子时间步进行$ 对于各子时间步, 根据计算格点在总场 边界处的位置,二维 &) 波的电场分量 % & 需要修正的情况有 ’* 种,磁场分量 ’ ( 和 ’ ) 各有 ( 种情况需要修 正+ 这样,就可在 !"#$%"&" 计算域的总场区成功地引入平面波,从而能方便地模拟电磁散射问题+ 数值算例表明 !"#$%"&" 入射波加入方法是可行的,特别是当 !"#$%"&" 方法的时间步达到 ,%- 稳定 性条件所限制时间步的 . 倍时,利用总场$散射场方法在总场区加入的入射平面波仍然具有良好的振幅等值 线,这为计算目标电磁散射提供了很好的激励源+ 数值结果也说明了总场边界条件不仅具有计算规则目标 ( 即简单目标散射)的能力,也具有计算复杂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能力+ 当 !"#$%"&" 方法时间步长为 ,%- 稳定性条件所限制时间步长的 . 倍时,计算总时间相应地减小为原来的约 ’ / .,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 算效率,并且计算精度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此外,比较图 . 和图 0 给出的计算结果可发现,在瞬态场照 射下目标的后向 1,2 结果比稳态场照射下目标的双站 1,2 计算精度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 344 5 2+ 67849:;<= 2>=7?:>@ >A #@:?:<= B>7@C<9D E<=74 F9>G=48H #@I>=I:@J )<KL4==MH NO7<?:>@H :@ #H>?9>P:; )4C:< Q] #NNN [ + &9<@H >@ !@?4@@<H F9>P<J<?,’R00, ( T) T*($T*U+ ’S : [(] &<A=>I4 !,V<J@4HH 2 ,+ ,>8P7?<?:>@<= N=4;?9>CD@<8:;H—?W4 %:@:?4$":AA494@;4 &:84$C>8<:@ )4?W>C ) ] B>H?>@:!9?4;W [ + V>7H4,(***+ [T] 葛德彪,阎玉波 X 电磁波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 西安: [ X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S] YW4@J %,,W4@ Y,YW<@J Q+ ! %:@:?4$":AA494@;4 &:84$">8<:@ )4?W>C L:?W>7? ?W4 ,>79<@? 2?<G:=:?D ,>@C:?:>@H Q] #NNN [ + ):;9>L<I4 <@C Z7:C4C [<I4 -4??49H,’RRR,( ’’) SS’$SST+ R : [.] 6<8:: &+ ! 64L %"&" !=J>9:?W8 B<H4C >@ !=?49@<?:@J$":94;?:>@ #8P=:;:? )4?W>C Q] #NNN &9<@H >@ ):;9>L<I4 &W4>9D &4;W, [ + ’RRR, ( ’*) ( **T$( **U+ SU : [0] YW4@J 57:H>@J,Z4 "4G:<>,&:<@ ,W7@8:@J+ (" !"#$%"&" )4?W>C !PP=:4C ?> N) 2;<??49:@J L:?W ,D=:@C9:;<= [<I4 2>79;4 [ + #==78:@<?:>@ Q] Q>79@<= >A ]:C:<@ ^@:I49H:?D,(**., ( () ’RU$(**+ T( : [U]汤_ 炜, 阎玉波, 李清亮, X 一种新时域交替隐式差分算法在散射问题中的应用 X 物理学报, 等 [Q] (**S, (’() S ’UT$S ’‘*+ .T : [‘] 3<@ 37G>,2W: 2W>7D7<@,Z4 "4G:<>+ ,>8P=4K aGb4;? )>C4=:@J A>9 ?W4 %"&" )4?W>C Q] Q>79@<= >A ]:C:<@ ^@:I49H:?D, [ + ’RR‘, ( : (. T) T‘R$TR(+ ( 编辑:郭_ 华) _ _ ( 上接第 ’U( 页) 参考文献: [’] -: % 5,V4=C " 6+ ">PP=49 F<9<84?49 NH?:8<?:>@ A>9 2P<;4G>9@4 2D@?W4?:; !P49?794 1<C<9 Q] #NNN &9<@H >@ Z12, [ + ’R‘.,(T (’) SU$.0+ : [(] [<W= " N,N:;W4= F V,ZW:J=:< " ,,4? <=+ FW<H4 Z9<C:4@? !7?>A>;7H—< 1>G7H? &>>= A>9 V:JW 14H>=7?:>@ 2!1 FW<H4 ,>994;?:>@ [ Q] #NNN &9<@H >@ !N2, + ’RRS, ( T) ‘(U$‘T.+ T* : [T] YW4@J 3:8:@J,B<> YW4@J+ !@ #8P9>I4C FW<H4 N99>9 NH?:8<?:>@ !=J>9:?W8 Q] Q>79@<= >A ]:C:<@ ^@:I49H:?D,(**’,(‘ [ + (S): SU($SUU+ [S] 武昕伟,朱兆达 X 一种基于最小熵准则的 2!1 图像自聚焦算法 Q]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X (**T, ( U) ‘0.$‘0R+ (. : [.] )<==<? 2+ 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 )] 北京: [ X 机械工业出版社, (**T+ (S$(‘+ [0] 张澄波 X 综合孔径雷达原理、系统分析与应用 )] 北京: [ X 科学出版社, ’R‘R+ ’0T$’U‘+ ( 编辑:郭_ 华) _ _
  • 7. 第 " 期# # # # # # # # # # # # # # 郑奎松等:总场$散射场方法在二维 %&’$(&)& 中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