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白話中醫入門
           「四診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林俊秀
           2012/04/28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中醫看病,八字真訣
•   望聞問切,四診八綱
•   四診:收集病情的四種方法
•   八綱:分析病情的八種方法
•   四診:望、聞、問、切
•   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診:
•   望:眼睛看
•   聞:耳朵聽、鼻子聞
•   問:嘴巴問
•   切:用手摸一摸、敲一敲檢查一番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扁鵲: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而知之謂之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 神:用眼看就知道生什病,屬「神人級」
• 聖:用耳聽或鼻聞就知道生什病,屬於「
  聖人級」
• 工:嘴巴問一問就知道生什麼病,屬於「
  達人級」
• 巧:用把脈就知道生什麼病,屬於「熟能
  生巧級」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診:
•   用眼觀察
•   對病人的神色、形態做觀察
•   可分為:
•    望整體
•    望局部
•    望排泄物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整體:還可以分為望神,望色,望體態
• 望神:透過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
  意識活動」與「語言氣息」等方面,就可
  以初步得知神的狀態。
• 望神可以得到「得神」、「失神」和「假
  神」三種程度的結果。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得神:就是有神的意思。面色紅潤有光澤
  、且眼精有神並表現靈活,即表示身體的
  營養與能量均相當充足。
• 失神:指的就是沒有神氣、眼神迷濛、精
  神不濟,甚至有昏迷的情況出現,這現象
  就表示人的正氣低迷,病痛纏身的情況。
• 假神:指的是在久病或是重病階段,突然
  出現暫時性好轉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常
  聽到的「迴光返照」或是「殘燈復燃」。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色:看身體所呈現的顏色和光澤,一般
  以臉呈現的顏色為主。主要是白、青、紅
  、黃、黑五個顏色。依據中醫五臟分屬五
  色的理論,在臨床操作上將五顏色分成常
  色與病色。
• 常色是正常表現的色澤,而病色是身體在
  疾病狀態下表現出來的色澤。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白色:主要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有光澤指
  是陽虛;淡白無光澤多是失血的表現;眼
  瞼淡白多指示著血虛或血液循環有障礙。
• 青色:多主寒、瘀血、痛或是風證。
• 紅色:主熱證。熱會使氣血充盈過盛。在
  臨床上實熱證可表現出面紅目赤;陰虛證
  多表現在兩顴泛紅。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黃色:大多指示脾虛不能運化的情況。這
  些黃色可以在鞏膜、手掌以及足部觀察到
  。而且還可以就其性質分成色澤鮮明的陽
  黃以及色澤灰黃的陰黃。
• 黑色:主瘀血或是久病。表示著有痼疾或
  重病的情況。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體態:可以分為「形體」和「姿態」。
• 望形體:是指觀察病人的形體狀況來瞭解
  體質強弱和氣血盛衰的情況。
• 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唇或面頰抽動
  ,顯示中風症狀。
• 望姿態:主要是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以及
  疾病相關的體位變化。
• 如手足拘攣,屈伸不利,且有關節腫痛的
  ,多為風濕性關節炎。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局部:
• 對特定的部位做觀察,是在望整體的基礎
  上,根據診病的需要對病人的某些身體部
  位觀察,如五官、軀體等部位,進而更深
  入的瞭解病情,以補充全身望診的不足。
• 最常使用的是舌診。
• 舌尖對應到心(肺),舌中對應到脾(胃
  ),舌根對應到腎,舌邊對應到肝膽。
• 藉由觀察舌質及舌苔就可以初略推得身體
  的各種問題。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舌根處屬腎, 舌中間屬脾胃,舌兩邊屬肝膽
,舌尖屬心肺。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排泄物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排泄物:
• 痰、口水、嘔吐物、大便、小便
• 清稀濃稠,顏色(白黃綠),血絲‧ ‧ ‧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聞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聞診:聽聞(聽聲音)、嗅聞(嗅氣味)
• 聽聲音:藉由聽辨病人的各種聲音,去判
  斷出疾病的性質與類型。
• 主要分為:聽語言、聽呼吸、聽咳嗽、其
  他病態的聲音等。
• 人體正氣的盛衰,可以由聲音的強弱來判
  斷狀態。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語言:
• 主要是分析病人的語言表達與應答能力是
  否正常來判斷病人的情況。
• 可以分成:譫語、鄭聲和獨語。
• 這三種不同的聲音表現出的情形也不同。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譫語:表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而且聲音
  高而有力,多是熱擾心神的實證。

• 鄭聲:表示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斷斷續
  續,聲音低若模糊,多是虛證。

• 獨語:表示自言自語,喃喃不休,看到人
  就停止,多見於癲病或鬱證等精神疾病。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譫語:表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而且聲音
  高而有力,多是熱擾心神的實證。

• 鄭聲:表示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斷斷續
  續,聲音低若模糊,多是虛證。

• 獨語:表示自言自語,喃喃不休,看到人
  就停止,多見於癲病或鬱證等精神疾病。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聞診-聽呼吸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呼吸:
•   是指聽察病人的:
•    呼吸快慢
•    氣息強弱粗細
•    呼吸清濁
•   等狀況,來判斷病人的情況
•   常見的問題有喘、哮、少氣、短氣等。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呼吸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喘:表示呼吸困難,短促急迫,嚴重的還
  會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

• 哮:表示呼吸似喘,喉嚨有痰聲。

• 少氣:就是呼吸微弱而聲音低的樣子。

• 短氣:指呼吸粗急短促,像是有東西塞著
  ,常常覺得吸不到空氣,要深吸一口氣。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咳嗽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咳嗽:
• 是指聽病人咳嗽的聲音。聲音重濁都是實
  證。聲音無力都是虛證。
• 咳:就是有聲無痰。
• 嗽:就是有痰無聲。
• 咳嗽:就是有痰有聲。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其他病態的聲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其他病態的聲音:
• 如嘔吐、噴嚏、打嗝、噯氣、太息等等。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問診:
• 透過詢問病人或是家屬,瞭解疾病發生過
  程的詳細資訊。
• 問診的內容可以分做:
•  全面問診。
•  重點問診。
•  常規問診。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全面問診:
•   就是病史探問,包含:
•    基本資料、主訴、現病病史、
•    過去病史、家族病史、個人病史。
•   都有他的臨床代表的意義。
•   病人初診時才需要全面問診,以表示慎重
    ,複診時只進行「重點問診」以及「常規
    問診」即可。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基本資料:
• 包含姓名生日、國藉住址、教育程度、職
  業婚姻等資訊。

• 這些一方面對病人有些初步的瞭解。

• 另一方面對於地方病、職業病、傳染病、
  老年病都有參考的作用。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主訴:
• 就像是在看診時,自己告訴醫生,其最感
  痛苦的症狀或是體徵。是診斷疾病的主要
  參考依據。

• 瞭解主訴可以幫助初步估計疾病的範圍、
  類別以及疾病的輕重緩急。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病史:
• 瞭解病人的病史,好讓醫生能夠清楚了解
  病因,去對症下藥。
• 現病病史:包含詢問病源病史、病程變化
  、處理經過、併發或復發情形以及減輕與
  加深因素,這些都有助於幫助了解疾病的
  病因、病位以及病性。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過去病史:
• 個人所曾罹患的重大疾病、手術、住院、
  急診、生產紀錄等。這些除了可以幫助判
  斷是否與本次疾病有所關聯,還可以幫忙
  排除部分的病證。
• 個人病史:則是個人生活起居、飲食以及
  用藥等資訊。包含了睡眠、二便、月經之
  週期、過敏史、其他習性資料或習用藥物
  (補藥、安眠藥等。)可幫助病人體質的
  判定。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家族病史:
• 指直系為主的親屬中的健康情況,是否曾
  經罹患何種疾病?
• 在過敏對象,特別是遺傳疾病或是體質性
  疾病如哮喘、中風、腫瘤,家族病史都可
  以讓我們更了解病人的情況。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問診:(十問歌)
•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 參其變,
•   婦人尤宜 問經期,遲速崩閉 皆可見,
•   再添片語 告兒科,天花麻疹 全占驗。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一問寒熱:
• 問病人會不會有寒熱異常的感覺。
• 目的可以辨別疾病是屬於外感還是內傷、
  邪氣與正氣的強弱、邪氣屬陰或屬陽。
• 怕冷、怕風、怕熱,或是覺得身體熱燙燙
  的,或是一下發冷一下發熱等等。
• 明明出大太陽, 身體卻冷的打顫。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二問汗:
•   汗是反映身體的水分津液情形。
•    有汗無汗。
•    出汗的時間。
•    出汗的多少。
•    出汗的部位。
•   中醫都很注重。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三問頭身:
• 讓病人提出自己的病狀。
• 會不會頭痛、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
  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
• 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
  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 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的
  表現。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問便:指二便(大便、小便)
• 大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
• 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是否有泡
  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晚上
  會不會起床上廁所好幾次。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五問飲食(飲食與口味):
•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也要問。
•   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的。
•   食慾的強弱,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   嘴巴裡覺得淡淡的,是腸胃有濕。
•   嘴裡苦苦的,是肝膽熱氣上溢。
•   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脾出狀況了。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六問胸(胸、腹):
• 胸腹有沒有異常感覺,如痛、脹、滿悶。
•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
  劇痛?
• 痛的位置在哪?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
• 痛持續的時間多久?還是一直痛不會停?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
  症下藥。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七聾八渴俱當辨:
• 問耳目,聽力是否正常,是否口渴?
• 耳目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
  於實證,若是漸漸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
  持續,屬於虛證。
• 眼睛容易乾澀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
  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或眼屎多,則
  通常屬於熱證。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 參其變:
• 問以往病歷、病因、服藥情形。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婦人尤宜問經期,遲速崩閉皆可見:
• ( 一 ) 問月經週期如何 ? 經量多少,有無
  痛經 ? 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很多身體的
  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
  有肝氣不暢等問題。
  ( 二 ) 問白帶多少及顏色,氣味如何 ?
  ( 三 ) 問受孕與分娩次數,有無流產等。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
•   ( 一 ) 出生時是否有什麼特殊情況。
•   ( 二 ) 問生長發育的評估,是否足月生產及
    哺乳發育情況。
    ( 三 ) 問母體健康情況。
    ( 四 ) 問傳染病接觸及預防措施有沒有出過
    痘疹、麻疹等等。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十問歌之外的一個重要問題:問睡眠
•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
• 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合其他診
  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
•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
  洋的不想動,甚至很嗜睡。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切診:包括脈診、觸診+腹診(按診),
  臨床上還是以脈診為主。。
• 脈診的演進: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
  法。
• 脈診:主要是用來判斷病人體力、體質狀
  況,或是判別疾病的嚴重度,也可反應病
  變的性質,辨別病位的深淺,在治療之後
  還可以判別療效、決定治療方向。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脈診的「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
•   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外
•   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
•   伏脈四種深度。
•   反關脈。
•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
    十動」。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以醫師左手把病患的右手,以醫師右手把病
患的左手,即食指都在靠腕關節處。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正常的脈象(平脈):應該是一息四至,
  有胃、有神又有根。
• 有胃指的是脈象來去從容均勻。
• 有神指的是脈象和緩有力。
• 有根則是脈象沉取仍有力。
• 病脈:至今共有二十八種,若只是想瞭解
  中醫,學會「六綱脈」 ,便已經很足夠。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常見 28 病脈是:
•   浮、沉、遲、數、
•   滑、澀、 虛、實、
•   長、短、洪、微、
•   緊、緩、弦、芤(音摳 kou )、
•   革、牢、濡、 弱、
•   散、細、伏、動、
•   促、結,代、疾(一說大脈)。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
  數、滑、澀。
•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 浮沉是指脈的深度。
• 遲數是指呼吸一次脈的跳動次數。
• 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1。浮脈       2。沉脈     3。遲脈




 4。數脈       5。滑脈     6。澀脈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辨證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辨證:分析病情的方法

• 氣血辨證:用氣血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臟腑辨證:用臟腑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經絡辨證:用經絡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六淫辨證:用六淫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八綱辨證:用八綱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八綱辨證:
•   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   陰陽:最粗略分析病情的方法
•   裡、寒、虛 屬陰
•   表、熱、實 屬陽
•   表裡:告訴我們病位的深淺
•   寒熱:是疾病的特色表現
•   虛實:是邪氣與正氣孰勝孰負的表現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陰陽兩綱是其他六綱的總綱,是對表裏、
  寒熱、虛實的總概括。
• 陽證表現:屬實,屬熱,機體反應呈亢奮
  表現。心情煩躁、面紅身熱、氣壯聲高、
  口渴喜冷飲、呼吸氣粗、便秘等為陽。
• 陰證表現:色澤晦暗為病在陰分,其病深
  重,有氣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寒,
  呼吸微弱、口不渴,便溏,脈遲為陰。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是中醫的核心觀念之一。
• 身體裡的營衛氣血、五臟六俯,都可以分
  成陰陽兩邊。
• 營、血、 五臟、津液,屬於陰。
• 衛、氣、六俯,屬於陽。
• 身體感覺冷,屬於陰,身體感覺熱,屬於
  陽。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中醫的開始
• 疾病分「陰證」與「陽證」
• 「證」:症候群
• 「症」:症狀
• 「症候群」是將一堆症狀、現象歸成一群
  、分成一類
• 「證」比「症」大得多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陰陽與四診的對應。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表裡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表裡:
• 主要是分析病變部位和病勢深淺的辨證方
  法。
• 表證:指外感六淫從體表皮毛、口鼻入侵
  所致的,病在肌膚、經絡等較淺部位的一
  些證候。
• 裏證:其基本特點為臨床表現多樣,與臟
  腑「機能失調」相關。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表裡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表證與裡證與其相關的特性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寒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寒熱辨證:
• 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是臨床常見證型,反應
  身體的陰陽盛衰。
• 寒證:指感受寒邪,機體生理活動衰減所表現的
  證候。症狀有惡寒喜暖、口不渴、喜熱飲、四肢
  冰冷、痰涎等分泌物清稀,小便色清量多,面色
  蒼白。
• 熱證:多是感受熱邪,或是陽盛陰衰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出惡熱喜冷,口渴喜飲,面紅目赤,
  煩躁不寧,吐血或血衄,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脈數。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寒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寒證與熱證各自表現的性質
生命自救法門
         八綱辨證-虛實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虛實:
• 是邪正勢力強弱的表現。
•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 因此,「虛」指的是正氣虛或是身體虛,而「實
  」指的是邪氣強而盛大,同時正氣尚充足。
• 虛證是正氣虛的表現,實證則是邪氣強的表現。
生命自救法門
         八綱辨證-虛實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虛證與實證各自表現的性質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診八綱,接下來呢?
• 當然就是對症下藥,所以就需要尋找適合的中藥
  性能的中藥來對治。
• 1. 何謂中藥性能
• 2. 藥性 - 溫、熱、寒、涼
• 3. 藥味 - 辛、甘、酸、苦、鹹
• 4. 歸經 - 藥物對身體作用的部位
• 5. 藥向 - 藥物在體內作用的趨向
• 6. 有毒無毒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藥物作用於機體 ( 人 ) 所發生的反應,包括溫、熱
  、寒、涼。
• 《神農本草經》曰 : 療寒以熱藥 , 療熱以寒藥。
• 《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溫者清之,清者溫之。
• 就是指:
• 可以治療寒症的藥物即為溫、熱性藥
• 可以治療熱性病的藥物則為涼、寒性藥
• 溫熱性藥具有助陽祛寒的作用。
• 寒涼性藥具有清熱養陰的作用。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依照藥性的強度,又可以分為:大熱、大寒、平
  性、微溫、微寒。
• 但是也有藥材的藥性無特別明顯之寒、熱偏執,
  即被歸為平性藥。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常見的藥材:
• 溫性藥:薑、杜仲、黃耆、山藥、山楂、五味子
  。
• 熱性藥:肉桂、附子、川烏、花椒、乾薑。
• 寒性藥:黃蓮、金銀花、浙貝母、知母、黃芩、
  大黃。
• 涼性藥:薄荷、葛根、枇杷葉、羅漢果、桑椹、
  魚腥草。
• 平性藥:茯苓、蓮子、大棗、甘草、枸杞子、百
  合。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瞭解了藥性的概念後,就能理解為什麼:

• 受風寒要喝薑茶,

• 中暑要喝涼茶了。

• 手腳冰冷要喝黃耆當歸茶來改善。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就是利用味覺所分辨出的味道,根據傳統醫學理
  論,味道不同功效也不同。
• 五味 ( 辛、甘、酸、苦、鹹 )
•    薑 糖 醋 酒 鹽
• 素問臟氣法時論: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
  軟。
• 辛味具有發散、行氣、和血的作用。
•  例如:吃辣椒、薑時會感到發熱,甚至流汗,
  加速身體的代謝及血液循環。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甘味具有和緩、補養作用。
•  常用於藥膳的食材,便以甘味居多。
• 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  例如:五味子可以改善流汗不止的現象。
• 苦味具有燥和瀉的作用,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
  。
•   [ 瀉 ] 是以利用通便的方式排出。
•   [ 燥 ] 是以吸收發散方式,將水分排出體外。
•  例如:大黃吃了通便,黃蓮則可以去脾濕。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鹹味具有軟堅潤下的作用,故能散結,就是軟化
  腫塊和淤積。
•   所以鹹味亦可以軟便或消除身體之硬塊。
•   例如:昆布、海藻可以改善甲狀腺腫大。
• 當藥材無法直接用味覺辨識味道時,也可以用它
  的功效定其藥味。
• 如桃仁吃起來沒有特別的味道,但因為具有活血
  的功效,所以歸屬於辛味。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現代植物藥學專家也發現:
• 藥材之所以有不同的味道,多源自其植物化學成
  分的不同。
• 因而利用孳味不同區分功效,就容易瞭解了。

• 如果特別愛吃某種特別的食物,也可以看出身體
  的狀況,這個就是歸經的概念了。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歸經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歸經:
• 指藥物對于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
  。如龍膽草歸膽經,說明它有治療膽的病癥的功
  效;藿香能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
  癥的功效。
• 歸經是古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認識到某種藥物對
  某些臟腑、經絡的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果,總
  結出來的一種用藥規律。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歸經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歸經:最早源自《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
•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
  甘入脾。
•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
•        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        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
•        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
•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        是謂五禁,勿令多食。
• 辛、甘、酸、苦、鹹五種藥味,可指引藥物作用
  的部位,及所影響的疾病。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效用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 解表藥
•   2. 清熱藥
•   3. 瀉下藥
•   4. 止咳化痰藥
•   5. 芳香開竅藥
•   6. 利水滲濕藥
•   7. 固澀藥
•   8. 理血藥
•   9. 溫裏祛寒藥
•   10. 消導藥
•   11. 驅蟲藥
生命自救法門
                    參考資料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 史上最簡單 白話中醫入門
•    李彩鳳 醫師 智林文化出版
•   2. 全民 e 學堂 => 中藥概論
•           => 性能與應用
•           => 命名與效用
•   3. 全民 e 學堂 => 中醫基礎理論
•           => 辨證論治
•          => 四診八綱
•   全民 e 學堂 參考網址 :
•   http://public.nacs.gov.tw/index.do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More Related Content

PPTX
1010927秋冬季節中醫養生保健
PPT
13哀傷失落情緒的瞭解與面對
PPT
陰陽寒熱虛實圖解
PPT
2011 08-13 漪芳-脾臟與足太陰脾經
PPTX
2011 11-26 明慧導讀-問題與解惑p146-p154
PPTX
體質介紹與中醫養生
PPT
2012 12-22 晉梅-免疫力與練功
PPT
姚建安醫師-認識安寧緩和照護20130526
1010927秋冬季節中醫養生保健
13哀傷失落情緒的瞭解與面對
陰陽寒熱虛實圖解
2011 08-13 漪芳-脾臟與足太陰脾經
2011 11-26 明慧導讀-問題與解惑p146-p154
體質介紹與中醫養生
2012 12-22 晉梅-免疫力與練功
姚建安醫師-認識安寧緩和照護20130526

Similar to 2012 04-28 俊秀-四診八綱 (20)

PDF
樂活誌163期
PPTX
2012 05-12 崇文-你所不瞭解的中醫
PPT
2013 03-23 晉梅-免疫力與練功(二)
PDF
樂活誌146期
PDF
The method of note taking
PDF
中藥醫療保健
PPTX
2012 05-26 崇文-五臟及腦
PPTX
2013 08-10 崇文-七竅(耳)與練功
PDF
人生六本存摺20121027 apba
PPTX
2013 04-13 崇文-練功基本動作
PDF
20131013 03 黃曉峰_安寧緩和照護團隊之決策與溝通 [相容模式]
PPT
CH10易筋經養生功法(下)
PPT
CH9易筋經養生功法(中)
PDF
樂活誌167期
PPTX
吳主任報告
PDF
經典智慧與養生 身心靈排毒滋養到合一
PPT
藥膳養生保健
PDF
Case Summaries Chapter 5-12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PPTX
癌症知识讲座
PPT
我要活下去[1]
樂活誌163期
2012 05-12 崇文-你所不瞭解的中醫
2013 03-23 晉梅-免疫力與練功(二)
樂活誌146期
The method of note taking
中藥醫療保健
2012 05-26 崇文-五臟及腦
2013 08-10 崇文-七竅(耳)與練功
人生六本存摺20121027 apba
2013 04-13 崇文-練功基本動作
20131013 03 黃曉峰_安寧緩和照護團隊之決策與溝通 [相容模式]
CH10易筋經養生功法(下)
CH9易筋經養生功法(中)
樂活誌167期
吳主任報告
經典智慧與養生 身心靈排毒滋養到合一
藥膳養生保健
Case Summaries Chapter 5-12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癌症知识讲座
我要活下去[1]
Ad

More from yangmarissa (20)

PPTX
2016-07-23 晉梅-咖啡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PPTX
2015 06-26 崇文-練功基本動作
PPT
2013 10-12 晉梅-體悟、轉變和練功
PPTX
2013 09-28 玉玲-脊椎與健康
PPTX
2013 09-14 明慧-開門七件事《油》美好的油脂
DOCX
2013 11-02~03 日月潭聯誼活動
PPT
2013 06-22 明仙-淺談醫學新觀念
PPTX
2013 05-25 怡昌-經絡與傷寒論之關係簡介
PPTX
2013 05-11 明慧-開門七件事《柴》溫度的重要
PPTX
2013 04-27 漪芳-防老之將至,談腎經
PDF
2013 03-09 怡昌-入靜漫談
PPT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PPTX
2013 01-26 漪芳-談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PPTX
2013 01-12 明慧-飲食有節-不時不食、不時不植
PPTX
2012 12-08 崇文-泌尿系統與練功
PPTX
2012 10-13 崇文-腸道健康與練功
PPTX
2012 09-22 明慧-《愛護地球》永續的農村生活
PDF
2012 08-25 怡昌-砭、針灸
PPT
2012 07-28 怡昌-經脈與練功【經絡、練功與氣】
PPT
2012 07-14 漪芳-談莊子融於自然萬物
2016-07-23 晉梅-咖啡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2015 06-26 崇文-練功基本動作
2013 10-12 晉梅-體悟、轉變和練功
2013 09-28 玉玲-脊椎與健康
2013 09-14 明慧-開門七件事《油》美好的油脂
2013 11-02~03 日月潭聯誼活動
2013 06-22 明仙-淺談醫學新觀念
2013 05-25 怡昌-經絡與傷寒論之關係簡介
2013 05-11 明慧-開門七件事《柴》溫度的重要
2013 04-27 漪芳-防老之將至,談腎經
2013 03-09 怡昌-入靜漫談
2013 02-23 明仙-從莊子智慧談心法的提昇
2013 01-26 漪芳-談莊子-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2013 01-12 明慧-飲食有節-不時不食、不時不植
2012 12-08 崇文-泌尿系統與練功
2012 10-13 崇文-腸道健康與練功
2012 09-22 明慧-《愛護地球》永續的農村生活
2012 08-25 怡昌-砭、針灸
2012 07-28 怡昌-經脈與練功【經絡、練功與氣】
2012 07-14 漪芳-談莊子融於自然萬物
Ad

2012 04-28 俊秀-四診八綱

  • 1.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白話中醫入門 「四診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林俊秀 2012/04/28
  • 2.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中醫看病,八字真訣 • 望聞問切,四診八綱 • 四診:收集病情的四種方法 • 八綱:分析病情的八種方法 • 四診:望、聞、問、切 • 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 3.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診: • 望:眼睛看 • 聞:耳朵聽、鼻子聞 • 問:嘴巴問 • 切:用手摸一摸、敲一敲檢查一番
  • 4.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扁鵲:望而知之謂之神, 聞而知之謂之聖 ,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 神:用眼看就知道生什病,屬「神人級」 • 聖:用耳聽或鼻聞就知道生什病,屬於「 聖人級」 • 工:嘴巴問一問就知道生什麼病,屬於「 達人級」 • 巧:用把脈就知道生什麼病,屬於「熟能 生巧級」
  • 5.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望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診: • 用眼觀察 • 對病人的神色、形態做觀察 • 可分為: •  望整體 •  望局部 •  望排泄物
  • 6.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整體:還可以分為望神,望色,望體態 • 望神:透過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 意識活動」與「語言氣息」等方面,就可 以初步得知神的狀態。 • 望神可以得到「得神」、「失神」和「假 神」三種程度的結果。
  • 7.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得神:就是有神的意思。面色紅潤有光澤 、且眼精有神並表現靈活,即表示身體的 營養與能量均相當充足。 • 失神:指的就是沒有神氣、眼神迷濛、精 神不濟,甚至有昏迷的情況出現,這現象 就表示人的正氣低迷,病痛纏身的情況。 • 假神:指的是在久病或是重病階段,突然 出現暫時性好轉的現象。也就是我們常常 聽到的「迴光返照」或是「殘燈復燃」。
  • 8.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色:看身體所呈現的顏色和光澤,一般 以臉呈現的顏色為主。主要是白、青、紅 、黃、黑五個顏色。依據中醫五臟分屬五 色的理論,在臨床操作上將五顏色分成常 色與病色。 • 常色是正常表現的色澤,而病色是身體在 疾病狀態下表現出來的色澤。
  • 9.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白色:主要是氣血不足的表現。有光澤指 是陽虛;淡白無光澤多是失血的表現;眼 瞼淡白多指示著血虛或血液循環有障礙。 • 青色:多主寒、瘀血、痛或是風證。 • 紅色:主熱證。熱會使氣血充盈過盛。在 臨床上實熱證可表現出面紅目赤;陰虛證 多表現在兩顴泛紅。
  • 10.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黃色:大多指示脾虛不能運化的情況。這 些黃色可以在鞏膜、手掌以及足部觀察到 。而且還可以就其性質分成色澤鮮明的陽 黃以及色澤灰黃的陰黃。 • 黑色:主瘀血或是久病。表示著有痼疾或 重病的情況。
  • 11.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整體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體態:可以分為「形體」和「姿態」。 • 望形體:是指觀察病人的形體狀況來瞭解 體質強弱和氣血盛衰的情況。 • 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唇或面頰抽動 ,顯示中風症狀。 • 望姿態:主要是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以及 疾病相關的體位變化。 • 如手足拘攣,屈伸不利,且有關節腫痛的 ,多為風濕性關節炎。
  • 12.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望局部: • 對特定的部位做觀察,是在望整體的基礎 上,根據診病的需要對病人的某些身體部 位觀察,如五官、軀體等部位,進而更深 入的瞭解病情,以補充全身望診的不足。 • 最常使用的是舌診。 • 舌尖對應到心(肺),舌中對應到脾(胃 ),舌根對應到腎,舌邊對應到肝膽。 • 藉由觀察舌質及舌苔就可以初略推得身體 的各種問題。
  • 13.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4.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5.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局部-舌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舌根處屬腎, 舌中間屬脾胃,舌兩邊屬肝膽 ,舌尖屬心肺。
  • 16.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望診-望排泄物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排泄物: • 痰、口水、嘔吐物、大便、小便 • 清稀濃稠,顏色(白黃綠),血絲‧ ‧ ‧
  • 17.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聞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聞診:聽聞(聽聲音)、嗅聞(嗅氣味) • 聽聲音:藉由聽辨病人的各種聲音,去判 斷出疾病的性質與類型。 • 主要分為:聽語言、聽呼吸、聽咳嗽、其 他病態的聲音等。 • 人體正氣的盛衰,可以由聲音的強弱來判 斷狀態。
  • 18.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語言: • 主要是分析病人的語言表達與應答能力是 否正常來判斷病人的情況。 • 可以分成:譫語、鄭聲和獨語。 • 這三種不同的聲音表現出的情形也不同。
  • 19.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譫語:表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而且聲音 高而有力,多是熱擾心神的實證。 • 鄭聲:表示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斷斷續 續,聲音低若模糊,多是虛證。 • 獨語:表示自言自語,喃喃不休,看到人 就停止,多見於癲病或鬱證等精神疾病。
  • 20.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語言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譫語:表示神志不清,胡言亂語而且聲音 高而有力,多是熱擾心神的實證。 • 鄭聲:表示神識不清,語言重複,斷斷續 續,聲音低若模糊,多是虛證。 • 獨語:表示自言自語,喃喃不休,看到人 就停止,多見於癲病或鬱證等精神疾病。
  • 21.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聞診-聽呼吸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呼吸: • 是指聽察病人的: •  呼吸快慢 •  氣息強弱粗細 •  呼吸清濁 • 等狀況,來判斷病人的情況 • 常見的問題有喘、哮、少氣、短氣等。
  • 22.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呼吸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喘:表示呼吸困難,短促急迫,嚴重的還 會張口抬肩,鼻翼煽動,不能平臥。 • 哮:表示呼吸似喘,喉嚨有痰聲。 • 少氣:就是呼吸微弱而聲音低的樣子。 • 短氣:指呼吸粗急短促,像是有東西塞著 ,常常覺得吸不到空氣,要深吸一口氣。
  • 23.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咳嗽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咳嗽: • 是指聽病人咳嗽的聲音。聲音重濁都是實 證。聲音無力都是虛證。 • 咳:就是有聲無痰。 • 嗽:就是有痰無聲。 • 咳嗽:就是有痰有聲。
  • 24.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聞診-聽其他病態的聲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聽其他病態的聲音: • 如嘔吐、噴嚏、打嗝、噯氣、太息等等。
  • 25.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問診: • 透過詢問病人或是家屬,瞭解疾病發生過 程的詳細資訊。 • 問診的內容可以分做: •  全面問診。 •  重點問診。 •  常規問診。
  • 26.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全面問診: • 就是病史探問,包含: •  基本資料、主訴、現病病史、 •  過去病史、家族病史、個人病史。 • 都有他的臨床代表的意義。 • 病人初診時才需要全面問診,以表示慎重 ,複診時只進行「重點問診」以及「常規 問診」即可。
  • 27.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基本資料: • 包含姓名生日、國藉住址、教育程度、職 業婚姻等資訊。 • 這些一方面對病人有些初步的瞭解。 • 另一方面對於地方病、職業病、傳染病、 老年病都有參考的作用。
  • 28.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主訴: • 就像是在看診時,自己告訴醫生,其最感 痛苦的症狀或是體徵。是診斷疾病的主要 參考依據。 • 瞭解主訴可以幫助初步估計疾病的範圍、 類別以及疾病的輕重緩急。
  • 29.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病史: • 瞭解病人的病史,好讓醫生能夠清楚了解 病因,去對症下藥。 • 現病病史:包含詢問病源病史、病程變化 、處理經過、併發或復發情形以及減輕與 加深因素,這些都有助於幫助了解疾病的 病因、病位以及病性。
  • 30.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過去病史: • 個人所曾罹患的重大疾病、手術、住院、 急診、生產紀錄等。這些除了可以幫助判 斷是否與本次疾病有所關聯,還可以幫忙 排除部分的病證。 • 個人病史:則是個人生活起居、飲食以及 用藥等資訊。包含了睡眠、二便、月經之 週期、過敏史、其他習性資料或習用藥物 (補藥、安眠藥等。)可幫助病人體質的 判定。
  • 31.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全面問診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家族病史: • 指直系為主的親屬中的健康情況,是否曾 經罹患何種疾病? • 在過敏對象,特別是遺傳疾病或是體質性 疾病如哮喘、中風、腫瘤,家族病史都可 以讓我們更了解病人的情況。
  • 32.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問診:(十問歌) •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 • 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 •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 參其變, • 婦人尤宜 問經期,遲速崩閉 皆可見, • 再添片語 告兒科,天花麻疹 全占驗。
  • 33.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一問寒熱: • 問病人會不會有寒熱異常的感覺。 • 目的可以辨別疾病是屬於外感還是內傷、 邪氣與正氣的強弱、邪氣屬陰或屬陽。 • 怕冷、怕風、怕熱,或是覺得身體熱燙燙 的,或是一下發冷一下發熱等等。 • 明明出大太陽, 身體卻冷的打顫。
  • 34.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二問汗: • 汗是反映身體的水分津液情形。 •  有汗無汗。 •  出汗的時間。 •  出汗的多少。 •  出汗的部位。 • 中醫都很注重。
  • 35.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三問頭身: • 讓病人提出自己的病狀。 • 會不會頭痛、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 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 • 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 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 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的 表現。
  • 36.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問便:指二便(大便、小便) • 大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 • 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是否有泡 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晚上 會不會起床上廁所好幾次。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
  • 37.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五問飲食(飲食與口味): •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也要問。 • 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的。 • 食慾的強弱,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 嘴巴裡覺得淡淡的,是腸胃有濕。 • 嘴裡苦苦的,是肝膽熱氣上溢。 • 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脾出狀況了。
  • 38.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六問胸(胸、腹): • 胸腹有沒有異常感覺,如痛、脹、滿悶。 •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 劇痛? • 痛的位置在哪?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 • 痛持續的時間多久?還是一直痛不會停?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 症下藥。
  • 39.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七聾八渴俱當辨: • 問耳目,聽力是否正常,是否口渴? • 耳目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 於實證,若是漸漸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 持續,屬於虛證。 • 眼睛容易乾澀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 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或眼屎多,則 通常屬於熱證。
  • 40.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 參其變: • 問以往病歷、病因、服藥情形。
  • 41.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婦人尤宜問經期,遲速崩閉皆可見: • ( 一 ) 問月經週期如何 ? 經量多少,有無 痛經 ? 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很多身體的 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 有肝氣不暢等問題。 ( 二 ) 問白帶多少及顏色,氣味如何 ? ( 三 ) 問受孕與分娩次數,有無流產等。
  • 42.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問診-十問歌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 • ( 一 ) 出生時是否有什麼特殊情況。 • ( 二 ) 問生長發育的評估,是否足月生產及 哺乳發育情況。 ( 三 ) 問母體健康情況。 ( 四 ) 問傳染病接觸及預防措施有沒有出過 痘疹、麻疹等等。
  • 43. 生命自救法門 四診-問診-十問歌 生命自救學院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十問歌之外的一個重要問題:問睡眠 •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 • 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合其他診 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 •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 洋的不想動,甚至很嗜睡。
  • 44.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切診:包括脈診、觸診+腹診(按診), 臨床上還是以脈診為主。。 • 脈診的演進:遍診法,三部診法,寸口診 法。 • 脈診:主要是用來判斷病人體力、體質狀 況,或是判別疾病的嚴重度,也可反應病 變的性質,辨別病位的深淺,在治療之後 還可以判別療效、決定治療方向。
  • 45.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脈診的「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 • 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外 • 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 • 伏脈四種深度。 • 反關脈。 •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 十動」。
  • 46.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以醫師左手把病患的右手,以醫師右手把病 患的左手,即食指都在靠腕關節處。
  • 47.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正常的脈象(平脈):應該是一息四至, 有胃、有神又有根。 • 有胃指的是脈象來去從容均勻。 • 有神指的是脈象和緩有力。 • 有根則是脈象沉取仍有力。 • 病脈:至今共有二十八種,若只是想瞭解 中醫,學會「六綱脈」 ,便已經很足夠。
  • 48.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常見 28 病脈是: • 浮、沉、遲、數、 • 滑、澀、 虛、實、 • 長、短、洪、微、 • 緊、緩、弦、芤(音摳 kou )、 • 革、牢、濡、 弱、 • 散、細、伏、動、 • 促、結,代、疾(一說大脈)。
  • 49.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 數、滑、澀。 •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 浮沉是指脈的深度。 • 遲數是指呼吸一次脈的跳動次數。 • 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
  • 50.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四診-切診-脈診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1。浮脈       2。沉脈     3。遲脈  4。數脈       5。滑脈     6。澀脈
  • 51.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辨證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辨證:分析病情的方法 • 氣血辨證:用氣血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臟腑辨證:用臟腑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經絡辨證:用經絡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六淫辨證:用六淫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八綱辨證:用八綱來分析病情的方法
  • 52.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八綱辨證: • 八綱:陰陽、表裡、寒熱、虛實 • 陰陽:最粗略分析病情的方法 • 裡、寒、虛 屬陰 • 表、熱、實 屬陽 • 表裡:告訴我們病位的深淺 • 寒熱:是疾病的特色表現 • 虛實:是邪氣與正氣孰勝孰負的表現
  • 53.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陰陽兩綱是其他六綱的總綱,是對表裏、 寒熱、虛實的總概括。 • 陽證表現:屬實,屬熱,機體反應呈亢奮 表現。心情煩躁、面紅身熱、氣壯聲高、 口渴喜冷飲、呼吸氣粗、便秘等為陽。 • 陰證表現:色澤晦暗為病在陰分,其病深 重,有氣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寒, 呼吸微弱、口不渴,便溏,脈遲為陰。
  • 54.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是中醫的核心觀念之一。 • 身體裡的營衛氣血、五臟六俯,都可以分 成陰陽兩邊。 • 營、血、 五臟、津液,屬於陰。 • 衛、氣、六俯,屬於陽。 • 身體感覺冷,屬於陰,身體感覺熱,屬於 陽。
  • 55.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陰陽: • 中醫的開始 • 疾病分「陰證」與「陽證」 • 「證」:症候群 • 「症」:症狀 • 「症候群」是將一堆症狀、現象歸成一群 、分成一類 • 「證」比「症」大得多
  • 56.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陰陽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陰陽與四診的對應。
  • 57.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表裡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表裡: • 主要是分析病變部位和病勢深淺的辨證方 法。 • 表證:指外感六淫從體表皮毛、口鼻入侵 所致的,病在肌膚、經絡等較淺部位的一 些證候。 • 裏證:其基本特點為臨床表現多樣,與臟 腑「機能失調」相關。
  • 58.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表裡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表證與裡證與其相關的特性
  • 59.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寒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寒熱辨證: • 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是臨床常見證型,反應 身體的陰陽盛衰。 • 寒證:指感受寒邪,機體生理活動衰減所表現的 證候。症狀有惡寒喜暖、口不渴、喜熱飲、四肢 冰冷、痰涎等分泌物清稀,小便色清量多,面色 蒼白。 • 熱證:多是感受熱邪,或是陽盛陰衰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出惡熱喜冷,口渴喜飲,面紅目赤, 煩躁不寧,吐血或血衄,小便短赤,大便秘結, 脈數。
  • 60.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八綱辨證-寒熱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寒證與熱證各自表現的性質
  • 61. 生命自救法門 八綱辨證-虛實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虛實: • 是邪正勢力強弱的表現。 •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 因此,「虛」指的是正氣虛或是身體虛,而「實 」指的是邪氣強而盛大,同時正氣尚充足。 • 虛證是正氣虛的表現,實證則是邪氣強的表現。
  • 62. 生命自救法門 八綱辨證-虛實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虛證與實證各自表現的性質
  • 63.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四診八綱,接下來呢? • 當然就是對症下藥,所以就需要尋找適合的中藥 性能的中藥來對治。 • 1. 何謂中藥性能 • 2. 藥性 - 溫、熱、寒、涼 • 3. 藥味 - 辛、甘、酸、苦、鹹 • 4. 歸經 - 藥物對身體作用的部位 • 5. 藥向 - 藥物在體內作用的趨向 • 6. 有毒無毒
  • 64.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藥物作用於機體 ( 人 ) 所發生的反應,包括溫、熱 、寒、涼。 • 《神農本草經》曰 : 療寒以熱藥 , 療熱以寒藥。 • 《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溫者清之,清者溫之。 • 就是指: • 可以治療寒症的藥物即為溫、熱性藥 • 可以治療熱性病的藥物則為涼、寒性藥 • 溫熱性藥具有助陽祛寒的作用。 • 寒涼性藥具有清熱養陰的作用。
  • 65.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依照藥性的強度,又可以分為:大熱、大寒、平 性、微溫、微寒。 • 但是也有藥材的藥性無特別明顯之寒、熱偏執, 即被歸為平性藥。
  • 66.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性: • 常見的藥材: • 溫性藥:薑、杜仲、黃耆、山藥、山楂、五味子 。 • 熱性藥:肉桂、附子、川烏、花椒、乾薑。 • 寒性藥:黃蓮、金銀花、浙貝母、知母、黃芩、 大黃。 • 涼性藥:薄荷、葛根、枇杷葉、羅漢果、桑椹、 魚腥草。 • 平性藥:茯苓、蓮子、大棗、甘草、枸杞子、百 合。
  • 67.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性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瞭解了藥性的概念後,就能理解為什麼: • 受風寒要喝薑茶, • 中暑要喝涼茶了。 • 手腳冰冷要喝黃耆當歸茶來改善。
  • 68.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就是利用味覺所分辨出的味道,根據傳統醫學理 論,味道不同功效也不同。 • 五味 ( 辛、甘、酸、苦、鹹 ) •    薑 糖 醋 酒 鹽 • 素問臟氣法時論: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 軟。 • 辛味具有發散、行氣、和血的作用。 •  例如:吃辣椒、薑時會感到發熱,甚至流汗, 加速身體的代謝及血液循環。
  • 69.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甘味具有和緩、補養作用。 •  常用於藥膳的食材,便以甘味居多。 • 酸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 •  例如:五味子可以改善流汗不止的現象。 • 苦味具有燥和瀉的作用,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 。 •   [ 瀉 ] 是以利用通便的方式排出。 •   [ 燥 ] 是以吸收發散方式,將水分排出體外。 •  例如:大黃吃了通便,黃蓮則可以去脾濕。
  • 70.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鹹味具有軟堅潤下的作用,故能散結,就是軟化 腫塊和淤積。 •   所以鹹味亦可以軟便或消除身體之硬塊。 •   例如:昆布、海藻可以改善甲狀腺腫大。 • 當藥材無法直接用味覺辨識味道時,也可以用它 的功效定其藥味。 • 如桃仁吃起來沒有特別的味道,但因為具有活血 的功效,所以歸屬於辛味。
  • 71.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藥味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藥味: • 現代植物藥學專家也發現: • 藥材之所以有不同的味道,多源自其植物化學成 分的不同。 • 因而利用孳味不同區分功效,就容易瞭解了。 • 如果特別愛吃某種特別的食物,也可以看出身體 的狀況,這個就是歸經的概念了。
  • 72.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歸經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歸經: • 指藥物對于人體某些臟腑、經絡有著特殊的作用 。如龍膽草歸膽經,說明它有治療膽的病癥的功 效;藿香能歸脾、胃二經,說明它有治療脾胃病 癥的功效。 • 歸經是古人在長期臨床實踐中認識到某種藥物對 某些臟腑、經絡的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果,總 結出來的一種用藥規律。
  • 73.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性能-歸經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歸經:最早源自《素問。宣明五氣篇》記載: •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 甘入脾。 •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勿多食辛; •        鹹走血,血病勿多食鹹; •        苦走骨,骨病勿多食苦; •        甘走肉,肉病勿多食甘; •        酸走筋,筋病勿多食酸; •        是謂五禁,勿令多食。 • 辛、甘、酸、苦、鹹五種藥味,可指引藥物作用 的部位,及所影響的疾病。
  • 74. 生命自救法門 中藥效用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 解表藥 • 2. 清熱藥 • 3. 瀉下藥 • 4. 止咳化痰藥 • 5. 芳香開竅藥 • 6. 利水滲濕藥 • 7. 固澀藥 • 8. 理血藥 • 9. 溫裏祛寒藥 • 10. 消導藥 • 11. 驅蟲藥
  • 75. 生命自救法門 參考資料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 1. 史上最簡單 白話中醫入門 •  李彩鳳 醫師 智林文化出版 • 2. 全民 e 學堂 => 中藥概論 •        => 性能與應用 •        => 命名與效用 • 3. 全民 e 學堂 => 中醫基礎理論 •        => 辨證論治 •        => 四診八綱 • 全民 e 學堂 參考網址 : • http://public.nacs.gov.tw/index.do
  • 76. 生命自救法門 生命自救學院 新竹練功點讀書會

Editor's Notes

  • #16: 利用這 個再加上方的表格,我們就可以配對出很多種情況,例如舌苔在舌 中間特別厚黃,代表脾胃有濕熱;舌苔在舌根特別厚白而滑濕,代 表腎的陽氣不足;舌尖有芒刺,代表心肺之火旺,諸如此類的。但 是,這只能放在心中,當作參考及佐證,還是要搭配另外的聞、問 、切,才能將診斷下得精準喔!   此外,要注意的是,有時候舌苔的顏色會因為吃了一些染色的 食物而變色,或是有些人喜歡刷舌苔,或是剛吃完熱呼呼的東西, 舌頭的顏色會比較紅一點,或是嘴巴無法張開等干擾因素,造成判 斷錯誤或無法判斷的情形,此時,就必須依賴其他的方法收集病情 了。
  • #17: 排泄物包括吐出來的痰或口水、嘔吐物、大小便。這些東西平 時不容易觀察到,除非是自己家人的,或是有心民眾特地拍下來拿 給醫生看,不然,排泄物的部分通常都是用問的,例如痰是清稀的 或是濃稠的,是白色還是黃色的,有沒有其他夾雜的東西,例如血 絲或食物等等。   大便是一門學間,正常的大便呈黃褐色的條狀物,像香蕉一樣, 大便囤積較久,可能就變成暗褐色或咖啡色,形狀也可能變成塊狀 或顆粒狀。若是便祕,通常是有熱,或是腸子虛弱排出較無力,而 腹瀉,則通常是寒或是濕,若腹瀉時肛門灼熱、味道很臭等等,則 可能是熱。大便色黑,多是腸胃道出血,必須趕快看醫生。 小便也是要觀察的項目之一,小便短少色深黃,是熱;小便清長量多,是 寒;小便會痛或灼熱,可能是泌尿道成染,中醫稱為「淋證」,不 是「淋病」,淋病是性傳染病,差很多的。
  • #33: 十問的白話   問寒熱感覺、汗的情況、頭身是否不舒服、大小便、飲食情況、 胸腹不適與否、有沒有耳聾耳鳴或是口渴;再來問之前生過的病;問 這次生病有沒有特殊的原因;問有沒有吃過什麼藥,思考這些藥有沒 有對病情造成影響。   女生還要問月經的表現,是否有提前延後,還是量多量少;兒科 的話要多問一些,如生產時的狀況、父母的健康、痘疹、麻疹的接種 情況等等。 一問:寒熱   問寒熱是指問病人會不會有寒熱異常的成覺。例如怕冷、怕 風、怕熱,或是覺得身體熱熱燙燙的,或是一下發冷一下發熱等等 情況。問寒熱的目的可以辨別疾病是屬於外感還是內傷、邪氣與正 氣的強弱、邪氣屬陰或屬陽。如感冒發燒,有些人是低燒,伴有 輕微的惡寒,通常代表情況不嚴重,體內的正氣較盛,而邪氣較 弱,正氣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邪氣;若是發高燒,伴有嚴重的惡 寒,那麼代表邪正兩方都很強,打得不可開交,這時,我們必須 給予適當的協助,幫助正氣擊敗邪氣。 ● 明明出大太陽, 身體卻冷的打顫。 二問:汗   中醫看流汗,分為好多種,一是「自汗」,白天時,稍稍動一 下就汗如雨下,通常是體表衛氣不能實腠理,讓汗孔大開造成的; 一是「盜汗」,指的是晚上睡著之後流汗,但醒過來後就不流了, 通常是「陰虛」的表現。再來,有些人只有頭面部出汗,可能是濕 與熱邪盤據體內,讓熱氣向上蒸發所造成;有些危急情況,像是天 氣太熱,造成熱衰竭,人有虛脫感,全身冒冷汗,皮膚蒼白,心跳 加快,這時候就該補充水分及礦物質,像是舒跑之類的,並且到陰 涼處休息。 三問:頭身   問頭身,不是問頭身的比例有多少,而是問看看會不會頭痛、 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好比頭 痛,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後頭痛連及脖子後面,是足太陽膀脫經的頭痛;偏頭痛,痛點靠近 太陽穴附近,是膽經的頭痛;前額痛,痛牽引眉心附近,是胃經的 頭痛;頭頂痛,是肝經的頭痛。知道是那條經絡,就可以繼續往那 個方向追問下去了。   此外,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 的表現之一,但也可能與腎無關,只是單純的閃到 腰或是膝蓋受到撞擊等等。 ● 不同部位的頭痛, 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四問:二便   問大小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也可以做為診斷病 情的參考。例如腹瀉,若是腹瀉通常是在清晨5~6點,大便很稀 溏,經常無緣無故的腰酸背痛,那麼腎陽虛的機率就大幅增高;若 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子絞痛,肛門有灼熱感,而且大便很 臭,就屬於熱毒積滯在體內的腹瀉;若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 子會痛,而且手腳經常是冰冷的,拉的大使水水的比較多,這種腹 瀉屬於身體裡有寒邪在中下焦的機會比較高。   要注意的是,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體重也突然下降的話,要 回趕快去看醫生,可能腸子裡長了不好的東西,需要做進一步的檢 查。   小便,要觀察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還有小便是否有 泡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還有晚上會不會起床上廁所 好幾次。好好的觀察大小便,不但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什麼 變化,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很多訊息,所以下次上廁所,不要看也不 看地沖了馬桶掉頭走掉,要多看個兩眼喔!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五問:飲食與口味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 也要問。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 的,可以知道體內是不是有熱,熱的 程度如何;問食慾好不好,可以知道 脾胃的功能好不好,或是病情有沒有 開始好轉。 有些人抱怨,嘴巴裡覺得淡淡 的,是腸胃有濕;嘴裡苦苦的,是肝 膽熱氣上溢;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 脾出狀況了。 ● 食慾的強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六問:胸腹   主要也是問胸腹部有沒有異常的感覺,如痛、脹、滿悶。胸部 裡面有心、肺、食道,外面有肌肉、肋骨、乳房組織,因此,胸部 的不舒服要仔細分辨是屬於裡面還是外面的問題,才不會一陣瞎忙 、瞎緊張喔!   腹部的不舒服,要區別的也不少,因為肚子裡裝著很多器官, 以肚擠為中心,可簡單分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四個區塊,或 是更簡單的分成上腹痛及下腹痛。有肚子痛的症狀時,要先問自己 幾個問題:「痛多久了?是突然痛起來還是已經痛好幾天了?」、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劇痛?」、「痛的位置 在哪裡?」、「有沒有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例如吃飽飯才會痛 等等」 「什麼樣的情況會加重或緩解這個痛?」、「痛持續的時間多久? 例如:痛幾分鐘就不痛,還是一直痛不會停?」這幾個問題問得越 清楚,醫生越容易快速診斷與處理。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症下藥。 七問:耳目   問耳目,可以知道肝腎、氣血的情況。懷疑肝腎或氣血虛的 問題時,通常就會再問耳目以加強診斷的可信度,但是,即便沒 有耳鳴、目昏花之類的問題,也不代表肝腎沒有問題,還是必須 參考其他診斷才行。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於實證,若是漸漸 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持續,屬於虛證。耳聾,突然發生的,伴 有其他實證或熱證的,通常比較好治療,而虛證的耳聾,包括心 腎虛、腎精不足等,通常很難治療。 眼睛,是中醫分科的專科之一,抱怨眼睛容易乾澀 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 或眼屎多,則通常屬於熱證。 ● 耳目的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八問:睡眠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 合其他診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失眠有時是其他問題引起 的,例如晚上會鼻塞不好睡,或是筋骨受傷疼痛影響睡眠等等,但 無緣無故就失眠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統計,這類型的失眠,通常 與情緒或精神上的問題有關,可能是最近遭受新的刺激或壓力,或 是有輕度的憂鬱或焦慮等等。   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本來就較淺而易醒,以中醫的想法,是 年老導致陰陽氣不相調和造成,但不代表老年人一定會失眠。老年 人失眠的絕大部分,還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比較多。「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平時要多關心家裡的阿公阿媽喔!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洋的不想動,甚至很 嗜睡。要強調的是,生長激素在晚上的 10 點半左右開始旺盛分泌, 若是家中有小朋友,想要快快長大的話,最好是 10 點就要去睡覺! 至於成人,則建議在 11 點半以前睡覺,晚上 11 點是膽經經氣旺盛的 時間,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晚上是肝臟代謝解毒的時間,為了身體 健康著想,還是不要熬夜比較好喔! ● 失眠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千萬不要小看它喔! 九問:婦科   即使女性朋友就診,不是為了婦科的問題,中醫還是會問問這 方面的情況,因為,月經是女生特有的,而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 很多身體的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有肝氣不暢等 問題。正常月經,是 28 天加減7天為一個周期,月經7天之內乾淨 是比較正常的,一般月經不會痛,但有些人會有胸部脹脹的或是下 腹輕微悶脹不舒服,算是正常的現象。   此外,除了月經,白帶(從陰道流出的分泌物)的情形,過去 懷孕生產的情形,都可以當作醫生診斷疾病的參考,因此,這些都 是醫生問診的項目之一。 十問:兒科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因為小朋友的表達通常不完整或 不正確,常常需要透過家長的觀察與描述才能知道。兒科的問診與 大人大致相同,只是要再加上生長發育的評估、出生時是否有什麼 特殊情況、有沒有出過痘疹、麻疹等等,專屬於小朋友的一些評估。 小朋友發病很快,病情變化通常也很快,所以小朋友生病了,要仔 細觀察與照顧,最好可以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問診有那麼多要問,一個病人經過望、聞、問,就要花掉十幾 二十分鐘了吧?可是看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很疑惑:「上次那個醫 生,也沒問這麼多,該不會是偷懶或是不會看病吧?」還記得扁鵲 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 」其實,有時候病 況簡單,或是醫生經驗足夠,用簡單的問診再加上望、聞、切,就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十問是很詳細沒錯,但某種程度來說, 稍嫌繁雜了些。
  • #34: 問寒熱,即是查看「八綱辨證」中的「寒熱」,是病證屬「熱證」或「寒證」的分類,對指導中醫治療是極重要,不分是「寒」或「熱」根本就不能用藥,因中醫治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現代語解釋是當診斷為「寒證」時用溫熱的藥,診為「熱證」時用寒涼的藥。不問「寒熱」,不分辨病的本質是「寒證」或「熱證」便用藥治療,輕則無療效,重則加重病況。 十問的白話   問寒熱感覺、汗的情況、頭身是否不舒服、大小便、飲食情況、 胸腹不適與否、有沒有耳聾耳鳴或是口渴;再來問之前生過的病;問 這次生病有沒有特殊的原因;問有沒有吃過什麼藥,思考這些藥有沒 有對病情造成影響。   女生還要問月經的表現,是否有提前延後,還是量多量少;兒科 的話要多問一些,如生產時的狀況、父母的健康、痘疹、麻疹的接種 情況等等。 一問:寒熱   問寒熱是指問病人會不會有寒熱異常的感覺。例如怕冷、怕 風、怕熱,或是覺得身體熱熱燙燙的,或是一下發冷一下發熱等等 情況。問寒熱的目的可以辨別疾病是屬於外感還是內傷、邪氣與正 氣的強弱、邪氣屬陰或屬陽。如感冒發燒,有些人是低燒,伴有 輕微的惡寒,通常代表情況不嚴重,體內的正氣較盛,而邪氣較 弱,正氣可以輕而易舉的打敗邪氣;若是發高燒,伴有嚴重的惡 寒,那麼代表邪正兩方都很強,打得不可開交,這時,我們必須 給予適當的協助,幫助正氣擊敗邪氣。 ● 明明出大太陽, 身體卻冷的打顫。 二問:汗   中醫看流汗,分為好多種,一是「自汗」,白天時,稍稍動一 下就汗如雨下,通常是體表衛氣不能實腠理,讓汗孔大開造成的; 一是「盜汗」,指的是晚上睡著之後流汗,但醒過來後就不流了, 通常是「陰虛」的表現。再來,有些人只有頭面部出汗,可能是濕 與熱邪盤據體內,讓熱氣向上蒸發所造成;有些危急情況,像是天 氣太熱,造成熱衰竭,人有虛脫感,全身冒冷汗,皮膚蒼白,心跳 加快,這時候就該補充水分及礦物質,像是舒跑之類的,並且到陰 涼處休息。 三問:頭身   問頭身,不是問頭身的比例有多少,而是問看看會不會頭痛、 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好比頭 痛,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後頭痛連及脖子後面,是足太陽膀脫經的頭痛;偏頭痛,痛點靠近 太陽穴附近,是膽經的頭痛;前額痛,痛牽引眉心附近,是胃經的 頭痛;頭頂痛,是肝經的頭痛。知道是那條經絡,就可以繼續往那 個方向追問下去了。   此外,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 的表現之一,但也可能與腎無關,只是單純的閃到 腰或是膝蓋受到撞擊等等。 ● 不同部位的頭痛, 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四問:二便   問大小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也可以做為診斷病 情的參考。例如腹瀉,若是腹瀉通常是在清晨5~6點,大便很稀 溏,經常無緣無故的腰酸背痛,那麼腎陽虛的機率就大幅增高;若 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子絞痛,肛門有灼熱感,而且大便很 臭,就屬於熱毒積滯在體內的腹瀉;若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 子會痛,而且手腳經常是冰冷的,拉的大使水水的比較多,這種腹 瀉屬於身體裡有寒邪在中下焦的機會比較高。   要注意的是,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體重也突然下降的話,要 回趕快去看醫生,可能腸子裡長了不好的東西,需要做進一步的檢 查。   小便,要觀察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還有小便是否有 泡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還有晚上會不會起床上廁所 好幾次。好好的觀察大小便,不但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什麼 變化,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很多訊息,所以下次上廁所,不要看也不 看地沖了馬桶掉頭走掉,要多看個兩眼喔!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五問:飲食與口味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 也要問。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 的,可以知道體內是不是有熱,熱的 程度如何;問食慾好不好,可以知道 脾胃的功能好不好,或是病情有沒有 開始好轉。 有些人抱怨,嘴巴裡覺得淡淡 的,是腸胃有濕;嘴裡苦苦的,是肝 膽熱氣上溢;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 脾出狀況了。 ● 食慾的強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六問:胸腹   主要也是問胸腹部有沒有異常的感覺,如痛、脹、滿悶。胸部 裡面有心、肺、食道,外面有肌肉、肋骨、乳房組織,因此,胸部 的不舒服要仔細分辨是屬於裡面還是外面的問題,才不會一陣瞎忙 、瞎緊張喔!   腹部的不舒服,要區別的也不少,因為肚子裡裝著很多器官, 以肚擠為中心,可簡單分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四個區塊,或 是更簡單的分成上腹痛及下腹痛。有肚子痛的症狀時,要先問自己 幾個問題:「痛多久了?是突然痛起來還是已經痛好幾天了?」、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劇痛?」、「痛的位置 在哪裡?」、「有沒有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例如吃飽飯才會痛 等等」 「什麼樣的情況會加重或緩解這個痛?」、「痛持續的時間多久? 例如:痛幾分鐘就不痛,還是一直痛不會停?」這幾個問題問得越 清楚,醫生越容易快速診斷與處理。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症下藥。 七問:耳目   問耳目,可以知道肝腎、氣血的情況。懷疑肝腎或氣血虛的 問題時,通常就會再問耳目以加強診斷的可信度,但是,即便沒 有耳鳴、目昏花之類的問題,也不代表肝腎沒有問題,還是必須 參考其他診斷才行。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於實證,若是漸漸 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持續,屬於虛證。耳聾,突然發生的,伴 有其他實證或熱證的,通常比較好治療,而虛證的耳聾,包括心 腎虛、腎精不足等,通常很難治療。 眼睛,是中醫分科的專科之一,抱怨眼睛容易乾澀 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 或眼屎多,則通常屬於熱證。 ● 耳目的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八問:睡眠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 合其他診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失眠有時是其他問題引起 的,例如晚上會鼻塞不好睡,或是筋骨受傷疼痛影響睡眠等等,但 無緣無故就失眠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統計,這類型的失眠,通常 與情緒或精神上的問題有關,可能是最近遭受新的刺激或壓力,或 是有輕度的憂鬱或焦慮等等。   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本來就較淺而易醒,以中醫的想法,是 年老導致陰陽氣不相調和造成,但不代表老年人一定會失眠。老年 人失眠的絕大部分,還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比較多。「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平時要多關心家裡的阿公阿媽喔!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洋的不想動,甚至很 嗜睡。要強調的是,生長激素在晚上的 10 點半左右開始旺盛分泌, 若是家中有小朋友,想要快快長大的話,最好是 10 點就要去睡覺! 至於成人,則建議在 11 點半以前睡覺,晚上 11 點是膽經經氣旺盛的 時間,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晚上是肝臟代謝解毒的時間,為了身體 健康著想,還是不要熬夜比較好喔! ● 失眠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千萬不要小看它喔! 九問:婦科   即使女性朋友就診,不是為了婦科的問題,中醫還是會問問這 方面的情況,因為,月經是女生特有的,而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 很多身體的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有肝氣不暢等 問題。正常月經,是 28 天加減7天為一個周期,月經7天之內乾淨 是比較正常的,一般月經不會痛,但有些人會有胸部脹脹的或是下 腹輕微悶脹不舒服,算是正常的現象。   此外,除了月經,白帶(從陰道流出的分泌物)的情形,過去 懷孕生產的情形,都可以當作醫生診斷疾病的參考,因此,這些都 是醫生問診的項目之一。 十問:兒科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因為小朋友的表達通常不完整或 不正確,常常需要透過家長的觀察與描述才能知道。兒科的問診與 大人大致相同,只是要再加上生長發育的評估、出生時是否有什麼 特殊情況、有沒有出過痘疹、麻疹等等,專屬於小朋友的一些評估。 小朋友發病很快,病情變化通常也很快,所以小朋友生病了,要仔 細觀察與照顧,最好可以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問診有那麼多要問,一個病人經過望、聞、問,就要花掉十幾 二十分鐘了吧?可是看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很疑惑:「上次那個醫 生,也沒問這麼多,該不會是偷懶或是不會看病吧?」還記得扁鵲 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 」其實,有時候病 況簡單,或是醫生經驗足夠,用簡單的問診再加上望、聞、切,就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十問是很詳細沒錯,但某種程度來說, 稍嫌繁雜了些。
  • #35: 汗是反映身體的水分津液情形,有汗無汗、出汗的時間、多少、部位等,中醫都很注重 二問:汗   中醫看流汗,分為好多種,一是「自汗」,白天時,稍稍動一 下就汗如雨下,通常是體表衛氣不能實腠理,讓汗孔大開造成的; 一是「盜汗」,指的是晚上睡著之後流汗,但醒過來後就不流了, 通常是「陰虛」的表現。再來,有些人只有頭面部出汗,可能是濕 與熱邪盤據體內,讓熱氣向上蒸發所造成;有些危急情況,像是天 氣太熱,造成熱衰竭,人有虛脫感,全身冒冷汗,皮膚蒼白,心跳 加快,這時候就該補充水分及礦物質,像是舒跑之類的,並且到陰 涼處休息。 三問:頭身   問頭身,不是問頭身的比例有多少,而是問看看會不會頭痛、 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好比頭 痛,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後頭痛連及脖子後面,是足太陽膀脫經的頭痛;偏頭痛,痛點靠近 太陽穴附近,是膽經的頭痛;前額痛,痛牽引眉心附近,是胃經的 頭痛;頭頂痛,是肝經的頭痛。知道是那條經絡,就可以繼續往那 個方向追問下去了。   此外,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 的表現之一,但也可能與腎無關,只是單純的閃到 腰或是膝蓋受到撞擊等等。 ● 不同部位的頭痛, 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四問:二便   問大小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也可以做為診斷病 情的參考。例如腹瀉,若是腹瀉通常是在清晨5~6點,大便很稀 溏,經常無緣無故的腰酸背痛,那麼腎陽虛的機率就大幅增高;若 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子絞痛,肛門有灼熱感,而且大便很 臭,就屬於熱毒積滯在體內的腹瀉;若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 子會痛,而且手腳經常是冰冷的,拉的大使水水的比較多,這種腹 瀉屬於身體裡有寒邪在中下焦的機會比較高。   要注意的是,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體重也突然下降的話,要 回趕快去看醫生,可能腸子裡長了不好的東西,需要做進一步的檢 查。   小便,要觀察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還有小便是否有 泡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還有晚上會不會起床上廁所 好幾次。好好的觀察大小便,不但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什麼 變化,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很多訊息,所以下次上廁所,不要看也不 看地沖了馬桶掉頭走掉,要多看個兩眼喔!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五問:飲食與口味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 也要問。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 的,可以知道體內是不是有熱,熱的 程度如何;問食慾好不好,可以知道 脾胃的功能好不好,或是病情有沒有 開始好轉。 有些人抱怨,嘴巴裡覺得淡淡 的,是腸胃有濕;嘴裡苦苦的,是肝 膽熱氣上溢;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 脾出狀況了。 ● 食慾的強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六問:胸腹   主要也是問胸腹部有沒有異常的感覺,如痛、脹、滿悶。胸部 裡面有心、肺、食道,外面有肌肉、肋骨、乳房組織,因此,胸部 的不舒服要仔細分辨是屬於裡面還是外面的問題,才不會一陣瞎忙 、瞎緊張喔!   腹部的不舒服,要區別的也不少,因為肚子裡裝著很多器官, 以肚擠為中心,可簡單分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四個區塊,或 是更簡單的分成上腹痛及下腹痛。有肚子痛的症狀時,要先問自己 幾個問題:「痛多久了?是突然痛起來還是已經痛好幾天了?」、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劇痛?」、「痛的位置 在哪裡?」、「有沒有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例如吃飽飯才會痛 等等」 「什麼樣的情況會加重或緩解這個痛?」、「痛持續的時間多久? 例如:痛幾分鐘就不痛,還是一直痛不會停?」這幾個問題問得越 清楚,醫生越容易快速診斷與處理。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症下藥。 七問:耳目   問耳目,可以知道肝腎、氣血的情況。懷疑肝腎或氣血虛的 問題時,通常就會再問耳目以加強診斷的可信度,但是,即便沒 有耳鳴、目昏花之類的問題,也不代表肝腎沒有問題,還是必須 參考其他診斷才行。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於實證,若是漸漸 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持續,屬於虛證。耳聾,突然發生的,伴 有其他實證或熱證的,通常比較好治療,而虛證的耳聾,包括心 腎虛、腎精不足等,通常很難治療。 眼睛,是中醫分科的專科之一,抱怨眼睛容易乾澀 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 或眼屎多,則通常屬於熱證。 ● 耳目的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八問:睡眠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 合其他診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失眠有時是其他問題引起 的,例如晚上會鼻塞不好睡,或是筋骨受傷疼痛影響睡眠等等,但 無緣無故就失眠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統計,這類型的失眠,通常 與情緒或精神上的問題有關,可能是最近遭受新的刺激或壓力,或 是有輕度的憂鬱或焦慮等等。   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本來就較淺而易醒,以中醫的想法,是 年老導致陰陽氣不相調和造成,但不代表老年人一定會失眠。老年 人失眠的絕大部分,還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比較多。「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平時要多關心家裡的阿公阿媽喔!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洋的不想動,甚至很 嗜睡。要強調的是,生長激素在晚上的 10 點半左右開始旺盛分泌, 若是家中有小朋友,想要快快長大的話,最好是 10 點就要去睡覺! 至於成人,則建議在 11 點半以前睡覺,晚上 11 點是膽經經氣旺盛的 時間,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晚上是肝臟代謝解毒的時間,為了身體 健康著想,還是不要熬夜比較好喔! ● 失眠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千萬不要小看它喔! 九問:婦科   即使女性朋友就診,不是為了婦科的問題,中醫還是會問問這 方面的情況,因為,月經是女生特有的,而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 很多身體的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有肝氣不暢等 問題。正常月經,是 28 天加減7天為一個周期,月經7天之內乾淨 是比較正常的,一般月經不會痛,但有些人會有胸部脹脹的或是下 腹輕微悶脹不舒服,算是正常的現象。   此外,除了月經,白帶(從陰道流出的分泌物)的情形,過去 懷孕生產的情形,都可以當作醫生診斷疾病的參考,因此,這些都 是醫生問診的項目之一。 十問:兒科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因為小朋友的表達通常不完整或 不正確,常常需要透過家長的觀察與描述才能知道。兒科的問診與 大人大致相同,只是要再加上生長發育的評估、出生時是否有什麼 特殊情況、有沒有出過痘疹、麻疹等等,專屬於小朋友的一些評估。 小朋友發病很快,病情變化通常也很快,所以小朋友生病了,要仔 細觀察與照顧,最好可以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問診有那麼多要問,一個病人經過望、聞、問,就要花掉十幾 二十分鐘了吧?可是看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很疑惑:「上次那個醫 生,也沒問這麼多,該不會是偷懶或是不會看病吧?」還記得扁鵲 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 」其實,有時候病 況簡單,或是醫生經驗足夠,用簡單的問診再加上望、聞、切,就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十問是很詳細沒錯,但某種程度來說, 稍嫌繁雜了些。
  • #36: 問頭、身和胸,可說是查看全身有無不適,是個開放式的問題( Open question ),讓病人提出自己的病狀。 三問:頭身   問頭身,不是問頭身的比例有多少,而是問看看會不會頭痛、 頭暈,或是全身酸痛、關節疼痛、腰酸背痛 .... 等不舒服。好比頭 痛,頭是諸陽之會,不同部位的頭痛,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後頭痛連及脖子後面,是足太陽膀脫經的頭痛;偏頭痛,痛點靠近 太陽穴附近,是膽經的頭痛;前額痛,痛牽引眉心附近,是胃經的 頭痛;頭頂痛,是肝經的頭痛。知道是那條經絡,就可以繼續往那 個方向追問下去了。   此外,腰及膝蓋是腎的代表,腰酸膝軟是腎虛 的表現之一,但也可能與腎無關,只是單純的閃到 腰或是膝蓋受到撞擊等等。 ● 不同部位的頭痛, 可能代表不同經絡的問題。
  • #37: 問飲食和大小二便,是查問病人的腸胃、腎臟和肝的功能。 四問:二便   問大小便的形、色、量、質、氣昧、頻率,也可以做為診斷病 情的參考。例如腹瀉,若是腹瀉通常是在清晨5~6點,大便很稀 溏,經常無緣無故的腰酸背痛,那麼腎陽虛的機率就大幅增高;若 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子絞痛,肛門有灼熱感,而且大便很 臭,就屬於熱毒積滯在體內的腹瀉;若是一日腹瀉數次,大便時肚 子會痛,而且手腳經常是冰冷的,拉的大使水水的比較多,這種腹 瀉屬於身體裡有寒邪在中下焦的機會比較高。   要注意的是,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體重也突然下降的話,要 回趕快去看醫生,可能腸子裡長了不好的東西,需要做進一步的檢 查。   小便,要觀察小便的顏色、量、頻率、味道,還有小便是否有 泡泡,是否會禁不住小便而尿濕褲子,還有晚上會不會起床上廁所 好幾次。好好的觀察大小便,不但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有什麼 變化,也可以提供給醫生很多訊息,所以下次上廁所,不要看也不 看地沖了馬桶掉頭走掉,要多看個兩眼喔! ● 隨時留意二便的狀態,可以及早發現病情。
  • #38: 五問:飲食與口味 不僅拉出來的要問,吃進嘴巴的 也要問。問口渴不渴、喜不喜歡喝熱 的,可以知道體內是不是有熱,熱的 程度如何;問食慾好不好,可以知道 脾胃的功能好不好,或是病情有沒有 開始好轉。 有些人抱怨,嘴巴裡覺得淡淡 的,是腸胃有濕;嘴裡苦苦的,是肝 膽熱氣上溢;嘴巴裡甜甜的,可能是 脾出狀況了。 ● 食慾的強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健康與否。
  • #39: 六問:胸腹   主要也是問胸腹部有沒有異常的感覺,如痛、脹、滿悶。胸部 裡面有心、肺、食道,外面有肌肉、肋骨、乳房組織,因此,胸部 的不舒服要仔細分辨是屬於裡面還是外面的問題,才不會一陣瞎忙 、瞎緊張喔!   腹部的不舒服,要區別的也不少,因為肚子裡裝著很多器官, 以肚擠為中心,可簡單分為右上、左上、右下、左下四個區塊,或 是更簡單的分成上腹痛及下腹痛。有肚子痛的症狀時,要先問自己 幾個問題:「痛多久了?是突然痛起來還是已經痛好幾天了?」、 「痛的表現,是鈍痛、刺痛、絞痛、悶痛、劇痛?」、「痛的位置 在哪裡?」、「有沒有什麼情況會引起這個痛?例如吃飽飯才會痛 等等」 「什麼樣的情況會加重或緩解這個痛?」、「痛持續的時間多久? 例如:痛幾分鐘就不痛,還是一直痛不會停?」這幾個問題問得越 清楚,醫生越容易快速診斷與處理。 ● 胸腹的不適,越清楚的告知醫生,越能對症下藥。
  • #40: 耳聾反映腦腎的功能,渴代表身體津液情形。 七問:耳目   問耳目,可以知道肝腎、氣血的情況。懷疑肝腎或氣血虛的 問題時,通常就會再問耳目以加強診斷的可信度,但是,即便沒 有耳鳴、目昏花之類的問題,也不代表肝腎沒有問題,還是必須 參考其他診斷才行。 耳鳴,若是突然發生,而且聲音大者,屬於實證,若是漸漸 發生,而且聲音細小但持續,屬於虛證。耳聾,突然發生的,伴 有其他實證或熱證的,通常比較好治療,而虛證的耳聾,包括心 腎虛、腎精不足等,通常很難治療。 眼睛,是中醫分科的專科之一,抱怨眼睛容易乾澀 或疲勞、視物不清等等,通常屬於虛證,眼睛乾澀紅痛 或眼屎多,則通常屬於熱證。 ● 耳目的健康與否, 與肝腎、氣血息息相關。
  • #42: 九問:婦科   即使女性朋友就診,不是為了婦科的問題,中醫還是會問問這 方面的情況,因為,月經是女生特有的,而每個月的月經,透露出 很多身體的祕密,例如,是不是有虛、淤、熱,還是有肝氣不暢等 問題。正常月經,是 28 天加減7天為一個周期,月經7天之內乾淨 是比較正常的,一般月經不會痛,但有些人會有胸部脹脹的或是下 腹輕微悶脹不舒服,算是正常的現象。   此外,除了月經,白帶(從陰道流出的分泌物)的情形,過去 懷孕生產的情形,都可以當作醫生診斷疾病的參考,因此,這些都 是醫生問診的項目之一。 十問:兒科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因為小朋友的表達通常不完整或 不正確,常常需要透過家長的觀察與描述才能知道。兒科的問診與 大人大致相同,只是要再加上生長發育的評估、出生時是否有什麼 特殊情況、有沒有出過痘疹、麻疹等等,專屬於小朋友的一些評估。 小朋友發病很快,病情變化通常也很快,所以小朋友生病了,要仔 細觀察與照顧,最好可以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問診有那麼多要問,一個病人經過望、聞、問,就要花掉十幾 二十分鐘了吧?可是看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很疑惑:「上次那個醫 生,也沒問這麼多,該不會是偷懶或是不會看病吧?」還記得扁鵲 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 」其實,有時候病 況簡單,或是醫生經驗足夠,用簡單的問診再加上望、聞、切,就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十問是很詳細沒錯,但某種程度來說, 稍嫌繁雜了些。
  • #43: 十問:兒科   兒科,古時候又稱「啞科」。因為小朋友的表達通常不完整或 不正確,常常需要透過家長的觀察與描述才能知道。兒科的問診與 大人大致相同,只是要再加上生長發育的評估、出生時是否有什麼 特殊情況、有沒有出過痘疹、麻疹等等,專屬於小朋友的一些評估。 小朋友發病很快,病情變化通常也很快,所以小朋友生病了,要仔 細觀察與照顧,最好可以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問診有那麼多要問,一個病人經過望、聞、問,就要花掉十幾 二十分鐘了吧?可是看過中醫的人,可能會很疑惑:「上次那個醫 生,也沒問這麼多,該不會是偷懶或是不會看病吧?」還記得扁鵲 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 .... 」其實,有時候病 況簡單,或是醫生經驗足夠,用簡單的問診再加上望、聞、切,就 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所以,十問是很詳細沒錯,但某種程度來說, 稍嫌繁雜了些。
  • #44: 八問:睡眠   睡眠問題,包括失眠與嗜睡。失眠本身就是一個疾病,需要配 合其他診斷,才能判定是屬於哪種失眠。失眠有時是其他問題引起 的,例如晚上會鼻塞不好睡,或是筋骨受傷疼痛影響睡眠等等,但 無緣無故就失眠的人也不在少數。根據統計,這類型的失眠,通常 與情緒或精神上的問題有關,可能是最近遭受新的刺激或壓力,或 是有輕度的憂鬱或焦慮等等。   此外,老年人的睡眠,本來就較淺而易醒,以中醫的想法,是 年老導致陰陽氣不相調和造成,但不代表老年人一定會失眠。老年 人失眠的絕大部分,還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比較多。「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平時要多關心家裡的阿公阿媽喔!   嗜睡,通常是虛證,陽氣不足,人就懶洋洋的不想動,甚至很 嗜睡。要強調的是,生長激素在晚上的 10 點半左右開始旺盛分泌, 若是家中有小朋友,想要快快長大的話,最好是 10 點就要去睡覺! 至於成人,則建議在 11 點半以前睡覺,晚上 11 點是膽經經氣旺盛的 時間,用現代醫學的講法,晚上是肝臟代謝解毒的時間,為了身體 健康著想,還是不要熬夜比較好喔! ● 失眠也是身體的警訊之一,千萬不要小看它喔!
  • #45: 四診-切診   切診,是指把脈再加上按診。按診,就是醫生為了驗查等特殊 的目的, 對病人進行叩壓腹部、按壓足背等動作。   把脈是中醫的特色,很多人看中醫,一進診間,手一伸,便問 醫生他是哪裡有問題。中醫脈診,很多時候都被神話了,把脈是探 查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並不是無敵的,單靠把脈來看病,就像閉著 眼睛摸恐怖箱,或許靠經驗可以猜出恐怖箱裡是什麼,但陰溝裡翻 船的還是比較多。 脈診   回到正題,為什麼摸摸兩手的橈動脈,可以知道身體有沒有病 變?不就是血管?不就是脈搏?能變出什麼把戲?這又是另一個精 采的故事了。   話說,春秋時代,大約是內經成書的時代,那時候把脈,是「 遍診法」,把的是全身摸得到的動脈,像是身體上部的太陽穴處動 脈、耳前的動脈、兩頰的動脈;中部手的橈動脈、尺動脈、虎口處 動脈;下部足踝和腳背交接處的動脈、內踝後側的動脈、膝蓋內側 動脈。摸透全身的動脈,來觀察相對應部位的氣血變化及病情進展 ,與現在的把脈法大不相同。而那時候的醫生,都是神人級的,也 不強調把脈,幾乎是用望診就可以治病。   戰國時代的醫聖張仲景,簡化內經的「遍診法」為「三部診法 」,診身體上部的人迎(頸側動脈)、中部的寸口(撓動脈)、下 部的趺陽(足背動脈),以觀察胃氣(後天之氣)與十二經脈之氣。   扁鵲 ' 是第一個開始強調把脈的醫生,他曾說,他看病都是經 由切脈來探查疾病的。扁鵲在他的著作中,介紹了另一種把脈的方 法一「寸口診法」,他把脈不摸遍全身,而是只把兩手的脈(繞動 脈),來探查五臟六肺的病變。這個方法實在方便許多,經由漢朝 王叔和的推廣和補充,後代醫家便沿用成習,成為現在這種把脈的 形式。   根據扁鵲的想法,雙手撓動脈的部分,是屬於肺經,「肺朝百 脈」,脾胃吸收運化的水穀之氣,必須先送到肺,之後才會送到全 身,而且身上的血管都會通過肺,再到全身,因此,五臟六肺的病 變、體內氣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肺經上表現出來。每個人的氣血盛 衰狀況不同,雖然都是撓動脈,但把起來的脈偏偏就是不相同,原 156 來,脈裡變化的乾坤戲法,是氣血。   後世診脈大多遵照寸口診法,雖偶有異議或獨創的方法,但沒 有經過臨床驗證之前,還是用老方法吧!  寸口診法,是將手腕靠近大拇指這一側(橈側)的動脈,由上 而下分成「寸」、「關」、「尺」三部分。定位的方法是,在大拇 指這一側的手臂上,靠近手腕附近,有一個突起的骨頭,稱作「橈 骨莖突」,橈骨莖突這裡的脈搏,定為關,關的上面,靠近大拇指 的部分,定為寸,關的下面,定為尺,左右兩手都是這樣。   然而左右兩手的寸、關、尺,各代表著不同的臟俯:右手寸、 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命門),左手寸、關、尺分別代表心 、肝、腎。扁鵲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明確交代這樣的位置分配,只 說了輕輕按的脈是心肺,稍加一點力按的脈是脾,再用力按是肝腎 。這種分配藏俯位置的方法,是王叔和獨創的,可能是他精通脈診 所得到的經驗。 l57 把脈的方法   把脈要怎麼把才能準確呢?內經裡有提到,某天,黃帝問岐 伯「診脈要如何診呢?」岐伯說:「診脈,經常都是早上剛起床 的時候診,剛起床尚未開始活動,也還沒有吃東西,身體處於最自 然的狀態,病脈才能顯現出來。」但是,這是理想狀態,可能只有 皇帝可以有這種待遇,一早起來就有醫生在旁邊準備好要診脈。因 此,後世對於診脈的時間,稍稍作了修正,認為不一定要在剛起床 的時間,只要把脈前,病人能平心靜氣的休息一下,讓體內陰陽氣 血稍稍平復一下,再開始把脈,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脈象。當 然,幫別人把脈的醫生,也必須平心靜氣,專心地把脈,才能查覺 到細微的變化。   把脈,用的是最敏感的指尖,有時會用指腹來感覺脈的粗 細。先將中指搭在定位點-關,然後再將食指放在寸,無名指放 在尺,同時感受寸關尺的脈象。初學者可以先單按寸部,次診關 部,再診尺部,例如診寸部時,先微微提起中指及無名指,只用食 指按在寸部,感受寸部的脈。 此外,手臂擺放的方式也 有講究,不管是坐姿或臥姿, 必須正坐或正臥,將手臂及 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不低不 高,也不要扭轉或壓到手臂或 手腕, 這樣才能把到正確的 脈。 ● 手臂及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 這樣醫生才能把到正確的脈。 158 「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 外,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剛把脈時,手先輕輕放在脈上,感 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有的話,這個脈便是「浮脈」,沒有的話 ,再稍加一點力,感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大部分的人,在此時 都會把到脈,這個脈便是「中脈」,沒有的話,再用力一點壓,用 力的力道好像快壓到骨頭了,感覺看看, 若有脈, 便是「沉脈」。 要是再摸不到呢?先檢查一下病人手擺的姿勢正不正確,醫生把脈 的定位是不是錯誤,重新仔細感受一下。有時,脈實在太沉而細小 了,必須很用力壓才能得到,叫作「伏脈」。有些病人的脈管天生 不同於常人,長在其他地方,稱作「反關脈」,這種情況就另當別 論了。   力道要如何拿捏呢?這需要經驗,一般而吉,浮部脈就是手搭 上去,一點點力都不要出;中部脈是手指稍稍用力,此時指甲床的 前端會因按壓而稍稍變淺色;沉部脈則是再用力,指甲床的前端則 因用力按壓而變成白色。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十動」。把脈感覺到 脈搏跳動後,要等到脈搏跳五十下,才可以結束,因為我們要用肺 經的脈動觀察五臟六師的狀況,就必須用夠久的時間,才不會有所 遺漏,並且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心跳是否規律。 159 脈象   現在,了解把脈的基本概念後,到底手指底下感覺到是什 麼?怎樣的脈是病脈?代表什麼問題?這是中醫脈診裡最難學習 的部分,中醫有俗語:「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書上描述脈象 描述的很生動,但是把起來的感覺卻很難肯定。把脈是用手指把 過一雙又一雙手磨練出來的技巧,因此,扁鵲才說:「切而知之 為之巧。」 學會把病脈之前, 要先會把「平脈」,也就是正常人的脈。 正常人的脈,會因為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稍稍受到影響,例如春 夏的脈,會比較大而浮一點,秋冬的脈,會比較小而沉一點。不 同人的平脈,也有些許差異,例如胖胖的人,脈本來就會沉一 點;瘦人,脈本來就會浮一點;老年人的脈,流動本來就會比較 差一點;小朋友的脈,本來就會比較快而強一些。這些差異,都 是正常的表現,不算病態。   那到底怎樣的脈是正常的脈?正常的脈,具備三個條件 : 胃、神、根。 1、胃:是胃氣之意。脈不浮不沉,不急不徐,從容和緩,節律 一致,就是有胃氣的脈。胃氣,可說是脾胃之氣,有胃氣代表後 天之本沒有問題的意思。 2、神:是神氣之意。一個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就是有神氣。而 脈把上去柔和、和緩但有力,便是有神氣的脈。有神氣代表心沒 有問題。 3、根:有根,是指尺脈沉取時有力。尺脈一般會比寸、關沉一 些,屬於正常,但尺脈沉取時,若沒有把到或很細弱,代表脈沒 l60 有根。樹木沒有根會枯死,而脈象沒有根,代表先天之本--腎有 嚴重的問題,腎中的元氣已枯竭,才會造成無根的脈。在病情嚴重 時,把到無根之脈,在古代等於是宣判死刑一樣,是很緊急的情 況。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46: 四診-切診   切診,是指把脈再加上按診。按診,就是醫生為了驗查等特殊 的目的, 對病人進行叩壓腹部、按壓足背等動作。   把脈是中醫的特色,很多人看中醫,一進診間,手一伸,便問 醫生他是哪裡有問題。中醫脈診,很多時候都被神話了,把脈是探 查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並不是無敵的,單靠把脈來看病,就像閉著 眼睛摸恐怖箱,或許靠經驗可以猜出恐怖箱裡是什麼,但陰溝裡翻 船的還是比較多。 脈診   回到正題,為什麼摸摸兩手的橈動脈,可以知道身體有沒有病 變?不就是血管?不就是脈搏?能變出什麼把戲?這又是另一個精 采的故事了。   話說,春秋時代,大約是內經成書的時代,那時候把脈,是「 遍診法」,把的是全身摸得到的動脈,像是身體上部的太陽穴處動 脈、耳前的動脈、兩頰的動脈;中部手的橈動脈、尺動脈、虎口處 動脈;下部足踝和腳背交接處的動脈、內踝後側的動脈、膝蓋內側 動脈。摸透全身的動脈,來觀察相對應部位的氣血變化及病情進展 ,與現在的把脈法大不相同。而那時候的醫生,都是神人級的,也 不強調把脈,幾乎是用望診就可以治病。   戰國時代的醫聖張仲景,簡化內經的「遍診法」為「三部診法 」,診身體上部的人迎(頸側動脈)、中部的寸口(撓動脈)、下 部的趺陽(足背動脈),以觀察胃氣(後天之氣)與十二經脈之氣。   扁鵲 ' 是第一個開始強調把脈的醫生,他曾說,他看病都是經 由切脈來探查疾病的。扁鵲在他的著作中,介紹了另一種把脈的方 法一「寸口診法」,他把脈不摸遍全身,而是只把兩手的脈(繞動 脈),來探查五臟六肺的病變。這個方法實在方便許多,經由漢朝 王叔和的推廣和補充,後代醫家便沿用成習,成為現在這種把脈的 形式。   根據扁鵲的想法,雙手撓動脈的部分,是屬於肺經,「肺朝百 脈」,脾胃吸收運化的水穀之氣,必須先送到肺,之後才會送到全 身,而且身上的血管都會通過肺,再到全身,因此,五臟六肺的病 變、體內氣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肺經上表現出來。每個人的氣血盛 衰狀況不同,雖然都是撓動脈,但把起來的脈偏偏就是不相同,原 156 來,脈裡變化的乾坤戲法,是氣血。   後世診脈大多遵照寸口診法,雖偶有異議或獨創的方法,但沒 有經過臨床驗證之前,還是用老方法吧!  寸口診法,是將手腕靠近大拇指這一側(橈側)的動脈,由上 而下分成「寸」、「關」、「尺」三部分。定位的方法是,在大拇 指這一側的手臂上,靠近手腕附近,有一個突起的骨頭,稱作「橈 骨莖突」,橈骨莖突這裡的脈搏,定為關,關的上面,靠近大拇指 的部分,定為寸,關的下面,定為尺,左右兩手都是這樣。   然而左右兩手的寸、關、尺,各代表著不同的臟俯:右手寸、 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命門),左手寸、關、尺分別代表心 、肝、腎。扁鵲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明確交代這樣的位置分配,只 說了輕輕按的脈是心肺,稍加一點力按的脈是脾,再用力按是肝腎 。這種分配藏俯位置的方法,是王叔和獨創的,可能是他精通脈診 所得到的經驗。 l57 把脈的方法   把脈要怎麼把才能準確呢?內經裡有提到,某天,黃帝問岐 伯「診脈要如何診呢?」岐伯說:「診脈,經常都是早上剛起床 的時候診,剛起床尚未開始活動,也還沒有吃東西,身體處於最自 然的狀態,病脈才能顯現出來。」但是,這是理想狀態,可能只有 皇帝可以有這種待遇,一早起來就有醫生在旁邊準備好要診脈。因 此,後世對於診脈的時間,稍稍作了修正,認為不一定要在剛起床 的時間,只要把脈前,病人能平心靜氣的休息一下,讓體內陰陽氣 血稍稍平復一下,再開始把脈,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脈象。當 然,幫別人把脈的醫生,也必須平心靜氣,專心地把脈,才能查覺 到細微的變化。   把脈,用的是最敏感的指尖,有時會用指腹來感覺脈的粗 細。先將中指搭在定位點-關,然後再將食指放在寸,無名指放 在尺,同時感受寸關尺的脈象。初學者可以先單按寸部,次診關 部,再診尺部,例如診寸部時,先微微提起中指及無名指,只用食 指按在寸部,感受寸部的脈。 此外,手臂擺放的方式也 有講究,不管是坐姿或臥姿, 必須正坐或正臥,將手臂及 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不低不 高,也不要扭轉或壓到手臂或 手腕, 這樣才能把到正確的 脈。 ● 手臂及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 這樣醫生才能把到正確的脈。 158 「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 外,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剛把脈時,手先輕輕放在脈上,感 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有的話,這個脈便是「浮脈」,沒有的話 ,再稍加一點力,感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大部分的人,在此時 都會把到脈,這個脈便是「中脈」,沒有的話,再用力一點壓,用 力的力道好像快壓到骨頭了,感覺看看, 若有脈, 便是「沉脈」。 要是再摸不到呢?先檢查一下病人手擺的姿勢正不正確,醫生把脈 的定位是不是錯誤,重新仔細感受一下。有時,脈實在太沉而細小 了,必須很用力壓才能得到,叫作「伏脈」。有些病人的脈管天生 不同於常人,長在其他地方,稱作「反關脈」,這種情況就另當別 論了。   力道要如何拿捏呢?這需要經驗,一般而吉,浮部脈就是手搭 上去,一點點力都不要出;中部脈是手指稍稍用力,此時指甲床的 前端會因按壓而稍稍變淺色;沉部脈則是再用力,指甲床的前端則 因用力按壓而變成白色。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十動」。把脈感覺到 脈搏跳動後,要等到脈搏跳五十下,才可以結束,因為我們要用肺 經的脈動觀察五臟六師的狀況,就必須用夠久的時間,才不會有所 遺漏,並且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心跳是否規律。 159 脈象   現在,了解把脈的基本概念後,到底手指底下感覺到是什 麼?怎樣的脈是病脈?代表什麼問題?這是中醫脈診裡最難學習 的部分,中醫有俗語:「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書上描述脈象 描述的很生動,但是把起來的感覺卻很難肯定。把脈是用手指把 過一雙又一雙手磨練出來的技巧,因此,扁鵲才說:「切而知之 為之巧。」 學會把病脈之前, 要先會把「平脈」,也就是正常人的脈。 正常人的脈,會因為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稍稍受到影響,例如春 夏的脈,會比較大而浮一點,秋冬的脈,會比較小而沉一點。不 同人的平脈,也有些許差異,例如胖胖的人,脈本來就會沉一 點;瘦人,脈本來就會浮一點;老年人的脈,流動本來就會比較 差一點;小朋友的脈,本來就會比較快而強一些。這些差異,都 是正常的表現,不算病態。   那到底怎樣的脈是正常的脈?正常的脈,具備三個條件 : 胃、神、根。 1、胃:是胃氣之意。脈不浮不沉,不急不徐,從容和緩,節律 一致,就是有胃氣的脈。胃氣,可說是脾胃之氣,有胃氣代表後 天之本沒有問題的意思。 2、神:是神氣之意。一個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就是有神氣。而 脈把上去柔和、和緩但有力,便是有神氣的脈。有神氣代表心沒 有問題。 3、根:有根,是指尺脈沉取時有力。尺脈一般會比寸、關沉一 些,屬於正常,但尺脈沉取時,若沒有把到或很細弱,代表脈沒 l60 有根。樹木沒有根會枯死,而脈象沒有根,代表先天之本--腎有 嚴重的問題,腎中的元氣已枯竭,才會造成無根的脈。在病情嚴重 時,把到無根之脈,在古代等於是宣判死刑一樣,是很緊急的情 況。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47: 脈診   根據扁鵲的想法,雙手撓動脈的部分,是屬於肺經,「肺朝百 脈」,脾胃吸收運化的水穀之氣,必須先送到肺,之後才會送到全 身,而且身上的血管都會通過肺,再到全身,因此,五臟六肺的病 變、體內氣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肺經上表現出來。每個人的氣血盛 衰狀況不同,雖然都是撓動脈,但把起來的脈偏偏就是不相同,原 來,脈裡變化的乾坤戲法,是氣血。   後世診脈大多遵照寸口診法,雖偶有異議或獨創的方法,但沒 有經過臨床驗證之前,還是用老方法吧!  寸口診法,是將手腕靠近大拇指這一側(橈側)的動脈,由上 而下分成「寸」、「關」、「尺」三部分。定位的方法是,在大拇 指這一側的手臂上,靠近手腕附近,有一個突起的骨頭,稱作「橈 骨莖突」,橈骨莖突這裡的脈搏,定為關,關的上面,靠近大拇指 的部分,定為寸,關的下面,定為尺,左右兩手都是這樣。   然而左右兩手的寸、關、尺,各代表著不同的臟俯:右手寸、 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命門),左手寸、關、尺分別代表心 、肝、腎。扁鵲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明確交代這樣的位置分配,只 說了輕輕按的脈是心肺,稍加一點力按的脈是脾,再用力按是肝腎 。這種分配藏俯位置的方法,是王叔和獨創的,可能是他精通脈診 所得到的經驗。 l57 把脈的方法   把脈要怎麼把才能準確呢?內經裡有提到,某天,黃帝問岐 伯「診脈要如何診呢?」岐伯說:「診脈,經常都是早上剛起床 的時候診,剛起床尚未開始活動,也還沒有吃東西,身體處於最自 然的狀態,病脈才能顯現出來。」但是,這是理想狀態,可能只有 皇帝可以有這種待遇,一早起來就有醫生在旁邊準備好要診脈。因 此,後世對於診脈的時間,稍稍作了修正,認為不一定要在剛起床 的時間,只要把脈前,病人能平心靜氣的休息一下,讓體內陰陽氣 血稍稍平復一下,再開始把脈,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脈象。當 然,幫別人把脈的醫生,也必須平心靜氣,專心地把脈,才能查覺 到細微的變化。   把脈,用的是最敏感的指尖,有時會用指腹來感覺脈的粗 細。先將中指搭在定位點-關,然後再將食指放在寸,無名指放 在尺,同時感受寸關尺的脈象。初學者可以先單按寸部,次診關 部,再診尺部,例如診寸部時,先微微提起中指及無名指,只用食 指按在寸部,感受寸部的脈。 此外,手臂擺放的方式也 有講究,不管是坐姿或臥姿, 必須正坐或正臥,將手臂及 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不低不 高,也不要扭轉或壓到手臂或 手腕, 這樣才能把到正確的 脈。 ● 手臂及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 這樣醫生才能把到正確的脈。 158 「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 外,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剛把脈時,手先輕輕放在脈上,感 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有的話,這個脈便是「浮脈」,沒有的話 ,再稍加一點力,感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大部分的人,在此時 都會把到脈,這個脈便是「中脈」,沒有的話,再用力一點壓,用 力的力道好像快壓到骨頭了,感覺看看, 若有脈, 便是「沉脈」。 要是再摸不到呢?先檢查一下病人手擺的姿勢正不正確,醫生把脈 的定位是不是錯誤,重新仔細感受一下。有時,脈實在太沉而細小 了,必須很用力壓才能得到,叫作「伏脈」。有些病人的脈管天生 不同於常人,長在其他地方,稱作「反關脈」,這種情況就另當別 論了。   力道要如何拿捏呢?這需要經驗,一般而吉,浮部脈就是手搭 上去,一點點力都不要出;中部脈是手指稍稍用力,此時指甲床的 前端會因按壓而稍稍變淺色;沉部脈則是再用力,指甲床的前端則 因用力按壓而變成白色。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十動」。把脈感覺到 脈搏跳動後,要等到脈搏跳五十下,才可以結束,因為我們要用肺 經的脈動觀察五臟六師的狀況,就必須用夠久的時間,才不會有所 遺漏,並且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心跳是否規律。 159 脈象   現在,了解把脈的基本概念後,到底手指底下感覺到是什 麼?怎樣的脈是病脈?代表什麼問題?這是中醫脈診裡最難學習 的部分,中醫有俗語:「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書上描述脈象 描述的很生動,但是把起來的感覺卻很難肯定。把脈是用手指把 過一雙又一雙手磨練出來的技巧,因此,扁鵲才說:「切而知之 為之巧。」 學會把病脈之前, 要先會把「平脈」,也就是正常人的脈。 正常人的脈,會因為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稍稍受到影響,例如春 夏的脈,會比較大而浮一點,秋冬的脈,會比較小而沉一點。不 同人的平脈,也有些許差異,例如胖胖的人,脈本來就會沉一 點;瘦人,脈本來就會浮一點;老年人的脈,流動本來就會比較 差一點;小朋友的脈,本來就會比較快而強一些。這些差異,都 是正常的表現,不算病態。   那到底怎樣的脈是正常的脈?正常的脈,具備三個條件 : 胃、神、根。 1、胃:是胃氣之意。脈不浮不沉,不急不徐,從容和緩,節律 一致,就是有胃氣的脈。胃氣,可說是脾胃之氣,有胃氣代表後 天之本沒有問題的意思。 2、神:是神氣之意。一個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就是有神氣。而 脈把上去柔和、和緩但有力,便是有神氣的脈。有神氣代表心沒 有問題。 3、根:有根,是指尺脈沉取時有力。尺脈一般會比寸、關沉一 些,屬於正常,但尺脈沉取時,若沒有把到或很細弱,代表脈沒 l60 有根。樹木沒有根會枯死,而脈象沒有根,代表先天之本--腎有 嚴重的問題,腎中的元氣已枯竭,才會造成無根的脈。在病情嚴重 時,把到無根之脈,在古代等於是宣判死刑一樣,是很緊急的情 況。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48: 四診-切診   切診,是指把脈再加上按診。按診,就是醫生為了驗查等特殊 的目的, 對病人進行叩壓腹部、按壓足背等動作。   把脈是中醫的特色,很多人看中醫,一進診間,手一伸,便問 醫生他是哪裡有問題。中醫脈診,很多時候都被神話了,把脈是探 查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並不是無敵的,單靠把脈來看病,就像閉著 眼睛摸恐怖箱,或許靠經驗可以猜出恐怖箱裡是什麼,但陰溝裡翻 船的還是比較多。 脈診   回到正題,為什麼摸摸兩手的橈動脈,可以知道身體有沒有病 變?不就是血管?不就是脈搏?能變出什麼把戲?這又是另一個精 采的故事了。   話說,春秋時代,大約是內經成書的時代,那時候把脈,是「 遍診法」,把的是全身摸得到的動脈,像是身體上部的太陽穴處動 脈、耳前的動脈、兩頰的動脈;中部手的橈動脈、尺動脈、虎口處 動脈;下部足踝和腳背交接處的動脈、內踝後側的動脈、膝蓋內側 動脈。摸透全身的動脈,來觀察相對應部位的氣血變化及病情進展 ,與現在的把脈法大不相同。而那時候的醫生,都是神人級的,也 不強調把脈,幾乎是用望診就可以治病。   戰國時代的醫聖張仲景,簡化內經的「遍診法」為「三部診法 」,診身體上部的人迎(頸側動脈)、中部的寸口(撓動脈)、下 部的趺陽(足背動脈),以觀察胃氣(後天之氣)與十二經脈之氣。   扁鵲 ' 是第一個開始強調把脈的醫生,他曾說,他看病都是經 由切脈來探查疾病的。扁鵲在他的著作中,介紹了另一種把脈的方 法一「寸口診法」,他把脈不摸遍全身,而是只把兩手的脈(繞動 脈),來探查五臟六肺的病變。這個方法實在方便許多,經由漢朝 王叔和的推廣和補充,後代醫家便沿用成習,成為現在這種把脈的 形式。   根據扁鵲的想法,雙手撓動脈的部分,是屬於肺經,「肺朝百 脈」,脾胃吸收運化的水穀之氣,必須先送到肺,之後才會送到全 身,而且身上的血管都會通過肺,再到全身,因此,五臟六肺的病 變、體內氣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肺經上表現出來。每個人的氣血盛 衰狀況不同,雖然都是撓動脈,但把起來的脈偏偏就是不相同,原 156 來,脈裡變化的乾坤戲法,是氣血。   後世診脈大多遵照寸口診法,雖偶有異議或獨創的方法,但沒 有經過臨床驗證之前,還是用老方法吧!  寸口診法,是將手腕靠近大拇指這一側(橈側)的動脈,由上 而下分成「寸」、「關」、「尺」三部分。定位的方法是,在大拇 指這一側的手臂上,靠近手腕附近,有一個突起的骨頭,稱作「橈 骨莖突」,橈骨莖突這裡的脈搏,定為關,關的上面,靠近大拇指 的部分,定為寸,關的下面,定為尺,左右兩手都是這樣。   然而左右兩手的寸、關、尺,各代表著不同的臟俯:右手寸、 關、尺分別代表肺、脾、腎(命門),左手寸、關、尺分別代表心 、肝、腎。扁鵲在他的書中,並沒有明確交代這樣的位置分配,只 說了輕輕按的脈是心肺,稍加一點力按的脈是脾,再用力按是肝腎 。這種分配藏俯位置的方法,是王叔和獨創的,可能是他精通脈診 所得到的經驗。 l57 把脈的方法   把脈要怎麼把才能準確呢?內經裡有提到,某天,黃帝問岐 伯「診脈要如何診呢?」岐伯說:「診脈,經常都是早上剛起床 的時候診,剛起床尚未開始活動,也還沒有吃東西,身體處於最自 然的狀態,病脈才能顯現出來。」但是,這是理想狀態,可能只有 皇帝可以有這種待遇,一早起來就有醫生在旁邊準備好要診脈。因 此,後世對於診脈的時間,稍稍作了修正,認為不一定要在剛起床 的時間,只要把脈前,病人能平心靜氣的休息一下,讓體內陰陽氣 血稍稍平復一下,再開始把脈,就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脈象。當 然,幫別人把脈的醫生,也必須平心靜氣,專心地把脈,才能查覺 到細微的變化。   把脈,用的是最敏感的指尖,有時會用指腹來感覺脈的粗 細。先將中指搭在定位點-關,然後再將食指放在寸,無名指放 在尺,同時感受寸關尺的脈象。初學者可以先單按寸部,次診關 部,再診尺部,例如診寸部時,先微微提起中指及無名指,只用食 指按在寸部,感受寸部的脈。 此外,手臂擺放的方式也 有講究,不管是坐姿或臥姿, 必須正坐或正臥,將手臂及 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不低不 高,也不要扭轉或壓到手臂或 手腕, 這樣才能把到正確的 脈。 ● 手臂及手腕水平伸直且平放, 這樣醫生才能把到正確的脈。 158 「指法」,是指運用手指的技巧。脈除了分寸、關、尺三部之 外,還分浮、中、沉三種深度,剛把脈時,手先輕輕放在脈上,感 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有的話,這個脈便是「浮脈」,沒有的話 ,再稍加一點力,感覺一下有沒有摸到脈動,大部分的人,在此時 都會把到脈,這個脈便是「中脈」,沒有的話,再用力一點壓,用 力的力道好像快壓到骨頭了,感覺看看, 若有脈, 便是「沉脈」。 要是再摸不到呢?先檢查一下病人手擺的姿勢正不正確,醫生把脈 的定位是不是錯誤,重新仔細感受一下。有時,脈實在太沉而細小 了,必須很用力壓才能得到,叫作「伏脈」。有些病人的脈管天生 不同於常人,長在其他地方,稱作「反關脈」,這種情況就另當別 論了。   力道要如何拿捏呢?這需要經驗,一般而吉,浮部脈就是手搭 上去,一點點力都不要出;中部脈是手指稍稍用力,此時指甲床的 前端會因按壓而稍稍變淺色;沉部脈則是再用力,指甲床的前端則 因用力按壓而變成白色。   把脈要把多久呢?古人把脈,必須滿「五十動」。把脈感覺到 脈搏跳動後,要等到脈搏跳五十下,才可以結束,因為我們要用肺 經的脈動觀察五臟六師的狀況,就必須用夠久的時間,才不會有所 遺漏,並且利用這段時間,觀察心跳是否規律。 159 脈象   現在,了解把脈的基本概念後,到底手指底下感覺到是什 麼?怎樣的脈是病脈?代表什麼問題?這是中醫脈診裡最難學習 的部分,中醫有俗語:「心中了了,指下難明。」書上描述脈象 描述的很生動,但是把起來的感覺卻很難肯定。把脈是用手指把 過一雙又一雙手磨練出來的技巧,因此,扁鵲才說:「切而知之 為之巧。」 學會把病脈之前, 要先會把「平脈」,也就是正常人的脈。 正常人的脈,會因為四季氣候的變化,而稍稍受到影響,例如春 夏的脈,會比較大而浮一點,秋冬的脈,會比較小而沉一點。不 同人的平脈,也有些許差異,例如胖胖的人,脈本來就會沉一 點;瘦人,脈本來就會浮一點;老年人的脈,流動本來就會比較 差一點;小朋友的脈,本來就會比較快而強一些。這些差異,都 是正常的表現,不算病態。   那到底怎樣的脈是正常的脈?正常的脈,具備三個條件 : 胃、神、根。 1、胃:是胃氣之意。脈不浮不沉,不急不徐,從容和緩,節律 一致,就是有胃氣的脈。胃氣,可說是脾胃之氣,有胃氣代表後 天之本沒有問題的意思。 2、神:是神氣之意。一個人看上去神采奕奕,就是有神氣。而 脈把上去柔和、和緩但有力,便是有神氣的脈。有神氣代表心沒 有問題。 3、根:有根,是指尺脈沉取時有力。尺脈一般會比寸、關沉一 些,屬於正常,但尺脈沉取時,若沒有把到或很細弱,代表脈沒 l60 有根。樹木沒有根會枯死,而脈象沒有根,代表先天之本--腎有 嚴重的問題,腎中的元氣已枯竭,才會造成無根的脈。在病情嚴重 時,把到無根之脈,在古代等於是宣判死刑一樣,是很緊急的情 況。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50: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51:   病脈,歷代以來不斷發揮,至今共有二十八種,每一種脈代表 一些問題,身為中醫師,就必須將二十八種脈通通學會,並且將這 些脈代表的問題熟記在心才可以。然而,若只是想了解中醫,學會 「六綱脈」便已經很足夠。 六綱脈(六種主要的脈)-浮、沉、遲、數、滑、澀。 浮脈主表證,沉脈主裡證, 遲脈主寒證,數脈主熱證 ' 滑脈主虛證,澀脈主實證。 1、浮脈:浮沉是指脈的深度。在浮部把到的脈,手輕輕搭上便摸 得到脈,用力一點按脈會減小,但不會不見。浮脈代表「表證」, 表證是「八綱辨證」的其中一項,是指病邪尚在體表,沒有深入體 內。浮而有力,代表邪在表,而且邪氣很盛,稱為「表實」,浮而 無力,代表邪在表,但正氣不足,稱為「表虛」。 2、沉脈:在沉部才能成覺到脈搏。沉脈代表「裡證」,邪氣己深 入體內。沉而有力,是「裡實」,沉而無力,是「裡虛」。 3、遲脈:遲數是指脈跳的速度。遲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不到 四次,就是遲脈,換算下來,若一分鐘心跳不到 60 下,就是遲脈。 遲脈代表「寒證」,寒邪在體內,造成陽氣不足,氣血流動緩慢, 心臟跳動也比較慢。 4、數脈:數脈,呼吸一次,脈的跳動大於五次。一分鐘心跳大於 90 下,就是數脈。數脈代表「熱證」,數而有力是邪氣實,屬於「 實熱」,數而無力是正氣虛, 屬於「虛熱」。 5、滑脈:滑澀是指脈的形狀,摸上去的觸感。滑脈,脈感覺起來 很流利順暢,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盤子裡滾動,很有速度感。滑脈代 表體內有積滯,如「痰」、「宿食」,屬於「實證」。中醫的痰, 指的是代謝不好而殘留堆積在體內的不正常代謝物,像是呼吸道的 痰、血中過多的脂肪、組織間過多的組織液等等。宿食,是指腸胃 消化不良,應該在時間內消化完的食物,卻沒有及時消化吸收,囤 積在消化道內。   此外,正常人的脈,有胃、神、根,把起來的感覺也是滑脈, 脈有力,但是柔和,且流動順暢。 6、澀脈:澀脈,是指流動的很不平順,艱澀難行的威覺,像是用 刀片輕輕刮在竹子表面,會卡卡的不順暢。澀脈代表體內的津液不 足,或是氣血不足,屬於「虛證」。 163   天底下的事物,都可以分成陰陽,脈象也是,脈大、浮、數、 滑、動等屬於「陽脈」,而沉、澀、弱、弦、遲等屬於「陰脈」。 分陰陽的目的是為了判斷疾病的進展,若是望、聞、問診得到的都 是陽證,但卻把到沉細弱的陰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可能會走向不好 的地方,變得比較嚴重。若是陽證,把到陽脈,這個疾病的發展就 屬於比較能預測和掌握的類型,危險性比較低。 按診   又稱「觸診」。經由醫生的雙手或檢查工具,按壓、觸摸、扣 擊特定部位,以進行檢查的方法,稱為按診,屬於切診的一類。按 診在中醫主要是觀察患處或手腳的皮膚溫度、粗糙程度或是色澤變 化;胸腹部的按診,則籍由扣擊或按壓,觀察是否有特殊的疼痛點 或是不明的突起或隆起。   現在的中醫往往還會利用西醫一些簡單的理學檢查方法,進行 按診。這也算是中西醫結合的一種趨勢吧! 幫小朋友把脈   小朋友不是成人的縮影,不管是在診斷上或是用藥上,都有其 特別的地方。把脈也是這樣,小朋友的手小小的, 沒有辦法用大人 的三根手指把寸關尺,通常用一根手指,代替三根手指來把脈。   小朋友的脈象,不分二十八種,只分浮沉、遲數、強弱、緩急, 這些脈便足以區分出陰陽、寒熱,以及邪正氣的強弱。由於小朋友 l64 的心跳比較快,所以小朋友的平脈,在三歲以下,是一呼一吸心 跳8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100 ~ 120 下,五歲以上,是一呼 一吸心跳6下左右為平脈,約是每分鐘 90 ~ 100 下。    2 ~ 3 歲以下的小朋友,通常不以把脈為主,而是看他們「指 紋」--食指靠近大拇指那一側的青筋(虎口至食指內側的橈側 淺靜脈),由虎口處往指尖依序分成「風」、「氣」、「命」三 關。正常的指紋是淡紫色,青筋隱約可見但不超過風關以上。觀 察指紋的浮沉、色澤、位置,可以得知疾病的嚴重程度和身體的 狀況,是兒科不同於其他科的特色項目之一。 小兒指紋診法 「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三關分輕重,淡滯定虛實。」 1、指紋的浮沉:青筋比較上浮代表 邪氣在體表,青筋比較下沉代表邪氣 在體內。 2、指絨的色澤:青筋紅色代表寒證 ,紫色代表熱證,青色代表驚風或疼 痛,黑色代表血瘀或熱邪很盛;指紋 顏色很淡代表虛證,顏色很深很鮮明 代表實證。 3、指紋的部位 : 如果青筋直透指甲 ,稱“透關射甲”,代表病情很危急。
  • #55:   體內的陰陽必須是平衡的,才是健康的狀態,若是體內的陰 不足,陽相對顯得多,便是「陰虛」,體內的陽不足,陰相對顯 得多,便是「陽虛」,體內的陰與陽都顯得不足,便是「陰陽兩 虛」。人為什麼會陰不足或陽不足呢?體內的陰,包括津液、 血、營氣等等,這些體內的液體不足時,身體就呈現陰不足的情 況。體內的陽,包括身體裡各式各樣的氣(營氣除外),氣嚴重 不足時,身體就呈現陽不足的情況。 進階概念大挑戰一陰虛與陽虛   一個看上去累極了的人,說話有氣無力,四肢冷,全身發 抖,是陽不足還是陰不足? 而另一個看上去口乾舌燥,身體有點烘熱但又沒有發燒,頭暈暈 的坐在那裡,又是屬於哪種不足呢? 陽氣不足,會有冷的感覺,而陰氣不足,陽氣相對旺盛,就會有 熱的感覺。所以第一個是屬於陽虛,第二個是屬於陰虛。  陰虛、陽虛會有哪些症狀呢?
  • #58:   表證:指外感六淫從體表皮毛、口鼻入侵所致的,病在肌膚、經絡等較淺部位的一些證候。      臨床表現出發熱、惡風寒、舌苔薄白、脈浮為主症,可兼見頭痛、四肢關節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      具有發病急、病程短、病位淺的特點,主要見於外感病的初期階段。   裏證:其基本特點為臨床表現多樣,與臟腑「機能失調」相關。      一般會出現骨髓病變,煩躁神昏,口渴、腹痛、疲倦嘔吐,小便短赤,脈沉等。      裏證起病可急可緩,病情重,病程較長。
  • #59: 表裡   表裡,是為了找出病變的部位及深淺。六淫幫要攻入身體這 個小宇宙,都先從體表開始,一旦攻破體表的衛氣防護部隊,才會 長驅直入,漸漸循著經脈深入體內,因此,疾病在身體表面,剛剛 與體表的衛氣交戰時,表現出來的症狀便屬於表證,也代表病情剛 開始,嚴重程度比較輕。相反的,當疾病深入體內,表示體內正氣 節節敗退,病情比較嚴重,生病的時間也可能會拖得比較久。 170   要如何得知疾病在體內或體表呢?把脈可以幫上一些忙。脈輕 輕搭上去便有,稱為浮脈,病邪仍在體表,而常常會有一陣發熱一 陣發冷的情況;脈必須用力按才有成覺,稱為沉脈,病邪已經深入 體內,若正氣巳虛,便發冷,若邪氣很盛,正氣也盛,便常發熱。 表證,以現代的疾病名稱,像是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疾病 等等,大致上都屬於中醫講的表證;其他的則屬於裡證。   好了,中醫「舉一反三」的時間又來了。有表證,有裡證,有 沒有半表半裡呢?有的。那,有沒有表裡證同時出現的情況呢?有 的。「自然界的趨向,就是趨向於最大亂度。」這句話在中醫也適 用, 而這些複雜的情況,留給醫生去傷腦筋吧!
  • #60:  寒熱辨證:是辨別疾病性質的兩綱。寒熱是臨床常見證型,反應身體的陰陽盛衰。   寒證:指感受寒邪,機體生理活動衰減所表現的證候。      主要症狀有惡寒喜暖、口不渴、喜熱飲、四肢冰冷、痰涎等分泌物清稀,小便色清量多,面色蒼白。   熱證:多是感受熱邪,或是陽盛陰衰表現的證候。臨床表現出惡熱喜冷,口渴喜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      吐血或血衄,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脈數。